天天百科

传统养生:“治未病”的三个层次,“补益”只是中层

2022-02-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4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传统养生,基本就是遵循《黄帝内经》里的理论,根据“治未病”的核心思想,也就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精神。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个目的呢?

《黄帝内经》的确是一部理论性很强。但内容有非常丰富、全面的古代巨著。但纵观全书,真正涉及到具体治法方药的,却又寥寥可数。

内经包含的具体方剂,大概就是“内经十三方”这个数字,完全可以说是数之寥寥。而在针砭、外治方面、预防养生方面,却占有很大的篇幅。

在我看来,内经的传统养生理念,大概一分为如下三个境界,每一层境界读代表着养生的一种认识高度:

1、和中:

“和法”,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原则。这个思想,也体现在我们传统的文化层面,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养生防病,都最讲究“致中和”。

而为什么要“和中”?因为体内的积聚、糟粕长期盘踞,会给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戴爱不同程度的影响,造设置成一定的损害。

这种情况,就如同盗贼潜入家中,我们要做的,就是把门打开,驱赶盗贼。用于身体的调治上,那就是先以药祛积,唯有待积去之后再调和其脏腑,并从饮食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如以食疗调其肠胃,和其中外,修复藩墙,才可以使机体脏腑恢复应有的状态。

这里说到的“中”,不应该仅限于脾胃中焦,而应该从广义上看,可以包括整个身体内部也就是相对可见的体表之外的“体内”。而后世医家所说的脾胃中焦的“和中”,大多仅限于气血、消化两个部分。这是需要注意的。

当然,传统养生对脾胃及其功能是非常重视的,素有“脾胃者,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说。古人也认识到,人的健康长寿与否,根本取决于脾胃的健旺与否。

其次,脾胃的腐熟和运化,更是身体营养敷布的“枢纽”。《素问·经脉别论》就说“脾胃不但吸收水谷精华,分布人体所需营养,而且还有统调脏腑阴阳,经络血脉的关键作用”。被后世医家概括为“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死”。

2、养元:

对于人体来说,元气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健康长寿的主宰,更是人体精、气、神统摄的总汇。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元气是人的生命之本,生命之源。虽然它是视之不见、求之不得的,但却又是无处不存在的。它的充足与否,对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寿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什么是元气?后是医家所说的“肾为先天之本”,或多或少也在提示,养元和养肾的关系匪浅。因为肾主生殖,内藏元阴元阳,似乎就是“元气”的代名词。

但将肾和元气划等号,显然也是有所不足的。内经说到的养元,除了养肾之外,还应该包括精气血津液等多个因素,甚至还不能忽视那些脏腑经络的功能状态。

因此,《素问·五常政大论》里就明确之处,“养元”也是有前提的。想要做到养元,必须先清除糟粕,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修复脏腑,这四个方面都是缺一不可的关键。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修复脏腑”或许就和“养肾”有关,“疏通经络”当然就和气血运行有关,“清除糟粕、调和气血”,显然就和机体所有的“正气”有关了。于是我们便能发现,所谓的“养元”,不能仅限于“补”上,而应该是一种功能状态的修复。

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体内的营养,通过脏腑而相互转化,也会相互补充的。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激活那些惰性的功能,把那些被“雪藏”的物质,转化为有用的物质。

通过这类调整,才能使得阴阳平衡,神得以濡养,精得以充盈,这才是养元的真正含义。而达到这个目的的具体实施,则需要“调”字当头,养也就在其中了。这样才能使机体的阴阳气血高度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完美境界。

3、化积:

为什么说传统养生的三重境界里,“化积”也是其中之一?我们首选看看所谓的“积”。

积也成为积聚,大致可以分为:气积、血积、食积、酒积、痰积、肉积、水积、乳积……这些积滞,在于经络则经络湮瘀,阻于血脉则血脉阻塞,犯于五脏则五脏受累,滞于筋骨则筋骨遭殃。

而积聚的成因,中医分为外因和内因。

外因:就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感六淫之邪的侵害;

内因:就是暴饮暴食、七情所伤、代谢垃圾滞留等等。

不良生活习惯会导致营养过剩过偏,运动量减少,使营养物质不能充分被利用而积存体内;情志抑郁,造成阴阳代谢失衡,气血运行不畅而郁结成积;而痰湿瘀血等邪气客留,也是造成积聚的主要原因。

传统医家认为,“久虚成积”。也就是说,当机体的功能长时间失衡,即使是精气血津液这些元气的“不足”,也会出现很多积聚之证。但这种情况的调理,很多人都只看到要“补其不足”,实际却很能收到改善,大多都是越补越虚、虚不受补的情况。

这时候,唯有寓消于补,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说,化积是传统养生里比较独特的一种调理方式,也需要更熟稔的经验才能具体实施的。

如果觉得《传统养生:“治未病”的三个层次,“补益”只是中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