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华锋博士:养生有“3养”,你养了几处?

2022-02-13 分类:养生资讯

华锋博士曾在中国网记者的专访中分享过他的养生心得,他认为养生有三养,即养好身体、养护心灵、养好品性,养生不仅仅限于身体,更包括对心灵、灵魂的养护。身体上的不健康可能会影响心理发展,所以养生更应该是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养护,身体和心灵的完美融合才能真正做好养生。

中医源于道医

中医养生之道自古以来传承已久,古人的养生意识并不比当代少,只因传承渐渐变质,许多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华锋老师曾说过,中医起源于道医。在中国古代,道士学医,基本是师徒相传,口传心授,脉脉相承,非常神秘。中医理论更是从“阴阳五行”、“周易八卦”开始的,从而衍生出“经络”“穴位”,传承至今。而近现代,由于西方文化的侵入,诸多文化的融合,西方医学在逐步侵占中国中国传统医学的地位。

现在的中医其实是西式的中医,很多中医院校学的都是西医的检测手段加上中医的辩证手段。很多人认为中医就是辩证,这是错的。不同于西医的非黑即白,中医的辩证只是中医的一个思维方式而已,而非中医的本质。中医的本质是人体的“全息”科学,包括血、肉、性、灵、情志、三魂七魄、所谓的人格面,包括心理等等方面。

中医常能从人们的手上、脸上、脚上等部位能看出肝胆脾胃肾是否有问题,以小见大,以局部观全局,都是因为“全息”思想。中医中的“望”和“看”是有本质的区别,现在很多人觉得“望”就是“看”,实际上,看是望的一种方式,但是望有很多方式。

就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学车,瞭望,就是“看”与“感知”的结合。中医中的望、闻、问、切中的“望”,也就是感知。好的中医只要看一眼就知道问题,但并不会告诉你。有些问题是身体运化的过程,就比如有些老人活到九十多岁都不知道自身有癌症,这其实是身体允许这个问题共存。

欲养生,先养心

真正的中医是调心,欲养生先养心。过去的道医,是与你五脏六腑的“神识交流”,望气就能知道你身体的大致情况,然后还有一些观察气运、脉搏之方法。同时,如果发现一些情绪或者心理上的问题也会开导,起到一个舒心安心的作用,这些就是我们平时的养生保健。

现在很多人追求养生,祈求长命百岁。但实际上,你会看到很多长寿之人,并没有刻意地追求养生,有些老人并不像常人理解的那般饮食清淡,照样会食用肥肉……这些在常人大众看来对于养生很不健康的东西都是没有太多限制。

华锋博士曾在他修行路上,看到过有长寿老人每天饮酒,也吃很多猪肉。实际上,猪肉在道医里面,经过煮至2至4小时后,是一份有益于身体的“药”。但这不代表所有人都适合,只有特定的人才适合。

科学的养生,就是按照科学门类的五脏六腑的五行运化和身体的饮食规律,来调整身体机能。人们现在的大鱼大肉,仅为了口欲的胡吃海喝,作息没有规律,都是对身体的损害。要想养生,一定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千万不要过度节食或大吃大喝。

我们倡导全民科学健康地生活,然后提高我们幸福生活的水准,但不能说只有养生才是生命的本质,对多美好生活的向往,才是我们共同追求和努力的目标。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上善不执善,下善才执善。

如果觉得《华锋博士:养生有“3养”,你养了几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