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庄子讲故事》:既利处世又益养生 这两个典故您听过么

2022-02-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0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都知道庄子是讲寓言故事的高手,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司马迁称他“其学无所不窥”,李白亦赞他“开浩荡之奇言”。集大成者《庄子》一书涵盖其毕生的哲学理念,想象瑰丽,文辞开阔。

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似乎总有一种隐隐的生疏感,像一个飘飘洒洒、远离尘世的谪仙人,只敢远观,怯于近前。

而这本书就能让我们轻松走进庄子的世界,与他靠近一些。其实庄子幽默可爱,豁达豪迈,不仅是思想家、文学家,更是养生大师,从战国时期平均寿命31,庄子却能到83岁高龄便可见一斑。

作者王少农是当代知名的国学导师和书画家,著作等身,本书从为人处世外加养生的角度,独到解读庄子。他在文中经常和庄子对话,并模拟庄子的语气回答各种疑难问题,妙趣横生。

45个经典故事与大道哲理交相辉映,插画和书法也是一流,值得细细品味。

书中庄周梦蝶、庖丁解牛、朝三暮四等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今天,我挑两个略冷僻但很有实用价值的典故分享下。

故事15 黄帝派恍兮惚兮的人找到宝珠

庄子说:

黄帝在赤水以北游玩,登昆仑山时遗失了玄珠,派才智超群的智去寻找,但没找到。

派善于明察的离朱去寻找,也没找到。

派善于闻声辩言的喫(chī 同“吃”)诟去找,仍未找到。

于是派恍兮惚兮的象罔去寻找,象罔却把玄珠找回来了。

黄帝说:“奇怪啊,只有象罔才能够找回玄珠吗?”

这便是“象罔寻珠”的由来。

作者的解读总结如下,因为世界是恍惚、移动、不确、混沌的,所以我们做事应该和世界对应,一边恍惚,一边认真,留足余地,留出误差,反而更易成功。

说得没错,凡事太过较真,太追求完美,便会失了初心,陷入无边的焦虑苦海。

庄子素来倡导清净无为,逍遥一生,追求无心境界,忘功,忘名,忘记宠辱,忘掉自己,无功无名无己,放空内心,去掉一切世俗的杂念。

象罔,如他的名字一样,无心无形,没有执念,所以只有他能寻到玄珠,只有他可以轻松得道。

我等凡夫俗子,自然达不到超凡的无心境界,但适度地减少欲望,看淡功名利禄,学会放下,包容万物,也不失为养心养神的一种方式,这便是最好的养生啦。

第二则故事与“象罔寻珠”有异曲同工之妙,简单说下:

故事20 断脚圣人王骀 [tái ]

鲁国有个受过刖刑被砍了脚的人叫王骀,跟他求学的弟子众多,比肩孔子。

孔子的学生常季不理解,便问孔子为什么王骀不教课,学生竟都能满载而归。

哈哈,实在是太神奇了,谁不想要这样的老师啊!

孔子回答,王骀只求自由自在,忘心而忘形,忘形而忘情。在忘情的境界中,看自己断脚如同掉了一块泥土,超尘绝垢,所以大家都乐意追随他。

庄子的文章一直关注残疾人,除了王骀,还有同样断脚的申徒嘉、天生畸形的支离疏等人。

人与人的命运不同,世界多样,“完美与残缺伴生,幸福与不幸同体”。残疾人脸上多半带着微笑,做人做事皆神态自若,“这是他们经历了一番死亡又战胜死亡后的不平凡的修为”。

“通达之人豪爽,豪爽比智慧更能帮助人度过困难,豪爽的人善于忘却不快。”

这世间有好多好多的不如意,学习,工作,家庭,生活,从来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一件事,困难和挑战层出不穷,只有让自己在一次次的磨砺中修炼得通达豪爽,把一切都放轻松,不强求,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才能超脱物外,不被外物役使。

生命,原本就是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就像春夏秋冬,万物运行一样,这是自然规律,也是庄子所领悟的道。所以,他能在深爱的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欢送她回到生命的本源。

王小波说:“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看透生命本质,顺其自然地去奋斗,“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人靠的不是激情,而是恰到好处的喜欢和投入”。

读完此书,庄子好像成了我们身边的一位亲切的朋友或长者,终于感觉懂他一点了。

能想开一些事,看淡一些功利,让心变得舒适坦然,足矣。

“人生之路,该哭就哭,该笑就笑,只是不要忘记赶路。”

匆匆流逝的时光本没有意义,是一直奋力奔跑的我们,让它具有了意义,每一天都闪闪发光。

蔡志忠漫画《世说新语——六朝的清谈》:艰深国学也可如此有趣

本文为“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即“公子世无双456”(姜丹)原创,已在“维权骑士”确权,如若喜欢,转载请留言联系,感谢(^_^),欢迎点赞、收藏、评论指教、转发和分享。

如果觉得《《庄子讲故事》:既利处世又益养生 这两个典故您听过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