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清肺润燥 调养心神 动静结合——白露节气的养生之道

2022-03-01 分类:养生资讯

原标题:清肺润燥 调养心神 动静结合——白露节气的养生之道

今天是白露节气。白露过后,暑期结束,昼夜温差变大,可明显感受到秋天的凉意。那么,白露节气应重点关注和预防哪些疾病?生活中该如何养生呢?本文带您了解白露节气该如何养生。

健康过秋三注意

白露是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一般于公历9月7日至9日交节,因此时昼夜温差变大,清晨凝结露珠而得名。白露节气后,应重点关注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等。

保护呼吸道健康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吴深涛教授介绍,“燥”是秋季气候的一大特色。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五脏中的肺对应秋季,且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因此秋季时,肺脏更易受到燥邪的损伤。白露时节燥气渐盛,与风相合形成风燥之邪,从皮毛、鼻窍等部位侵袭肺及肺所主之地。此外,秋风阵阵,尘土干燥飞扬,还容易造成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导致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因此,秋季应该注意调养肺脏,并注意保暖,尽量避免口鼻与病原体、过敏性物品接触;尤其是既往有呼吸系统疾病或过敏性疾病史的患者,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避免糖尿病加重

白露节气之后天气渐凉,糖尿病患者病情常会加重或者反复,同时,这段时间也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高发时期。吴深涛教授认为,糖尿病患者之所以每于秋冬交接之际病情加重或反复,是因为患者多为阴虚或气阴不足,到此季节时外被寒燥所闭,导致内生郁热,或外感燥邪引动内伏之热,最终导致阳盛阴伤,从而使疾病发生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以气阴两虚为发病基础,与阳虚寒凝、浊毒阻络相关,属本虚标实证;且瘀浊贯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久则脉络失养,变生他症。因此,糖尿病患者在白露节气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固护下肢阳气,如尽量选择柔软合脚的鞋袜,且鞋袜不宜过紧,以保证足部血液运行通畅;睡前坚持温水泡脚,水温不能过高,以40℃为宜,浸泡20分钟,并用干毛巾将水渍擦拭干净;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足部的血脉运行等。

关注尿酸水平

白露时节临近中秋,正是膏肥蟹美、适合食用海鲜的时候,此时高尿酸血症、痛风等疾病高发。这是因为贝类、海鱼、虾、蟹等海鲜嘌呤含量较高,若食用海鲜的同时饮酒,酒精还会对体内嘌呤代谢产生影响,很容易使体内尿酸水平升高,从而诱发痛风。既往有相关病史者,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者要及时用药调理,以免发展为痛风。

节气防病三要点

对于白露节气如何防病,吴深涛教授建议从调养精神、清润养肺及早睡早起三个方面进行:

调养精神

秋季有萧瑟肃杀之气,秋风落叶、凄风冷雨、万木凋零,往往让人触景生情而悲秋,诱发消极情绪,严重者终日郁郁寡欢,少语懒言。此时如果同时遇上身体不适或烦心事,极易陷入抑郁状态。因此,白露时节要积极培养乐观情绪,理智客观地看待自然界的变化,保持神志安宁;要主动排解悲忧伤感之情,多走亲访友、参加体育锻炼、郊游旅行、登山赏景等,开阔心胸以消解忧愁等不良情绪,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平静。

清润养肺

一是主动喝水以润肺。秋季主燥,及时补充水分非常重要。秋季每天要比其他季节多喝500毫升以上的水,以维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平时要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不要等渴了再喝,每天喝水不少于6次;宜喝新鲜的温开水或淡茶水,亦可加入少许蜂蜜。另外,还可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其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水蒸气,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

二是调理饮食以养肺。燥为秋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因此要戒烟限酒,适当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莲子、芡实、梨、百合、枇杷、萝卜、蜂蜜等。另外,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山药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均具有养阴润肺、健脾化痰的作用,可以常食。同时,饮食要清淡,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痰多时应停食肉类等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少吃辣椒、胡椒、孜然、芥末等刺激性食物,呼吸道感染期间则要忌食这些食物,否则不利于炎症恢复。

三是清洁气道以净肺。秋日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可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进行主动咳嗽,以清除呼吸道及肺部污染物。应在空气流通好的场所进行运动锻炼,不要在马路边、地下室下棋、打牌,否则会损害呼吸道、肺部健康。刮大风或阴霾天等空气质量较差时,尽量少出门。

四是通利腑气以清肺。在中医五行学说里,肺与大肠同属金,肺属阴在内,大肠为阳在外。肺与大肠相表里,故大肠经的邪气容易进入肺经,肺经的邪气也可以表现在大肠经上,如大便秘结可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发作。由此可知,通利大便既可以降肺气、泄浊阴,又可防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等。因此,平时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与粗粮,多做腹部按摩,预防大便秘结;便秘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进行药物治疗。

早睡早起

白露之后天气渐凉,进入“阳消阴长”的阶段,阳气逐渐收敛,而阴气开始盛行,起居也要顺应这种变化。《黄帝内经》中就讲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故应尽量做到早睡早起。

秋气养收三不宜

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吴深涛教授建议,秋气养收应从以下生活小事做起,注意保暖,适当运动。

穿衣莫受寒

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讲究。因为白露过后,天气逐渐变凉,机体调节功能常来不及适应,易出现伤风感冒。因此,此时应注意及时添加衣物,尤其要注意脚部的保暖。另外,要增加适量的耐寒锻炼,有助于提高在冬季的抗寒能力。

此外,白露节气之后昼夜温差大,夜间休息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寒,故在睡前要关好窗户,做好腹部、关节等部位的保暖工作,以免受凉。

饮食莫贪凉

民谚曰“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因此,白露时节应慎食瓜类等生冷水果,同时也要少吃冷饮、生冷海鲜等寒凉食物,避免伤及脾胃,脾胃虚弱者应尤其注意。另外,秋天属肺,味属辛,且气候干燥,故应少吃生姜、牛肉、羊肉、辣椒等温热之品,以防肺气过剩,耗伤津液。可以适当多食甘淡滋润之品,既可调补脾胃,又能清肺润燥,防治秋燥。

为了健康过冬,人们一贯有“秋季进补”的习俗,但既往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则应少食多餐,饮食以温性且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运动莫过量

秋天气候宜人,是非常适合锻炼身体的季节,同时也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故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强度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锻炼时若觉得身体有些发热、微微出汗,锻炼后感到轻松舒适,则表示运动量适宜。秋天气温下降,血管收缩,关节活动能力减弱,锻炼前若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易引起关节韧带、肌肉拉伤。因此,运动前的热身必不可少,运动后也要充分拉伸。

(摘编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医名家谈节气防病与文化》毛国强主编)

责任编辑: 小云

【来源:中国医药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清肺润燥 调养心神 动静结合——白露节气的养生之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