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在《闲情偶记》里,学习古人的养生之道

2022-03-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9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闲情偶记》是清代文人李渔的一部小品文全集。该书共分词曲、声容、饮馔、颐养等八部,内容包括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涉及中国古代生活的诸多领域,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

书中关于调饮却病疗病等的章节,在我看来,对现代人的养生有很好的警醒和借鉴作用。

调饮部分,书中给了我们六项提醒:

一是爱食者多食,即可养生。意思是,你喜欢吃什么,就可以经常吃。书中言:孔子性嗜姜,性嗜酱,每食不离,未闻以多致疾。想想不无道理,在医疗极为落后的春秋时期,一生簸箕流离的孔子能寿至71岁,与他的饮食不无关系。

二是怕食者少食。意思是说有些食物,如果吃了不舒服难消化,那么就应该少吃或者不食。

三是太饥勿饱。饥至七分而得食,最为合适,先时则早,过时则迟。若有七分之饥,就食七分饱,太多就会伤身。若遇饥饿过度,宁失之少,勿犯于多,多则饥饱相搏而脾气易受伤。

四是及饱勿饥。若遇饕餮太甚,食之过饱,那么不应马上断食,而应渐渐减少食量。此尤如贫民之饥可耐,而富民之饥不可耐也!

五是怒时哀时勿食,怒时食物易下而难消化,哀时食物难消亦难下。不消即为患,消则可免一餐之忧矣。

六是倦时闷时勿食。倦时勿食,防瞌睡也。瞌睡则食停于中,而不能下。烦闷时勿食,避恶心也。恶心则非特不下,而呕逆随之。

关于却病防病,李渔给出了这样几条建议。他说,病之起有因,病之伏也有在。绝其因而破其在,只在一字之和。物必先朽而后虫生之,苟能固其根本,荣其枝叶,虫虽多,其奈树何?意思是说,生病有原因,疾病找到人的器官一定是有其扎根的基础的。要疗疾,就要绝了病因,破坏掉病扎根的地方,关键在于一个“和”字。因为物品常常是先腐朽才生虫子的,所以如果能坚固其根本,繁荣其枝叶,虫虽然多,也把树奈何不了的。

他还说,人身所当和者,有务本之法,止在善和其心,心和则百体皆和。如何做到心和呢?即哀不至伤,乐不至淫,怒不至于欲触,忧不至于欲绝。意思是说,人要其身体内外呈’和‘一定要寻找到最根本的方法,要善于让人的心平和舒畅,如何做到呢,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哀伤,不要淫乐,更不能因为发怒触及心的平和,忧不能到绝望的程度。

他还给出了和心的重要口诀:“略带三分拙,兼存一线痴;微聋与暂哑,均是寿身资。”

具体做法有:病未至而防之,病将至而止之。对于现代人说的亚健康,书中告诉大家,一旦发现,即使非疾,也应以是疾处之,寝食戒严。而在病已至而退之里,他告诫人们,止在一字之静。即对待疾病,应专心静养。治病中尤忌不肯自述病源,而只使医人按脉,药性易识,而脉理难精。

关于疗病,在专心用药的基础上,李渔还为我们介绍了几个辅助疗法,读来颇有趣味。

一曰本性酷爱之药。即患者本性里最喜欢之物,是可以当药的。凡人必有偏嗜偏好之物,癖之所在,性命与通,剧病得此,皆称良药。

二曰其人急需之药。人无贵贱穷通,皆有急切所需之物。如,穷人所需者财,富人所需者官,老人所需者寿,皆卒急欲致之物也。唯其需之甚急,故一投辄喜,喜即病痊。

三曰一心钟爱之药。一心钟爱之人,可以当药。人心私爱,必有所钟。即使致疾之由,非关于此,一到疾痛无聊之际,势必念及私爱之人。忽使相亲,如鱼得水,未有不耳清目明,精神陡健。

四曰一生未见之药。一生未见之物,可心当药。欲得未得之物,是人皆有,如文士之于异书,武人之于宝剑,佳人之于美饰,是皆一往情深。多方觅得而使之一见,此驾驭病人之术也。

五曰平时契慕之药。平时契慕之人,可以当药。未经谋面者,如其八惠然肯来,以此当药,其为效也更捷。

六曰素常乐为之药。素常乐为之事,可以当药。病人忌劳,理之常也。然有“乐此不疲”一说作转语,则劳之适以逸之,亦非拘士所能知耳。而天下之人,莫不有乐为之一事,或耽诗癖酒,可慕乐嗜棋,听其欲为,莫加禁止,亦是调理病人之一法。

以上六种疗病辅事,其实均体现了让人快乐充实忘疾的功效,这是李渔的达观开阔之处。值得我们现代人认真思索研习。

如果觉得《在《闲情偶记》里,学习古人的养生之道》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