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100岁杨振宁,获物理顶级荣誉,娶28岁娇妻……健康矍铄全靠这7招

2022-06-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76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今天,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7周年,也是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飞天的日子。

很多网友忆苦思甜,缅怀为祖国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尤其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等。

而随着网友们的讨论,邓稼先先生的一生挚友杨振宁先生,也再次被人们提及。

上次,杨振宁先生引起广泛讨论,还是在上个月(9月22号)在清华大学度过自己100岁的生日,提及了自己和邓稼先先生的书信往来,发表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为题的百岁生日演讲。

演讲时,100岁的杨振宁先生,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敏捷清晰,完全没有普通的百岁老人浑噩糊涂的面貌。

杨振宁,这位100岁的物理学家,到底有多伟大、有多争议,他的长寿秘诀又是什么呢?

今天,无极君来和大家一起聊聊。

世人皆知杨振宁伟大

他究竟伟大在哪里

说起杨振宁先生,很多人会想到他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会提及他在82岁时娶了28岁翁帆,甚至会非议他没有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回国,还加入了美国国籍,年纪大了才回国…

但正所谓,你是什么人,你就发现什么样的事,看到什么样的世界,成就什么样的自己。

在这一切荣誉、争议的背后,是他的伟大,无可置疑。

比如上面这张照片,是当今国际物理会议后的集体合影;与会者都是当今著名物理学家们,比如有“夸克之父”盖尔曼。

但被大家一致推举站中间C位的人是谁?正是杨振宁先生。而之前站这个位置的人是爱因斯坦。

诺奖得主,这个分量十足、被认为是科学界顶级荣誉的头衔,都完全不足以匹配杨振宁先生的成就。

而关于他的学术贡献,曾经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喻:

如果物理学是一座摩天大楼,牛顿及其重力理论,就相当于这座大楼的地基;霍金及其发现,就相当于这座大楼的墙面。

而杨振宁及其贡献,则是贯通这座大楼底层到最顶层的电梯。没有他,人类物理学可能永远也无法抵达顶端。

有人说,把物理学家按照贡献排名,杨振宁是唯一一位和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并列在第一梯队的中国科学家。

1956年,34岁的杨振宁与李政道两人,就通过对过去的一些异常实验数据总结,共同提出“宇恒不对称”定律。

并在1957年,凭借这一物理学重大勘误,直接夺得当年的诺贝尔奖。

但除此之外,杨振宁更加不为普罗大众所知的是,不仅只有1957年的诺奖与杨振宁有关。

在之后的七届诺贝尔物理奖中,都少不了杨振宁的贡献。一个人的得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带了一群人得奖。

夺得诺贝尔奖后,杨振宁并没有止步与此,他高产惊人,此后又陆续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

也正是有了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才有了7个诺奖因为找到杨振宁的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例如丁肇中、希格斯等。

通过研究杨振宁提出标准理论获得成就,而间接获得诺奖的更是有几十个。

杨振宁几乎垄断了理论物理,从他的理论衍生出来的成果几乎囊括了近六十年来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丁肇中更是给出了这样评价:

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二是量子力学,三是规范场。

在2000年的时候,《自然》评选了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全人类总共只有20多人上榜。

杨振宁先生在这个评选中名列18位,并且他是唯一一位还健存于世的学者。

同榜单的其他人,都是我们在课本上耳熟能详的名字,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海森堡等。

很多人对于杨振宁批判有加,认为他入了美国籍,这是对祖国的背叛和不忠。但实际上,他不回来的原因,错综复杂;远非表面看到的那么简单。

第一,为什么不回国?

杨振宁在美留学期间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禁止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回中国。

国家为了让邓稼先、钱学森等人回国,想了很多办法,历尽重重磨难。因为邓稼先、钱学森等是搞应用科学的,回国研究导弹、研究原子弹,可以帮上大忙。

但是杨振宁呢,是搞理论物理的,在当时中国极其落后的实验条件下,杨振宁回国不但没有用武之地,还会影响他的学术理论研究。

钱学森贴身警卫员,曾经问过钱学森一个问题:“为什么杨振宁没有回国?”

钱学森这样回答:是国家要他留在国外,他在国外的作用远比国内大。

第二,为什么放弃中国国籍,加入美国国籍?

这是一个误解。杨振宁从来没有放弃中国国籍。1945年他赴美留学的时候,持的是“中华民国护照”。

1964年,他加入美国国籍时,并没有抛弃“中华民国国籍”,而是选择了双重国籍。

1996年,杨振宁做演讲时,主持人介绍他1957年获得诺贝尔奖了,杨振宁立即举手加了一句:那时我持的是中国护照!

至于杨振宁为什么要选择美国国籍?因为他经常要出国交流和访学,但当时再美国持中国的护照出国会受阻。

2003年底,杨振宁回中国定居后,更是果断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了中国国籍。当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身体里仍然循环着我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82岁杨振宁娶28岁翁帆

老夫少妻惹争议

除了一生中的三重国籍转换,关于杨振宁的两段婚姻更是争议不断:他的第一段婚姻长达了半个世纪,与原配杜致礼的结合堪称佳话。

二人初见时在昆明,杨振宁为老师,杜致礼为学生,缘分使他们在太平洋的彼岸重逢。

再遇见时,杨振宁是芝加哥大学的讲师,杜致礼是纽约一所大学的学生,他们在普林斯顿茶园餐馆再次邂逅,从此携手共度半个世纪。

杜致礼与杨振宁一共养育了三个子女,子女在各个领域都大有成就,用“贤内助,好母亲”来形容她,杜致礼可谓是当之无愧。

爱好音乐文学、身为教员的杜致礼,与推崇理智创新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正好性格互补,一文一理搭配,风雨同舟五十三年,直到2003年杜致礼的病逝。

但仅时隔一年,杨振宁却再次大婚,再婚对象更是让人目瞪口呆,当时已经82岁高龄的他,娶了28岁的翁帆成婚,红颜配白发,引发众议。

大众们对这段感情充满恶意:老牛吃嫩草、一个贪财一个贪色等,诸如此来的骂声在当时不绝于耳。

而如今,14年过去了,时间证明二人感情依旧美满,在灵魂的吸引之下,54岁的年龄差并没有摧毁什么,反而证明了感情的忠贞。

100岁仍然健康的杨振宁

有什么养生秘笈?

如今,在充满荣誉和争议的人生中,杨振宁先生已经走过了100年。除了听力不太好,需要佩戴助听器之外,行动仍然利索、思路依旧敏捷。

这位物理学界的伟大人物,除了在科学领域有惊人建树外,在养生方面,也有其独到之处。

1、静心

杨振宁先生注重恬静养神:静心,是极好的养生、长寿之道。保持内心恬静,就能处变不惊、宁静致远,避免被不良情绪和不良品行所伤害。

杨振宁先生还认为,过度运动同样影响寿命:修道者长期打坐,很少运动的作家、画家、书法家、科学家,终身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态中,寿命却比运动员高。

2、热爱生活

杨振宁先生常说:人的年纪与身体的状况有关系,可是也与精神有关;虽然我早过古稀之年,但我身上有许多年轻人的精神,对很多事情都感兴趣,每天都在关注新的东西,有很强的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热爱生活的他,每到一个城市,都会用步行的方式去认识这个城市;他对雕塑也很感兴趣,每到一个地方,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美术馆和博物馆。

他还喜欢听音乐、读书、看评论,他经常和翁帆在一起读喜欢的书,互相交流着各自的见解与想法。这无疑给他的生活带来了更加的热情和精彩。

3、吃东西要慢,别太饱

饭食饱,损一日之寿。吃太饱不利于养生,也不利于头脑清晰。短期暴饮暴食,很可能引发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长期饮食不规律,则会埋下胃癌、肠癌的祸根。

而细嚼慢咽,看似平常,实则宝贵。不仅可以增加唾液分泌,帮助肠胃消化,还能增强饱腹感,让自己少吃很多不必要的东西。

4、适当晒晒太阳

晒太阳有助于生发人体的阳气,更能达到调节情绪、振奋精神、减轻抑郁,提高生活情趣和工作效率的作用,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

5、经常坚持散步

散步是一种不拘形式而又从容的运动。俗话说:“晨起走三步,不用上药铺、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散步可以使人全身的关节筋骨得到适度的运动,经常坚持散步,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但是也要注意,走路要适量,到身体发热,浑身舒畅就好,不要盲目追求每天一万步。过度运动反损伤关节、气血。

6、多接触大自然

到林木茂盛的风景区踏青,可以令人体吐故纳新、调和呼吸、协调阴阳。

在绿色植物密集的公园、森林,空气里的负氧离子浓度较高,而负氧离子有大气中的“长寿素”的美称。在负离子充沛的地方,人们会感到心旷神怡、精神振奋。

7、从来不乱吃药

杨振宁先生说:外国朋友谈到国人好吃药,顿时感到好奇。

先瞧一瞧媒体、广播、电视、路边的广告牌,那名目繁多的药品广告足以让人眼花缭乱;再看一看我们的身边,患点小疾,往往是小病大治,有一点头痛脑热,就想要用上抗生素、打点滴,更有甚者,对一些激素、镇静类的药物也盲目服用。

而恰恰是这些药物的滥用,摧毁了人体的免疫力。

杨振宁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养生不是追求肌肉的大小、运动的强度,也不是盲目滥用药物,而是遵循良好的生活规律,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

在平时生活中开源节流,精神内守,适当运动,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这样久而久之,人就会收获健康的身体;当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免疫力增加,这样才能更有精神,生活工作上更有力量,真正达到“老而不衰”

无极太极养生功法,就是这么一种精神内守的锻炼方式,核心在于:旺盛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脏腑功能、增加精气神能量,从而提升免疫力,激发自愈力,改善人体健康。

如果觉得《100岁杨振宁,获物理顶级荣誉,娶28岁娇妻……健康矍铄全靠这7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