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孔孟门中无养生法?错,不仅有还很高级

2022-06-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有人说:孔孟门中无养生法。果无耶?否。

《孟子公孙丑上》记载有孟子养浩然之气法。细察之,其法直截简易,直指本源,久久行之,则尤然心新,浩然气畅,凝然不动,寂然无思,一了百当。原文录下: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一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

大意是:公孙丑问孟子“不动心”,何以能比告子高明至此。孟子则详告之,先是明白自然之理并追求“至善”,而后修养浩然之气。

先明理,知“止子至善”,而后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是儒家之为学次第。此处孟子所说之“气”,即是现代所说之“境界”、“心理状态”。其浩然气法,也就是于心念之中,意想一种《大学》中所谓之“止于至善”的境界。

这正与《易经》贵阳贱阴之旨相同。这种境界是光明的,是美好的,是至大至刚的,是充塞于天地之间、广远无极的,是豁达磊落的,是纯洁高尚的,是无私的,是道义的,是善的,是真的,是无所不知的……包括了一切人们所向往的心理状态。

久久保持这种境界,必然神融气畅,心性光明。至于“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则正是“火候秘诀”。就是说,养气之人,保持浩然之境界,当以集善为事,而不可预期其效,不可昏昏然忘却,亦不可拔苗助长意念过重,那功夫就可自然长进。

孟子通过养气,达到了“不动心”之境。此境犹如孔子之“四十而不惑”,即表现在个人德行上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也就是宠辱不惊,恐惧疑惑不动其心。

儒学乃是入世治国之学,其养生只是修身养性之一端,以为治国平天下之本,因而并不注重出功能,故其德行修养能达到“不动心”,那是必须具有很深的“定力”的,其功夫当是非常深了。

观孟子之养气功夫,实际上是意守一种天人合一、神气相融的境界,用道家观点来看,即守中开玄关之法,乃是最上一乘之顿法。

孟子受业于子思,子思受业于曾子,曾子受业于孔子。孟子之养气功夫,应该是受孔子之传。考之于古文,在《庄子内篇》有如下记载: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此处“心斋”之法,实际上也是养气。大意是聚精会神,先是不可用五官来感受外物和自身,而用心感受;再是不可用心来感受,而用气来感受。此处的“气”,也是一种“虚”的境界和状态,其实是一种神与气合、人与天合的状态。“虚而待物”则与“勿忘勿助”同义。由此观之,此法与孟子之法,理趣一也。

由此而知,孔孟门中是有养生法的,而且有很高级的养生法。只是孔孟门徒志在治国平天下,而养生乃修身之一种方法,实为小技耳,不足专门论述。

今不揣浅陋,将孔孟之法于众经中拣出,一则就教方家,再则因其确是修身养性之妙法,不可任其淹没而无闻也。(罗震东)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觉得《孔孟门中无养生法?错,不仅有还很高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