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3·15|轻信宣传办“预保卡”买“药品”老夫妻花六万多元买了“保健品”

2022-07-18 分类:养生资讯

"

“一份1320元的预保卡我一口气买了十份,各种溶血栓‘药品’一瓶一万多元,我们老两口节衣缩食买了许多,但最终啥作用没发挥,老头子仍‘走掉了’,让我们‘人财两空’,请媒体曝光这些欺骗老人的公司,提醒更多的人不要再上当。”这是家住兰州城关区旧大路的霍老太太日前向本报记者反映自己十年来购买保健品上当的经历。本报记者近日接到霍老太太的消费投诉,随即前往霍老太太家中了解情况。

"

霍老太太购买的“药品”。

老夫妻办“预保卡”购买“药品”

霍老太太今年已是80岁高龄,是一名退休工人,爱人生前是一名退休干部。两人的退休金虽说不是很多,但过衣食无忧的日子还是没有问题的。但这种好日子随着老两口的一次逛街“偶遇”彻底毁掉了。

2011年5月的一个上午,老夫妻俩在东方红广场转悠,遇到兰州福寿康商贸有限公司搞宣传促销,在员工的热情“邀请”下,去了城关区西关什字附近的兰州福寿康商贸有限公司。

“我们看到该公司办公环境好,来往人员多,各种海报宣传画铺天盖地,各种活动有声有色,所以认为这是一家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在杨姓经理介绍下,先是花费一千多元购买了特制饮水机,后又花费6898元购买了双周元药品”。

“杨经理后来又把公司转给外甥何经理,何经理干了几年去了外地,又把公司转给表妹张经理,在他们及员工的热情鼓动下,我们夫妻俩又买了几万元的溶血栓‘药品’,但治疗效果并不佳。这期间,我还背着子女为自己家人及姐姐一家人办了10张预保卡,花费一万多元,后来才知道,他们卖给我们的是高价保健品,而非正规药品,没有发票,预保卡和政府的医保卡也是两回事,亲友们更不领情。”霍老太太指着面前各种保健品气愤地说。

霍老太太上当办理的“预保卡”。

包治百病的药品是“压缩糖果片”

“我们夫妻俩十年来把好几万元都买了他们的药品,结果最后‘人财两空’,我后来找他们要求退钱,但是之前的员工都换了,留下的电话要么打不通,要么无人接听。”霍老太太抹着眼泪说。

霍老太太说,这些骗子将老人骗到他们的办公地点后,对老人可谓“关怀备至”,其中一名姓李的工作人员更是对他们老两口非常关心,经常嘘寒问暖,在骗他们购买“药品”的同时,还向老太太借了4000元钱,但借钱后不久便再也找不见此人。

记者看到,福寿康公司卖给老人包治百病的药品是“压缩糖果片”,而一瓶一万多元的“溶血栓药品”,只不过是“健字号”保健食品,其说明书上也没有任何“溶血栓”的功能介绍。

霍老太太告诉记者,福寿康公司为了让自己多购买产品,同时也为了让自己多拉一些客户购买产品,给自己许诺了一个公司“志愿者协会后勤部长”,说是负责向社会各界献爱心,但老人从来没有与该公司人员“献过爱心”。老人说,其他一些被骗金额较大的老人也被该公司授予了子虚乌有的“部门”负责人。据她了解,该公司除在兰州市区大肆“拓展业务”外,还在白银市、定西市,皋兰县、榆中县等市县“发展”。

霍老太太说,她去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工作人员查看后告知,兰州福寿康商贸有限公司早已搬离兰州市中山路156号的原址,并未留下新地址,已将公司拉入黑名单,找不到公司和人,可以报警查找。霍老太太拨打110得到回复说,这属于经济纠纷,警方不便介入。自己不知道到底该找哪个部门来解决。

霍老太太居住在旧楼小套间里。

花费六万多元购买保健品

记者观察到,霍老太太夫妇住在一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旧楼小套间里,家中陈设很俭朴。老两口的退休工资都不高,可以说真的是节衣缩食把省出来的工资和之前积蓄都用在购买所谓的药品上,共花费六万多元,但老头子去年还是“走了”。

根据霍老太太找来的电话号码,记者拨打了张经理的手机,数次未接通,张经理后回话只说自己在西安。

记者从网上搜索看到,前几年多个地方均出现“预保卡”投诉案例,均显示“预保卡”只是买保健品的“优惠卡”,与政府的社保卡无关。

各方说法

针对老人缘何被高价保健品推销商欺骗,甘肃翰学律师事务所宋永强律师分析称,大多数受骗老人年岁已高,未和子女居住在一起,信息不灵,都极其渴望健康,这也是老年人受骗的最主要原因。而保健产品,从养生、治疗等宣传手段入手,给予了老人心理上认同,让他们觉得保健品具备特殊治疗功效,而放弃了正确的治疗。

针对上述情况,宋永强律师建议:

1.加强与商家协商,要求退回所购产品,返还钱财。

2.向卫生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举报,请求追回被骗钱财。

3.收集、固定好相关证据,向法院起诉商家,也可以将商家及保健品推销员列为共同被告。

4.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追究商家的法律责任。

记者了解到,近日霍老太太多次到公安机关报案,最终兰州市公安局指令临夏路派出所对此案进行立案。本报将继续关注事件的进展。

相关新闻:

消费提醒

这五类商品最好去实体店购买

现在网络购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主要消费方式,人们选择网购的原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网络购物相比于在实体店购物要方便,不需要出门就可以直接搜索并通过几家的比较选择自己最看好的商品。另外就是现在网络平台上销售的商品,价格往往要比实体店便宜。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有些商品就不适合在网上购买。业内专家提醒,以下这五类商品最好不要随意在网上购买,而应去实体店多方比较,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

一是蔬菜水果等新鲜食品。农产品的价格往往随季节变化等出现一定的波动,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很多水果和蔬菜的价格都有所上涨,但如果网上购买,价格要便宜很多。然而,网上购买的水果和蔬菜容易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一些碰撞,或者因为天气的原因造成损坏,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商家认为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拒绝承担责任,这样就会给消费者带来损失。

二是一些贵重物品,如金银首饰或者奢侈品。由于有关网络销售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容易出现一些良莠不齐的商家,这些商家中就有一些可能是假货贩子,用假货来欺骗消费者,或者以次充好。

三是内衣产品。内衣产品往往是需要进行试穿的,试穿过后才能发现款式、尺码是否适合自己,或者说材质是否是自己喜欢的。网购内衣到货后,在试穿过程中,有的消费者可能会误把标签撕掉,但是如果试穿后发现不合适,标签已经撕掉,根本没有办法退给店家。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麻烦,最好还是去实体店购买内衣。

四是家用电器。网络购物平台上的家电价格比实体店要低很多,如果仅从价格方面去考虑,那么很多消费者都会选择去网络购物平台购买。不可否认,如果是一些小电器的话,在网上购买并不会产生许多问题,但是如果是大型家用电器,需要谨记收货后当面拆箱验货,一旦发现货物有问题,就要及时调换或者退货,但是这个过程会比较繁琐。

五是宠物类。通过网络购买的宠物,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意外,甚至发生死亡的情况,风险极大,所以最好还是通过线下方式购买宠物。

据《中国消费者报》

文/图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梁峡林

如果觉得《3·15|轻信宣传办“预保卡”买“药品”老夫妻花六万多元买了“保健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