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跟着孔子学养生——为理想而痛哭

2022-07-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0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翻译:颜渊死了。孔子说:哎!老天要断绝我的思想!老天要断绝我的思想!

古人常说人生有三大不幸:少年丧父、中年丧偶、老年丧子,这三大不幸发生在任何一个人身上都可以说是一个人所不能承受之痛,孔子差不多都经历了。

孔子的父亲在孔子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孔子十七岁的时候,母亲颜徵也离开了人世。 在孔子70岁的时候,孔子遇到了人生中又一个莫大的不幸,儿子孔鲤也离他而去。

《论语》没有记载孔子在他父母、儿子死亡时候的悲痛,记载了孔子在颜渊死的时候表现得很悲痛。按照常理分析不合理,也不符合孔子追求的礼。

有人说这是因为孔子年纪大了更 容易动感情,这个理由也不成立,孔鲤和颜回死亡的时间差不多,孔鲤比颜回早一年去世。

孔子对生命很豁达,颜渊比孔子小30岁,颜渊死的时候,孔子已经是一个垂垂的老者,看惯了生死,对死亡应该更加豁达。孔子的儿子孔鲤死了,没有记载孔子有多么悲伤。颜渊在39岁死了,按照普通人的标准,颜渊在人均寿命30岁的春秋战国时期也算正常死亡。

孔子伤心的是自己的养生思想在颜渊身上没有起到效果。颜渊是孔子最看好的学生,颜渊更加的接近孔子的思想,在《论语》中孔子表扬最多的学生就是颜渊。

颜渊一直保持着快乐的生活态度,居住环境简陋仍然保持快乐,吃的很简单也仍然保持快乐,不把负面的情绪带到生活中,用和善的态度对待别人,不在同一个问题上面犯两次以上的错误,爱好学习,待人、说话都很谦虚,颜渊是孔子养生思想的最佳实践者。

认真实践孔子养生思想的颜渊没有得到长寿,孔子痛心的是自己的最看好的传承人早早死去了,是老天不让自己的思想更好的传播下去。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翻译:颜渊死,孔子哭得过分悲恸。跟随的人说:先生过分伤心了!“孔子说:过分伤心了吗?不为颜渊这样的人悲恸还为谁呢?

颜渊死的时候,孔子已经是70岁,70多岁的老人为自己的好学生死去而痛哭,孔子经历过丧子之痛,白发人送黑发人,不悲痛是不可能的,但是《论语》没有记载。

孔子悲痛的不仅是颜渊的死去,还痛惜自己的思想没有了最佳的传承人,再也没有颜渊这样的知音了。事实证明,孔子的弟子在传播孔子思想的过程中偏离了孔子的本意。

在《论语》中也多次记载孔子哭的文字,大多都是礼仪的需要,不是真的悲伤,有些在现在人看来就是在表演。

《礼记》里面记载了一个孔子哭伯高的故事:伯高死在卫国,有人来向报丧,孔子说:“我应该在哪里哭他呢?是兄弟我就在祖庙里哭他;父亲的朋友

我就在庙门之外哭他;如果是老师,我就在所住的正室里哭他;如果是朋友,我就在正室的门外哭他;如果只是泛泛之交,我就在郊外哭他。至于我和伯高的关系,如果哭于郊外,就显得太疏远;如果哭于正室,就显得太重。伯高是经子贡介绍来见我的,就把他当作子贡的朋友吧,就到子贡家里去哭伯高了。

孔子哭伯高就是典型的礼节需要。孔子哭颜回是真的伤心,孔子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不喜欢掩饰自己的情绪,也是性情中人。

颜回更加全面地理解了孔子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最佳继承人。七十多岁的孔子与其说是为了失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学生而痛哭,不如说是为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而痛哭。

如果觉得《跟着孔子学养生——为理想而痛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