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帝内经》:涵养道德与养护身体的关系

2022-08-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9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作为“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也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它围绕着人为什么生病、怎样才能不生病这两个主要问题,探讨了正确认识命、养护身体的方法。

在人体这一闭合的生命系统中,“心”是五脏六腑之大主,一旦受到外部环境特别是不良情绪的影响,便会引发五脏六腑功能的紊乱,甚至出现“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灵枢·邪客》)的严重后果。因此,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保养健康的第一步。可是,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呢?

调和情志,保持乐观心境

就如何调和情志,避免情志失和而引发疾病,《灵枢·本神》指出,就是要做到“和 喜 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所谓和喜怒,就是要求我们调节情绪,心态平和,不消极、不抱怨,保持健康和谐的心态;安居处就是居住环境的祥和与稳定,使内心安定、知足常乐。在内外两种和谐环境作用下之生命个体,必定是心情愉悦、血气畅通的,这是人们更好地修心、养心,保持身体健康的内在源泉。

识“度”控情,力求不偏不倚

从发病学理论来看,无论内伤还是外感,其发病之由,均起于过用。过劳、过逸都不符合生命运行的规律。在现代社会中,“过劳死”的报道常见诸报端,而过于贪欲、享乐,也会使己处于危险之中,恰如黑格尔所言,“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因此,把握好度,是养护身体的关键一环。

志闲少欲,但求心安不惧

人欲有常。正常的物质及精神需求,是 个人健康生存的基本前提与基础,社会进步也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与精神生活需要,但贪欲、奢望等个人私欲的无限膨胀,却是社会发展之障碍,个人养生之大敌。在现代社会,人们在琳琅满目的外物面前,欲海无度,难以内守,心身健康深受其害;人们对自然的过分索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影响着社会稳定与人类健康。可见,道德修养,不仅是一个与个人健康有关的话题,更是一个保全社会健康发展之良策。

现代人应从尊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认识到过分追名逐利则忧心伤生、过度贪婪财物就会劳命伤德、过度纵欲放荡则身疲早衰的道理,做到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借鉴先人“志闲少欲”的理念,从薄名欲、淡物欲、断嗜欲等方面节制欲望,保持“志闲少欲,心安不惧”的健康状态。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涵养道德与养护身体的关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