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患 病情进展迅速(还需中医治疗)

2022-11-1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27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导语: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患,也是我国住院儿童的常见病因。肺炎病情进展较为迅速,部分患儿易发展为重症,累及多个系统,甚至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患儿死亡。目前,肺炎已成为我国儿童的主要死因之一,严重影响了中国儿童的生命和健康。

1、对病名的认识

“肺炎喘嗽”之名首见于清代。在此之前,中医典籍中与本病临床特征相关的论述多散见于“喘鸣”、“肺热病”、“肺胀”、“咳嗽”、“肺家炎”、“马脾风”等病名下。早在《内经》中,就有“喘鸣肩息”的记载。对“肺热病”的论述中,已经出现了与肺炎喘嗽临床表现相符的症状描述,如“肺热病者,……恶风寒……身热,……喘咳,……头痛……汗出……”(《素问·刺热篇》)。

及至明清,万全等医家又将小儿喘满鼻煽、咳嗽气急命名为“马脾风”(《片玉心书》),而吴谦将“马脾风”的症状描述为“胸高胀满胁作坑,鼻窍煽动神闷乱”(《医宗金鉴》),高度概括了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目前主流的中医综合性著作(如《中医大辞典》《中医词典》等)及通用的《中医儿科学》教材中。

均认为谢玉琼在《麻科活人全书》中最早提出“肺炎喘嗽”一词,对此似乎已有定论。汪昂在其著作《汤头歌诀》中已有言及“肺炎喘嗽”一词,收录于清泻肺热名方“泻白散”的方歌之中。通过对比两本书的成书年代、考证相关方剂源流,认为“肺炎喘嗽”之名应首见于《汤头歌诀》,可参。

古籍中的病名多是对肺炎喘嗽部分症状名称的简单组合或仅是对疾病某一阶段证候的概括,无法体现本病的整体特征。就“肺炎喘嗽”这一病名而言,其指明了本病的直接病位在肺,主要症状为咳喘,且将“喘”作为主证。

与现代医学重视呼吸频次,并将其作为判断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相符。自“肺炎喘嗽”的命名提出以来,逐渐成为小儿肺炎的中医病名,后被《中医儿科学》教材的编者采纳使用,一直沿用至今。

2、对病因的认识

内因与小儿的生理特点关系密切。经云:“婴儿……肉脆、血少、气弱”。在小儿时期,气血未充,脏腑尚未发育完善,各项机能处于幼小而娇嫩的状态,是所谓的“稚阴稚阳”之体。《诸病源候论》认为小儿腠理不密,若“将养失宜,寒暖失度”,则易为外邪所侵。

叶天士指出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幼科要略》),认为小儿阳气相对旺盛,所患疾病多易从阳化热,故而临床以实证、热证为主要表现。外因多是由于起居养护不当,外感六淫,因肺主皮毛、开窍于鼻,邪自皮毛、口鼻而入,可进一步侵犯肺经、肺脏所致。

《内经》有“乳子中风热”引发“喘鸣”的记载,把风热作为病因之一。《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认为,若小儿襁褓解脱不时,易为寒邪所侵,指出风寒也是本病的外感病因。夏禹铸更是明确指出:“六淫邪气侵肺,皆令人咳”(《幼科铁镜·辨咳嗽》),将本病的病因进一步扩展至外感六淫。

此外,不正确的喂养方式也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小儿乳食不知自节,而部分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喂养过于重视,喂养过多,易导致饮食不化,留滞于胃肠,若起居不慎,外邪乘机侵袭,可发为本病,正如古籍所载“在小儿,由风寒、乳食不慎而致病者,尤多矣”。

3、对病机的认识

主气司呼吸是肺重要的生理功能,其生理特性以宣发肃降为顺,外邪由口鼻或皮毛侵袭人体,易进一步侵袭于肺,导致肺气失于宣发肃降,郁闭于肺内,气机上逆,从而出现喘嗽之症,故而肺气郁闭是本病的关键病机。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尚可导致热、郁、痰、瘀等病机及病理因素的演变和转化。

气机郁遏,肺通调水道的生理功能异常,津液不布,加之气郁化火,炼液成痰。随着病邪的深入,痰热搏结于气道,宣发肃降功能进一步遏制,随着气郁痰阻的进一步加重,肺络血行不畅,常常伴生瘀血。病情严重者尚可出现变证,累及心肝,发展为伴有情志异常的临床重症。

若失治误治或养护不当,出现病程迁延,易转为阴虚肺热证。若患儿本身体质较弱,病程迁延可进一步损伤脾肺,出现肺脾气虚的证候。当代医家从不同角度对病机加以拓展和补充。小儿肺炎导致呼吸道与肺部的炎性渗出可归入中医学“有形之痰”范畴,故而痰饮病机贯穿肺炎喘嗽病程始终,痰饮壅肺为关键病机。

现代小儿食物种类丰富,家长过于溺爱,易于停食成积,积久化热,而成阳明内热之证,若起居不慎,经外邪引动,则易发生肺炎。抗生素治疗后期遗留咳嗽的患儿,中医辨证呈单纯虚证者少见,多为虚中夹实、寒热错杂。

治疗肺炎喘嗽应分清标本虚实,针对不同的病机随证施治,并适当兼顾兼证,以求疗效最大化。可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用临床验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在小儿肺炎喘嗽的常用方药中,出自《伤寒论》的麻杏甘石汤是急性期治疗的代表方,随证加减,疗效肯定。

泻白散具有清泻肺热之功,在儿科临床亦常用来治疗肺盛咳喘,其有效成分可在肺炎发病的多个环节起到积极的干预作用,从而减轻症状,并可改善预后。肺炎的治疗亦应注重整体观念。基于“肺胃相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等脏腑相关理论,认为肺炎喘嗽病在治肺的同时,应兼顾大肠和胃腑,使邪有出路。

在临证治疗儿童肺炎喘嗽时,在常规辨证的基础上多佐以宣肺通腑药,疗效颇佳。不同程度的血瘀证存在于肺炎喘嗽的整个病理过程中,临证时可根据病情灵活运用各类活血化瘀药,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久病必瘀”,迁延性肺炎的治疗亦应兼顾活血化瘀。

结语:西医综合治疗可快速退热、减轻咳喘,但仍然存在停药后症状易反复、肺部啰音消退较慢等问题,部分患儿可发生迁延性肺炎。中国医学有着不同的疾病论治体系,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减轻症状、改善体征、缩短总体治疗时间、远期体质调理等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中医中药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儿童肺炎重要的治疗选择。

如果觉得《肺炎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患 病情进展迅速(还需中医治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