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历史文化记忆工程|人文化成——营口中医药历史发展

2022-11-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0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YING KOU

历/史/记/忆Historical Memory

营口的每一处老建筑都是一部历史书,辉煌的历史是人民智慧的结晶,优秀的文化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的营口是怎样的角色、营口的山川河流曾有怎样的故事、营口人是怎样的性格、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今天我们邀请营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嘉宾做客直播间,带你打卡尘封的记忆,穿越百年时光遇见不一样的营口。

20

第二十期 营口中医药历史发展

▲本期嘉宾:营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研究馆员 李玉颖

▲本期嘉宾:营口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副研究馆员 陆艳

中医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是中国的医学,过去人们自豪地称中医为国医。它在广大群众中根深蒂固,深受爱戴和信赖。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我为营口中医药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动,做为一名营口人更感到十分的自豪,当置身于营口中医药历史调研其中时,品味着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的时候,你就会感觉有一种强大的魅力在深深地吸引着你,因为我们营口地区中医中药历史源远流长。

今天当我们走在营口老街上,百年前的商号、门堂、药房等都还保存完好。并且营口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营口中医药市场鼎盛百余年,除了药材地道和丰富以外,那么名医荟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一些才华横溢的中医杰出人才,推动着营口近代中医药不断发展。清末、民国时期,政府虽忽视医学研究工作,但各流派名老中医都有著书立说、研制秘方的传统,不少名家有珍贵遗作、奇方传世。这些医者各抒己见,著书立说,启迪后人,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阐述对疾病的再认识,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断挖掘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把中医药传统文化教育切实渗透、贯穿到教育实践中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营口中医药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第一时期:营口开港之前为初始时期;第二时期:从1861年开港——1911年前后,为营口药商的辉煌时期;第三时期:1912年——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前,营口药商最繁盛期,也是营口经济的全盛时期;第四时期:1937年——1949年,营口药商的衰败(萧条)时期;第五时期:1950——1980年,营口药商的恢复增长时期。

▲药材集散地繁荣景象

营口凭借独特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迅速发展成为东北水陆交通枢纽和沟通国内外贸易的咽喉,加之有一套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较完整的组织机构、经营管理办法和信用体系,使营口能够成为药材集散地。

营口成为中药材集散地的三个因素:首先,营口具有便利的交通这一优势,成为营口药材集散贸易的一个先决条件。在大连开港之前,营口是东北唯一对外开放港口。营口港的建立,促进了辽东半岛和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农副土特产品,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地道药材,都是经营口运输到南方各省,远销港、澳、东南亚及朝鲜、日本、英国。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品,特别是南方药材也是通过营口销往东北各地,营口便成为药材吞吐的枢纽。在营口长驻的香港帮、上海帮运销南北药材,并进行国内外输出输入贸易。从关内输入营口的中药材无论从品种、数量、金额均大于输出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关内出名的中成药也争相在营口销售,如北京乐家老铺同仁堂、广州广芝馆药店、上海雷允上、山西太古、杭州余庆堂等著名药店的名牌产品安宫牛黄丸、乌鸡白凤丸、六神丸、定坤丹、保赤万应散等等。据史料记载:清咸丰年间,国内外往来营口港贸易船只达四万余艘。冬至过后,辽河结冰,东北各地的运输马车来往不断。

据统计,从1867年到1872年,从营口港出口的人参是逐年增加的,1938年,人参年平均交易达30万斤。营口港不仅人参出口量大,鹿茸数量也很大,鹿茸的出口量,从1866年营口港出口49对,达到1867年的255对,小鹿角年营口港出口146对,逐年上升,到1901年出口量达到1829对。人参和鹿茸的出口成为营口港贸易的一大特色。

营口港也出口大量其他中药材,这些药材价格虽远不及人参、鹿茸价格高,但出口量也比较大,比如柴胡、车前子、赤芍、金银花、防风等有40多种药材。1932年前后当时在营口市场常见药材达到300多种。清末时,营口港进口药材仅次于布匹、棉花、绸缎,居第四位;出口量也仅次于粮食、大豆之后,也居第四位。

▲上海瑞昌成总号营口分号

其次,经营模式比较独特。一、营口的“大屋子”。“大屋子”是为客商存放货物准备的大仓库和宽阔的露天货物堆放场所,是营口独有的商贸企业。大屋子兼营批发代理业务,仓储业务和商务旅居。除了设有客房、仓库外,有的大屋子在辽河沿岸还有自己的码头,南北客商来营口做生意,必须依靠大屋子进行交易。他们经营形式各有特色,品类齐全。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行业,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药行业。

二、原生药材批发。以药材经营为主的大屋子多以批发原生药材为主,大多经营从关内各地以及香港、国外运来的中药材,生意兴隆的大屋子还设有分号,部分还有坐堂医生坐诊行医。

三、山货栈。只经营本地出产的土特产,但以药材为大宗。其中如人参、鹿茸、麻黄、杏仁、甘草等百余种山货。营口当时有长丰和、成记山、天德祥、裕增祥、兴公顺、永顺昌等山货栈19家,从业人数共有500人左右。每年七八月份是山货栈生意的旺季。药材出口一般在名称上皆冠以“辽”字,以示正品,如辽五味、辽细辛等,颇受欢迎。

四、饮片批发业。主要经营药材切割后制成饮片进行批发,切饮片需要技术高超的切工,有的业主不惜重金聘请刀工,竞争相当激烈。饮片加工业最发达时有80多家。

五、药店。以配方抓药为主,有坐堂大夫的零售业。聘请中医大夫坐堂,诊病、开方、卖药。并配制丸、散、膏、丹各种剂型的中成药,有些成药也销往外地。如宝和堂生产的阿胶、虎骨酒;品药山房的坤灵膏;咸春堂的太乙炉牌阿胶等。

六、中药服务业。专门经营特殊中药及中药工具。比如德福盛经营中药工具如切药刀、捣药缸、盂钵、药碾子,新福成制售药滤子等。

▲中医药工作组调研工作照

第三,交易公平诚信。一是设药材内庄,也叫“号里或内寓”。就是外地商号派到营口常住某商户搞购销活动的人。他们来货栈后,挂“某某内寓”的牌子,招揽生意。有的暂住几天,办完货便返回,有的常住多日。裕增祥堪称营口各大山货栈之首,坐“内寓”最多时达100多人。裕增祥山货栈,简称“裕增祥”,其遗址位于原营口市第二职业高中北邻,现渔市街道办事处西市场社区境内。该货栈为民国五年(1916)开设,房舍为砖瓦房60余间,建筑面积1260平方米,其中有货屋、客房、伙房,从业人员多时30余人。在规模或交易往来上堪称当时营口较大的山货栈之一)。裕增祥还聘请药材鉴别专家,保证药材货真价实。

二是“请公盘”制度。“请公盘”是进行贵重药材交易时的一种方式,即是招标,是营口近代独有的制度,是保证市场信誉的一种有效手段。主要是参茸生产者把山货背到山货栈,山货栈老板摸清卖者的货色、价格底细后,向买山货客商发出“请公盘”日期,进行交易。

三是“袖里吞金”讨价方式。在“请公盘”之日,买主到场,山货栈老板当众将事先分好等级的货盘,一盘盘报明等级价格。每报一盘买卖双方都将手伸入报盘者衣袖里“拉手”讨价还价,直到双方满意为止。体现交易过程中价格比较公道。(部分图片转自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FM95.1《主播带你去旅行》------

如果觉得《历史文化记忆工程|人文化成——营口中医药历史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