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贵州中医药工作迎来历史最佳发展时期

2022-11-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4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文来源:天眼新闻」

8月20日,省中医药局召开2021年全省中医药工作推进会暨中医馆“有馆无人”整改调度会,全省9个市(州)中医药局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分会场分别汇报中医药工作推进情况。

据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安仕海介绍,2021年是贵州省重要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有许多大事、盛事、喜事,中医药工作迎来了历史最佳发展时期。

党建引领不断彰显。全省中医药系统,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暨“牢记殷切嘱托、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紧盯服务对象最紧迫的需求,找准群众最急切的期盼,将10项重点工作任务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目前已办结2件,推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各级围绕“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医”行动,在全省三级医院落实“一站式”服务,在31家公立医院设置了午(晚)间特需门诊或治疗中心。

疫情防控网不断筑牢。建立健全中医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治长效机制,将中医药全面融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调整充实省中医药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专家组;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立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和疫病防治基地,印发《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参考方案(第三版)》,推动全省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做好疫情防控和救治准备工作,强化中医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和疫苗接种,开展中医医疗机构全员培训、疫情防控明察暗访,及时补齐疫情防空短板弱项,及时筑牢中医医疗机构疫情防控网。

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夯实。全力推动贵州省中医医院建设,现在已经落实项目选址以及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获得国家支持中医特色医院建设项目4个、中医疫病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1个、县级中医院提质扩容项目1个,15个县级中医院纳入省民生实事项目。推动全省综合医院、妇幼机构设置中医科。大力推动市级中医院空白点填补工作,铜仁市完成碧江区中医院升级为市中医院,贵阳市中医院正加快建设。支持9个在建县级中医院建设,全省未建中医院的县已从33个减至11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中医馆全覆盖的基础上,开展30个省级示范中医馆、227个省级优质中医馆建设。

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4家三级中医医院实施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大力推进中医经典病房和院内中药制剂中心建设,启动建设省级中医儿科诊疗中心。在5家三级中医院开展康复科建设,持续提升全省中医康复能力。完成2家县级中医类医院三级中医院等级评定工作。完成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关系调整工作,贵州省对口帮扶的受援单位由43家增至46家。制定了《贵州省6项中医护理技术标准(试行)》,目前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铜仁市中医院、黔西南州中医院试行,经试行评估后将在全省进行推广。

中医药人才培养不断加大。完成了34名第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的考核遴选。培训省市县乡村5级中医名医传人180名;完成80名中医类本科层次的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的招录工作;实施200名中医馆骨干人才与100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对197个“有馆无人”的中医馆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开展500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能力培训和5000名村医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培训全省中医医疗卫生人员680名,完成了62名中医具有专长医师的注册。

中医药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贵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中药材质量追溯管理办法,大力推进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平台入驻单位1017家(其中,定制药园37家,基地335个),追溯药材品种67种,可追溯种植面积71.86万亩。积极推动电商交易制度建设,纵深推进贵州省中药材电商交易,截至目前,电商系统平台已入驻企业556家,上架产品2635个,较上线时增加了1518个品种,接入物流单位18家。通过产销对接,助力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定制药园”规模化、规范化建设,组建贵州省“定制药园”专家团队;会同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印发《贵州省道地药材、民族药材和重点药材目录评选工作方案》,积极争取纳入《全国道地药材目录》,搜集整理我省文献、古籍,已筛选出60个品种道地药材上报国家。推动中医药旅游示范区建设,启动开展2021年度贵州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申报评审工作,支持黔东南侗乡大健康示范区建设。

中医药科研文化不断丰富。支持贵州百灵《苗药糖宁通络片防治糖尿病及视网膜并发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机制探讨》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1年度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并获批立项不资助课题,启动2个省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促成了中国-东盟中医药行业合作委员会秘书处落户贵阳南明区,举办了中国-东盟中医药行业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东盟中医药产品推介会,加强与东盟地区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

中药保障力度不断加强。拓展中医管理工作的思路,落实和解决有机构办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在9个市(州)和88个县建立了中医药管理工作专班,市、县两级中医药管理工作专班人员分别达到了67人、451人。六盘水市专门设立了中医药管理局,播州、麻江、丹寨、镇远、三穗、台江、从江、大方等地还通过设立中医药服务中心、中医药技术指导站等等相关事业单位(机构)来推动中医药工作,增加事业编制有34人,为全省中医药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

下半年,要加大贵州省中医医院建设推进力度,加快推进5个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强力推进省级示范中医馆和优质中医馆建设,坚决完成“有馆无人”的中医馆整改,注意防范“有馆无人”问题的反弹,要进行动态管理、动态跟踪调度,确保实时做到“有馆、有人、有服务”。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步伐,培养一支具有“中医魂”的人才队伍。推进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推动1000家企业入驻平台,挂网交易量达到30亿以上;推动“定制药园”企业认证达到50家,建设面积达到30万亩;推动“三医联动”改革,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职称评价体系。抓好医改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在省内遴选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市、县作为省级中医综合改革示范区。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杜高富

编辑 王小婷

编审 闵捷 何涛

如果觉得《贵州中医药工作迎来历史最佳发展时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