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投资淡水养鱼 在哪里养殖(你知道我国淡水养鱼有哪些分类吗)

2022-12-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3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随着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人类对海洋鱼类的过度捕杀,海洋中的渔业资源越来越少,以至于各国每年不得不设置休渔禁捕期以供鱼类休养生息,为了保证人们的生活需求,所以渔业生产从海洋逐渐转移至内陆,于是淡水养殖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淡水养殖技术中,淡水养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我国淡水养鱼面积越来越大,养殖鱼类也越来越多样化,使我国的水产品产量一直处于世界第一的位置,而且由于现在人们对饮食健康的愈加注重,鱼类养殖正在向无公害健康养殖的方向发展。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聊聊淡水养鱼。

淡水养鱼就是将鱼投放到指定的位置或区域,人工辅助投喂饵料并加以管理以实现鱼快速生长、提高产量的生产活动。按照养殖水域不同,我国淡水养鱼分为池塘养鱼、江河湖库养鱼、稻田养鱼、网箱养鱼和工厂化养鱼等几类,据说,我国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池塘养殖的活动,范蠡的《养鱼经》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一部养鱼巨著。传统的稻田养殖一般要求较高,比如需要低洼的熟稻田地,常年有流水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而江河湖库养殖一般会结合部分网箱养殖,这样不仅能保证养殖密度缩小养殖范围,而且起捕、管理方便。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讲一下这几种养鱼技术的特点。

首先是池塘养鱼,池塘养鱼一般是指在面积相对不大的、处于静止状态的小型水体中进行养殖,大多是由人工开挖或者其他工农业废弃的土坑改造而来,一般面积在几亩到几十亩不等。由于对地域的要求相对不高,所以池塘养鱼在我国淡水养鱼中占有较大比例。池塘养鱼具有投资小、收益多、周期短、易管理等特点,特别是由于水体不流动,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导致鱼感染流行病。但小编要提醒大家的是由于水体不流动的原因,在池塘养鱼中水体的天然饵料不够丰富,这就需要养殖户人工施肥促进水生生物和植物的生长,而且由于没有水体交换,时间久了水体压力大,一旦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水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需要人工定期的进行补水、排水和增氧、消毒以保证鱼的生长环境。

与池塘养鱼相比稻田养鱼限制就多了一些,首先稻田养鱼需要水田,我国现在大约水稻种植面积两千万公顷,其中适合稻田养殖的约有一半面积,而实际进行稻田养殖的只有不到1/10。有调查显示,同等面积的土地,养殖收入约为种植收入的5倍以上,所以稻田养鱼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不错方法。稻田养鱼由于是在稻田内,在种植作物的同时就可以将鱼种放入池塘,鱼以水中的昆虫等天然饵料为食,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病害的发生,而且鱼产生的粪便还可以起到营养农作物,降低土地的负载的作用,所以稻田养鱼是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现在稻田养鱼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多样化,比如小编见过的稻田改种莲藕,同时进行一些鱼、虾类的水产养殖,产出更加多样化,收入更高。

最后小编要说的是江河湖库养鱼,江河湖库一般水域面积较大,所以养鱼时一般只选择部分水面进行养殖,而且以繁殖保护鱼类为主,辅以少量的人工放养。由于水域面积较大起捕不便,养殖时养殖户一般选择网箱养殖辅助,或者直接在水库的部分区域拦网进行养殖活动,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水域中的天然饵料,养殖成本大大降低,而且起捕方便,降低了管理难度。因为是半人工养殖的原因,所以江河湖库养殖的鱼类肉质比池塘养殖的更加鲜美,在市场上也更受欢迎,价格要比池塘养殖的鱼类高一些。但是这种养殖方式对水质的要求高,因为水域面积较大,人工调控困难,如果养殖水域被污染,那后果将不可估计,严重可能导致养殖户的投入全部化为乌有。

同时小编也要说的是,不管是哪一种养殖形式,不是养殖越多越好,养殖密度越大越好。人工养殖面积大了就会增加对自然水域的压力,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养殖户也更加注重科学、标准化的养殖方式,以减小成本,而且也更加合理,同时也减小了对自然水域生态平衡的破坏。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讲这么多,希望以上内容能对准备投资养鱼的朋友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使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如果觉得《投资淡水养鱼 在哪里养殖(你知道我国淡水养鱼有哪些分类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