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葛洪 孙思邈……(道教历史上“药神”频出的三大原因)

2022-12-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81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最近,电影《我不是药神》很火,说到药神,让我们想起了历史上那些“精修医术,治病救人”的真正的药神,而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些药神多属于道教,比如被尊为“上古医圣”的神农,与岐伯、雷公问对的黄帝,编纂《金匮药方》的葛洪,写作《千金方》的孙思邈等。道教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药神”呢?

1、道教巫医文化的医学背景

道教的历史源远流长,向上可以追溯到巫卜文化。在上古时,没有什么医术,那是“医生”也是“巫医”,在自然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巫医承担了救死扶伤的职责,他们在生活实践中也积累了大量的医疗经验。在道教发展早期,巫医文化被纳入道教体系之中,因此,道教从诞生之初就把治病救人当作自己的本分,道教中多处“药神”也就不足为奇。

2、修道成仙的长生神追求为道教带来医学积累

道教的一大核心思想和道士们的一大追求就是修道成仙。道教经典《道德经》之中就有“长生久视之道”的说法。要想长生,对于修道者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治病,只有在生活中遇到的疾病能够化解,才能活的更长久,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在追求长生,探索人体奥秘的修行过程中,道教士们为祖师们的医学积累提供了宝贵经验。

3、乐生好善思想潜移默化的影响

道教祖师们在修道成仙的过程中,认识道想要长生成仙,单靠内修外养的道家方术是不够的,还需要积善立功,广修德行。在道教经典《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中有“三合成德”的理论,称:“三者谓道、德、仁也。仁,一也;行功德,二也;德足成道,三也。三事合,乃得道也。”

道教这样的一种乐生好善的传统思想,指引着道教人救人救物,利益群生。在这种思想的潜移默化之下,道教祖师们都心怀一颗“道心”,行善事,立功德,凭借自己的医术,救死扶伤,切实的行道弘道。

小结:

道教历史盛产“药神”,葛洪、孙思邈、黄帝等等中国医药发展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都来自道教,这不是偶然,而是道教文化思想潜移默化影响下的必然。新时代的道教人一定会为中国医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

如果觉得《葛洪 孙思邈……(道教历史上“药神”频出的三大原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