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什么说“上士养心(下士养生”)

2022-12-13 分类:养生资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重视健康保健,养生成为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中医里却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上士养心,下士养生。为什么中医认为养生先养心?普通人又该如何养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人为什么会生病呢?

中医认为,人之所以会得病,原因一般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冬日可取暖,夏天可避暑,风寒暑湿等很多外因都可避免了。

造成现代人发生疾病的原因主要是内因,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性,也包括自身的情志不调。

《范进中举》的故事我们大家应该都听过,范进中举激动过度,导致痰迷心窍,差点变傻,这就反应了人的情志对于健康的重要影响。

中医认为,神为形之主,无神则形不可活。中医非常重视情志养生,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制约着人的生理活动。

嵇康曾说:“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神躁于中,而形丧于外,犹君昏于上,国乱于下也。”

就是说精神对于形体来说,就像是国家的君主。人的心神躁动不宁,身体也会受到伤害。就像君主昏庸,国家就会混乱无章一样。

相反,如果一个人能将心神养好、调好,心静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血通畅的人又怎么会得病呢?

既然养心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养心呢?

调摄情绪

我们要护好心的阴阳气血,所有过度伤心的事都要尽量避免。七情太过,产生忧郁、失望、悲伤、苦闷等不良情绪,都会使人心神处在无休止的混乱之中。

负面情绪会消耗人的气血,导致气血不足,人体不能得到正常的滋养,从而小病大病接踵而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心胸开阔一点,减少私心杂念,看淡利害得失,人的整个心理得到安宁了,身体自然也会血气和平,百病不生。

减少思虑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喜欢操心,他们忙忙碌碌,似乎总有办不完的事。但是太爱操心的人,平时就比较耗费气血,日久就会造成心血亏虚,出现失眠健忘、心律不齐等状况。

《医钞类编》中说:“神不守舍,则易衰老。”思虑太过,神难以静而内守,终日牵肠挂肚,扰烦不休,就会耗损精气,加速衰老。

喜欢操心的人,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上,可以尽量少操心。养心敛思,劳逸结合,才能保持思想清净,身体安泰。

生活规律

作息不规律,总是熬夜,久坐不动,这些不良习惯也会伤害人的气血。

动为健,静为康。在日常生活中,适量的运动不仅能增强生命的活力,也能改善不良情绪,使人心情愉快。

将动和静、劳和逸、紧张和松弛这些矛盾有统一的关系处理得当,协调有方,则有利于养心。

《中外卫生要旨》中明确指出:“养生只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

百病由心生,如果我们重视养心,生活中怡情畅神,保持心理平衡,做到安静和调、乐观愉快,自然就可以防百病,和气血、延年益寿了。

支持原创,欢迎点赞/收藏/转发/评论~

想了解更多养生保健、人生哲学、自我管理的知识,请点关注吧!诚意满满的干货每周二、四、六准时更新~

如果觉得《为什么说“上士养心(下士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