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据说每个90后至少有一种保健品(那么你呢)

2022-12-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护肝片、葡萄籽、维生素、蛋白粉,面向年轻人的保健品越来越多。90后成为购买保健品的主力,占比超过25%。

眼看今年双十一即将开始,作为“打工人”的90后们,想好入手哪些保健品了吗?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6·18期间,眼部保健类产品销售同比去年618增长4126%、蛋白粉同比增长751%、维生素类产品同比增长387%, 其中“95后”“00后”成消费主力,活跃用户同比增长126%。

今年双十一,各电商平台保健品销售数据又将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拭目以待。

年轻人,你有多少保健品?

“一个月差不多2000多元,在保健营养品上面,可能额外会花费在一些器具上面,比如说按摩仪、泡脚桶等。”

“每天要吃二三十粒,啥事想不起来的时候,都能记得吃保健品。”

当你还处于“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初级阶段,很多年轻人已经成为持续几年食用保健品的资深养生大师。

要说年轻人的养生保健有多疯狂,那你可以看一下周围90后的桌子,总能看到一两种保健食品,或者一两样保健品;听听他们常谈论的话题,基本上都是失眠、肥胖、脱发、焦虑,还有穷。但是他们在买保健品时,丝毫不手软,还会安利给身边人。

如果非要把年轻人的养生程度分为几个阶段的话,大概是:

初级阶段:保温杯、枸杞、黑芝麻糊、红枣

中级阶段:泡脚桶、营养液、蛋白粉、酵素、葡萄籽

深度阶段:饭可以不吃,保健品不能少

只要你说出一种保健品,这些资深人士基本都能指出其作用和性价比。

听起来似乎很夸张,但是曾经劝老人不要购买保健品的那群90后,已经成为支撑保健品行业的“中流砥柱”。

盘点一下,你有多少可以称之为保健品的食品、用品?

保健品到底有没有效?

无论买或不买,你一定问过这个问题。

选择买,大概觉得补进去总不会吃坏;一种也没买过的,基本是凤毛麟角。毕竟年轻人都是“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

更何况,一般卖保健品的都会说,吃一段时间是看不出来效果的,需要坚持五年、十年,你就会发现比同龄人更年轻。

通常我们说的保健品包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以及保健用品。一般消费者并不会特意区分它们,但是实际上只有保健食品有正规的名称和标准,就是包装上的“蓝帽子”。这也就造成多数保健品处于监管混乱的状态。

保健食品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植物萃取物等在内的人体所需元素,在医学和营养学上的正规名称叫“膳食补充剂”。

作为膳食补充,保健品对人体机能调节是有一定功效的。但是市场上出现的各种未经审批注册,没有保健食品标志的产品,其功效性需要证实。不仅如此,某些保健食品经检测并不含有标签所说的成分。

如何正确看待保健品的市场发展?

伴随着消费者对保健养生的关注,不仅仅是保健品购买人群的年轻化,近几年我国保健品市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

但是由于保健品概念广泛,功效性并没有临床试验,且大健康需求的旺盛下,虚假宣传屡禁不止。国外代购、新概念保健,保健品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多方面,而对保健品的认知和普及并不理想。老年人被骗、年轻人沉迷各种大品牌,保健品五花八门,但是只有保健食品有正规的标识,消费者购买时真的是理性的吗?

数据显示至2019年,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达2227亿元。然而,我国大健康产业在GDP中的占比不到6%,相比于一些发达国家的12%~16%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对于保健品市场的乱象也将会被整顿。

9月1日起,新政将保健品已从医保药品目录中被剔除,此外包括滋补作用药品、预防性疫苗、避孕药等八类药品不纳入医保。市场上不少营养保健产品的售价并不低,一些销量靠前的口服类的营养产品单价均在200元以上,按摩器、泡脚桶等保健仪器,平均售价则在300元以上。对一部分人而言,保健品支出将成为一笔负担,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会更加理性。

如果觉得《据说每个90后至少有一种保健品(那么你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