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跟着援黔专家去调研」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写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2-12-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6月21日至22日,记者跟随援黔医疗专家、贵州省高血压诊疗中心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及其团队赴毕节市威宁县、赫章县,对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院进行调研。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是贵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做出的重要成绩之一。“十三五”期间,贵州全面完成192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搬迁人口占全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总数的近1/5,大大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活环境。此次进行调研的毕节市,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上也是成绩斐然,威宁更是被国家发展改革委评选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如何写好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后半篇文章”,安置点的基层医疗建设是其中的重点工作之一。 “整体组织机构健全,有病历联网,有家庭医生签约,可以随时调阅病历,基础检查设备也较为完善,这些卫生院的硬件条件和外部环境建设已经很好,医生对病历的询问记录方式也能达到较为标准的水平。”余振球在查看安置点卫生院的基本情况后说。

同时,余振球结合高血压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诊疗经验,对查房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中肯和建设性建议。

如一位5岁男孩的病历显示其血压高压已经超过120mmHg,符合高血压的标准,但是他的病例上没有符合的相应症状。余振球立即指导院内医生为这位小患者重新测量了血压,最终测得为85/60mmHg,基本符合标准血压。

“这属于检查过程中的失误。如果医生们对计算公式更加熟悉与重视,本来是能够发现数值上的异常从而纠正的。”余振球说,这样的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未及时发现高血压、心血管病等慢病的症状或征兆,拉长治疗周期、延误控制病情的时机。

余振球表示,“高血压、心血管病等慢病是范围广、基数大的常见病症,越基层的医疗机构越容易遇到。但扶贫搬迁安置点医生们对老百姓血压的变化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分析,应该加强提高知识理论的应用。” 在用药方法、患者宣教问题上,更注重公共卫生的扶贫搬迁点卫生院也普遍存在一定的盲区,导致病人服药不规律、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以及医疗意识不够、“不听劝”、双向转诊工作得不到有效实行等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规范培训。

贵州省高血压诊疗中心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在扶贫搬迁安置点查房

“高血压防治体系建设的重点是人才培养,需通过人才培训,在各级医疗机构打造一批具有较高专科学术水平、专业特色突出、知识结构合理的高血压防治人才骨干队伍。”调研中,搬迁点卫生院的负责人也多次提到在人员、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困境,对此余振球表示,下一步,省高血压诊疗中心将同省卫建委联系,特别是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基层医疗人员组织相关培训工作,“搬迁点的医生水平提高,让脱离了恶劣生活环境的百姓也脱离身体健康上的‘险境’,这也是写好‘后半篇文章’的重要章节。”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向颖羿

编辑 张婷

编审 田旻佳 李劼

如果觉得《「跟着援黔专家去调研」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写好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