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一个健脾祛湿的千古名方

2022-12-18 分类:养生资讯

话说宋朝的时候,有一家官办药事机构,叫太平惠民和剂局,他们把民间一些很靠谱很靠谱的方子搜集起来,编撰成了一本书,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书里面啊记载的许多方子到今天依然在发光发热,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逍遥散,藿香正气散,还有平胃散等等。

我今天要讲的正是这平胃散。

这张方子的辨证要点非常简单,四个字:脾虚湿盛。

脾主运化,脾虚了以后,不能很好的运化津液,湿气就出现了。

从主观上来讲,体内有湿气的人往往有这么一种感觉,站着不如坐着,坐着不如躺着,很疲惫的样子。其实是因为脾主四肢,脾太湿的时候,人的这个肌肉也会感到很沉重,不想动。如果你懂一点中医可以去把他的脉,脉象是沉濡的,就是摸上去跳动的不是很欢快,和人的整体状态是比较接近的。

然后舌体是胖大的,比正常的舌头似乎大了一圈。舌边有齿痕,因为身体里的水湿运化不掉,把舌头给泡大了,再经过两边牙齿的挤压,形成齿痕,说白了就是牙齿印。

舌头中间可能会有裂纹,甚至出现分叉,就是舌头表面开裂了。再看舌苔,正常情况下,舌苔应该是白白的,薄薄的,能透出淡红的舌色,舌中、舌根要略微厚一点。

体内有湿气的人,舌苔是白腻的,像糊了层腻子粉,有些朋友遇到这种情况,就想用牙刷去刷,刷来刷去,发现刷不掉。为什么?舌头就像是身体的一面镜子,舌头不干净,有这样那样的污浊,是因为身体不够通透。那么反过来,身体通透了,身体干净了,舌苔自然会变干净。

再回到方子中去,平胃散,它的配伍是这样的:

苍术40克、厚朴30克、陈皮20克、炙甘草10克,把这些药材打成粉末,每次服用4-6克,每天2次,用姜枣水送服。

也可以作煎剂,苍术12克、陈皮6克、厚朴9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现在也有中成药——平胃丸。

苍术祛湿很厉害,不管是在表之湿,还是在里之湿,苍术一去,都能迅速干爽。

所谓在表之湿,就是湿气淤积在了皮肤表面,会怎么样?会长湿疹,会瘙痒。苍术气味雄烈,凭借着这股雄烈的气味可以把毛孔打开,它本身呢又是温性的,可以让那些湿邪、寒邪啊从皮肤表面发出来。

在里之湿,湿气停留在了肠胃,会腹泻,大便会不成形。苍术气味很香,香能干嘛,能醒脾,能把懒洋洋的脾脏叫醒,从而把湿气运化掉。

张仲景还说过,苍术能“避一切恶气。”像南方气候潮湿,在一些地势低洼的地方,湿气会更重,山林之间,那树上的叶子掉下来了,一层又一层,在漫长的岁月中开始腐烂,散发出腐朽的味道,因为空气流通不怎么好,这些恶浊之气散不掉,人不小心吸入了以后就会胸闷、呕吐、腹泻。古人就说是遇到瘴气了,这瘴气就是恶气。怎么办呢?把苍术、藿香等芳香的药材研成粉吃下去,它就专门对付那种湿浊之气。所以苍术是很厉害的。

陈皮和厚朴是行气的,气有推动的作用,气不行,津液就会停在那里,慢慢的形成湿气。

甘草可以补脾胃,炙过以后补益的作用会更好。加生姜和大枣也是为了帮助调补脾胃。

说到健脾祛湿,以前常常提到的是参苓白术散,那么,它和平胃散有什么区别呢?

平胃散祛湿更厉害,它是在祛湿的同时捎带恢复一下脾胃功能。祛湿是主要的,健脾是次要的。参苓白术散呢刚好反过来了,以健脾为主,它里面祛湿的药物基本上都很温和,力度不是很大。

怎么选择呢?如果舌头一伸出来,舌苔是白腻的,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如果舌苔已经很厚很腻了,说明湿气已经很重了,再用参苓白术散,它可能就有点力不从心了。用什么?平胃散,快速的把体内的湿气祛除,然后再吃上一段时间的参苓白术散来巩固疗效。

最后要注意的是,湿热,舌苔黄腻的人不适合;阴虚,舌红少苔的人也不适合。

如果觉得《一个健脾祛湿的千古名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