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大棚食用菌种植要与时俱进 做好基质准备(控制好温度 实现丰收)

2022-12-22 分类:养生资讯

全文共1734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蘑菇,香菇,猴头菇,牛肝菌,鸡枞菌等菌类是近年来市场上逐渐走俏食材,其营养成分丰富,生产周期短,对场地的要求不高,技术也比较容易掌握,因此种植食用菌的农户越来越多。

随着市场的细分,一些比较常见的食用菌如平菇等品种已经出现了饱和,而一些比较珍稀的食用菌目前还不能人工种植,如松茸等。

只能靠自然采集,因此其价格自然居高不下。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日常食用的菌类仍然以普通的食用菌类为主。

人工种植食用菌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随着大棚技术和设施设备的发展进步,食用菌种植的周期也越来越短,生产的产品产量也越来越大。

特别是随着喷灌,滴灌等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大棚食用菌的种植程序越来越规范,一些比较高端的品种也逐渐人工种植培育成功。

这对大棚食用菌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尽管如此,在大棚食用菌的种植中,仍然要注意一些要点。

一、做好基质准备

食用菌生产与一般农作物生产不同,大多数的食用菌是需要配置特殊生长土壤也就是基质的,基质的主要要求是有机质含量丰富,通透性强

为此,在自行配置基质时一般要使用大量的农家肥混合切碎的植物纤维秸秆等用粪水动物尿液浸泡发酵。

发酵时需要加入适量生石灰,按层堆积,每隔4左右翻堆一次,确保充分发酵,注意生石灰不可过少,否则起不到杀毒灭菌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发酵时间在半个月左右,根据气温酌情调整,发酵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防止产生的甲烷等气体在密闭空间内堆积形成易燃易爆危险。

对于不具备条件自行准备基质的,也可以购买商品基质,铺设时可按照说明书酌情添加复合有机肥,对于购买的基质,不建议再增添农家肥,以免再次发酵破坏其营养平衡。

二、控制好温度

食用菌大多数对温度比较敏感,合理的温度配合高湿环境是其生长的最佳环境。而大棚由于具有密闭性且随着日照时间的延长,棚内温度会逐渐升高。

这对于一些食用菌的生长来说并不是最适宜的温度,特别是冬季连晴很容易导致棚内温度持续提升。

此时需要根据种植的品种最适温度范围,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同时对于温度上升过快的,可以覆盖遮光膜并开门换气。

早春季节气温容易出现大范围的波动性变化,极端冻害天气也容易出现,此时要注意对大棚进行保温

如遇急剧降温可以采取人工增温的方式来提高棚内温度,需要注意的是在人工增温的同时需要加速棚内空气内循环并增加滴灌,防止温度升高水分流失。

三、控制好湿度

尽管食用菌对水分的耐受性比较强,但是在大棚种植食用菌的过程中仍然要防止出现水分过多而引发棚内空气湿度过大,从而使菌类表面附着过多的水分生发霉菌影响食用菌的外观,甚至是早成大量的食用菌腐烂

同时水分过多对棚内的小气候环境空气流通也不利,容易造成基质腐败。除此之外,在头茬采收过后,特别是秋冬季。

要及时对基质进行补水,是菌丝有充足的水分恢复生长,此时需要注意的是加水过后菌丝在生长过程中有可能因为发生化学反应吸收营养物质而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要注意及时降温,以免基质被高温高湿环境下的有害菌感染。

四、加强通风换气

大棚食用菌产业之所以产量高,是因为生产周期比较短而采收的次数比较多。但是需要提醒注意的是,每次采摘过后,都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便新的菌丝萌发,这个过程都会释放出一定的热量以及有毒气体

所以要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在降低棚内短时间急剧上升温度的同时排出过多的有害气体。一般来说,采收三次过后,基质的养分基本上被消耗完毕。

再次出菇的数量和质量会大幅度下降,所以此次之后一般不再浇水也就是说通风换气主要在三茬采收期内。

五、做好虫害防治

对于大棚食用菌种植来说,由于使用的基质已经消毒,所以从土壤致病菌引发的病害一般情况下很少,更多的是由大棚外进入的虫害冬季相对而言虫害要少一些,春秋季节虫害相对而言较多,此时要做好外来虫害的入侵预防

大棚的入口和通风口应该安装网眼密度比较大的纱窗或者隔离网,防止蚊蝇飞入,有条件的大棚内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捕蚊灯和捕蝇器,对于飞入棚内的虫害要及早消除,以免其大量繁殖产生危害。

大棚食用菌种植的田间管理技术上而言并不是很复杂,但是要做到位还是有一定的技巧,特别是在出菇的时候。

要保持食用菌的新鲜和口感,对大棚温度和湿度的要求比较严格,需要种植户在实际生产中结合种植的密度以及品种不断探索总结经验。

如果觉得《大棚食用菌种植要与时俱进 做好基质准备(控制好温度 实现丰收)》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