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1+2+3”模式赋能(助推梅州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发展)

2022-12-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95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0 分钟。

今年2月,梅州市五华县、平远县被命名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在广东省4个获评单位中占据“半壁江山”;上半年,梅州被统筹纳入广东省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六个试点城市之一;11月,梅州市“推进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山区中医药传承发展新模式”获评“2019年广东医改十大创新典型”……

自去年10月,梅州市正式向国家和省提交《关于申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请示》以来,梅州中医药事业发展好消息频传。

当前,梅州市立足独特生态文化资源禀赋,积极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其中之“1”就是着力打造大健康产业,而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是当中重要内容。

近日,梅州市召开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暨中医医院升级改造建设项目推进会,解读梅州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及通报前期创建情况,部署重点工作。梅州市将按照“1+2+3”(即1个规划、2项支撑、3大创新机制)的发展模式,建立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体系和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助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

●南方日报记者 张柳青 通讯员 吴锐文

◆打牢基础◆

发展中医药符合梅州定位

有利产业转型升级

“中华悠悠五千年,国医立基数千载。”日前在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暨中医医院升级改造建设项目推进会期间,参会人员参观了新建成的大埔县中医医院。一行人刚下车便被停车场周围的中医文化墙吸引了。

“装修的风格很有中医特色。”“窗明几净,四处都是玻璃窗、门,走进来有种阳光普照的感觉,心情都舒畅许多。”“还设有中医展馆、中医工作室,非常有特色。”……大埔县中医医院的整体设计融入了现代风格、中国传统风格和客家风格,先进的医疗设备,优美舒适的就医环境赢得大家称赞。

据介绍,这间已竣工验收等待投入使用的整体迁建项目大埔县中医医院,按照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标准建设,占地面积60亩,建设总面积6.4万平方米,设置病床300张,总投资约3.62亿元。

大埔县中医医院是该县中医健康养生产业园首期项目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该产业园二、三期正加紧推进中,将建设老年公寓、康复中心、老人护理院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南药种植、休闲娱乐、养生康复为一体的健康养生基地。

事实上,梅州市各县(市、区)都在积极加快中医医院建设,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

丰顺县中医院与江西银河医养老年服务中心达成合作意向,拟投资4亿元,致力打造医养结合型中医医院;梅县区中医医院正在建设康养结合的中医综合大楼……各中医医院积极配合,推进中医药康养产业发展。

中医药事业在梅州得到迅猛发展,得益于其良好的发展基础。

梅州拥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以及较为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百姓素有“爱中医、信中医、服中药”的传统。客家人从中原迁徙而来,也将中原古风及中原民间医药和保健的精华带到了南方地区,千百年来一直保留中医养生的习惯。不仅对中医药治疗接受程度较高,饮食上,客家人也有将一些中药材用作食材的习惯。

“梅州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优势明显,这里中医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群众基础深厚。”梅州市卫健局中医科科长李立威说,中医药经过几千年生生不息,至今仍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将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供重要保障。

目前梅州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已实现三个“全覆盖”:市、县(区)两级中医医院全覆盖;县(区)级中医医院“二甲”及以上全覆盖和“中医馆”城乡全覆盖。

中医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多项指标排在全省前列。2018年,梅州中医药门诊服务量909万人次,占总数的41.3%,居全省前列。全市中医类医疗机构1864个,占总数的61%,其中,中医医院9间(“三甲”1间,按“三级”管理1间,“二甲”7间)。

中医床位2556张,占总数的13.6%,每万人口拥有中医床位5.8张。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2251人,占人员总数的19.7%;中医执业(助理)医师1700人,每万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3.9人。

中医类门诊、中医医院门诊和住院人数以及每万人口拥有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中医床位数等多项指标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当前,全国上下对中医药工作高度关注和重视,我市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梅州市卫健局局长林雨兰说,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既符合梅州市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又有利于梅州山区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也是推动梅州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强化举措◆

紧扣两项“支撑”

助推中医药产业智能化

12月20日下午,广州香雪智慧中医药产业有限公司五华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生产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是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产业项目,于2015年9月签约落户广州番禺五华产业转移工业园。项目计划总投资1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规划用地面积约453.09亩。

“我们将利用五华独特的中药材资源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智能制造生产线,生产中药精制饮品,中药配方颗粒,中药口服液等。”香雪集团董事长王永辉说,未来该公司还将规划建设冷链物流及产学研项目,为梅州中医药现代化、全产业链发展及梅州创建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提供强大动力。

据介绍,该项目一期将打造智慧中医药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立中药制药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模块的智能数字工厂。二、三期规划建设冷链物流产业园和中医药产学研赋能中心,围绕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开展中医药关键技术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及教育,为智慧中医赋能。

近年来,众多中医药企业选择落户梅州。广东(梅县区)杉维生物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提纯紫杉醇,广药(大埔)大健康产业园中药材提取和浓缩液(王老吉)生产提取基地,广东(丰顺)新南方青蒿药业有限公司的青蒿素哌喹片,兴宁联康药业的中药配方颗粒,广东恒祥有限公司中药饮片研发、制造和生产……

中医药产业的引进和培育是梅州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梅州市相继印发了《梅州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梅州市加快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等系列文件。

根据这些方案,试验区将围绕“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的主题,以推进梅州中医药健康产业“1+2+3”的发展模式,以《梅州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为引领,紧紧依靠“中医药+产业”“中医药+平台”两项“支撑”,探索创新顶层设计机制、产业融合机制、能力提升机制等三大机制,建立完善政府主导的协调发展体系、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体系和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三大体系,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

在产业支撑方面,梅州市主要做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及“中医药+大数据”产业的融合。

“前者是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卫生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加强突出融合‘大健康’理念,加强中医药继承创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李立威介绍,“中医药+大数据”是要支持“互联网+中医药”发展,推动智慧中医医疗,建立智能化医疗信息服务平台。“鼓励传统中医药企业和健康服务机构,积极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的智能化发展。”

在平台支撑方面,梅州市强化政校合作平台,通过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战略合作关系,利用该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我们还将组建梅州中医药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邀请国医大师担任主要顾问,在规划制定、产业发展和科研等方面全方位给予智力支持。”李立威说。

◆布局未来◆

创新三大“机制”

推动医养结合发展

背靠凤凰山,面朝韩江水,古色古香的万江古庙、功能齐全的鹿湖温泉度假村、郁郁葱葱的青蒿基地……在丰顺县留隍镇,一批批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游玩,积聚起了小镇的人气。

围绕“潮客文化+健康养生”两大特色主题,留隍镇近年来坚持规划先行,《留隍镇“潮客康养”小镇创建方案》《广东潮客小镇发展规划》等相继出台。依托凤凰溪两岸优美的自然山水资源、旖旎的原生态风貌、稀有的含氧温泉等资源,留隍镇提出打造以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为一体的世界级康养田园综合体。

未来,这里还将设立“三甲”高端康养医院、紫和堂·邓老健康驿站(中医养生馆)、康养度假基地——颐源溪谷等,将成为集医、药、产、学、研、服务和学术交流为一体,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产业孵化的基地。

在梅江区有东山谷健康小镇,梅县区有南寿峰健康文化产业园,蕉岭县有健康养生产业园,大埔县有广东本草源休闲旅游度假村……康养文化小镇、度假村、产业园正成为梅州市各县(市、区)城市发展布局的方向。

在打好中医药诊疗,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基础上,梅州市将通过探索创新顶层设计、产业融合和能力提升三大机制,构建完善以政府主导的协调发展、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产业、中医医疗服务三大体系。

具体而言,梅州将建立资金激励机制,探索“财政+社会资本”市场化的新模式,采取政府贴息、财政以奖代补等激励措施,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试验区项目建设。

梅州享有“世界客都·长寿梅州”美誉,拥有2个“世界长寿乡”和2个“中国长寿之乡”。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梅州将发挥长寿乡的品牌影响力,创新产业融合机制,解决中医药特色健康服务与温泉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饮食、南药种植、养生旅游等大健康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的问题。

今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紫合(梅州)医院项目在江南新城举行开工仪式。该医院由广东珠光集团、新南方集团组建的广东紫合投资集团负责投资,广州中医药大学协作建设。

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占地约220亩,设置床位约3000张,是梅州市创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重要项目之一,致力打造融中医医疗、中医特色疗养、康复和养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中医“三甲”非营利性医院。

利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紫合(梅州)医院的平台及梅州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战略合作关系,梅州将针对本地有优势的道地药材开展标准研究、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和延伸开发,打造梅州市中药材品牌。

“如建立青蒿、天然冰片、红豆杉、巴戟天、桂圆等中药材基地。”李立威介绍,同时,梅州还将完善大健康产业结构,构建集种植、加工、流通、应用于一体的中医药产业链。

记者翻阅梅州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相关方案中发现,梅州提出要创新医养结合机制。要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将中医药康养医疗、养生保健、治未病的理念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到2020年,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打造一两个中医与养老结合型健康养老示范基地。

同时,梅州市还将创新中医药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通过设立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创业基金,提供贷款贴息补贴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进健康产业方面的人才到梅州创业。

■链接

梅州创建国家中医药

综合改革试验区情况

成效

出台医保报销倾斜政策,对于住院患者的中医药费用占住院医疗总费用30%以上的,支付比例提高10%;

全市确定了62名优秀中青年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对象。举办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4期,完成中医药人员培训170名;

全市完成133间基层中医馆建设,实现城乡全覆盖,建立“星级”管理机制,已评定“星级”中医馆127间,占96%;

全市9家中医医院提升改造,目前已完成投资9.9亿元,占总额50%;

全市建成国家、省和市级中医重点(特色)专科项目49个;

目标

到2020年,中医医疗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人人享有基本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进一步提高,每万常住人口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5.5张以上、每万常住人口中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4名以上

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共同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健康服务网络。南药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到2020年,完成全市9间中医医院总规划投入建设资金19.85亿元,新增床位2000张。兴宁市、平远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等5家中医医院实现整体迁建

推进有条件(30%以上)的村卫生站建设“中医阁”。85%以上的村卫生站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到2020年,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面设立治未病科,实现全市中医治未病服务网络全覆盖

如果觉得《“1+2+3”模式赋能(助推梅州中医药特色健康产业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