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幸福生活“动”起来——我市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综述

2023-01-0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56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目 前

我市共有体育场地5482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达到3.083平方米

全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 4159人

每千人拥有 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 2.5‰

全市有登记注册的体育协会及行业体育协会 140个

全民健身站(点)和晨晚练点 638个

老年体育协会 110个

制图:谭屹琳

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全民健身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全民健身已不再只局限于体育运动的范畴,而是“防病于未然”的前置健康关卡,更多人把目光聚焦到如何更加科学、有针对性地健身。

今年7月27日,市体育局、市直机关工委、市卫健委联合举办了“主动健康·健身季”活动,聘请专家团队重点以健身、营养等积极干预方法为手段,根据参与人员体质监测情况,提供为期100天的健身赋能服务。来自我市市直行政、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国家、自治区驻市单位的200名志愿者参加了活动。目前,参加活动的志愿者如何科学运动?根据运动处方调整生活习惯,身体上有什么变化?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部分志愿者和健身专家,带你了解关于科学健身的那些事儿。

志愿者:

运动处方让健身从“爱”到“懂”

张静是内蒙古河套文化博物院的一名讲解员,因为经常需要长时间站立,她腿部出现了静脉曲张、肌肉酸痛等症状。“平时,我每天早晨都要练习30分钟的瑜伽来增强体质。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主动健康·健身季’活动,进行了体质监测,结果显示肺活量、骨密度相较于健康标准偏低。”

根据监测报告,张静开始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加强有氧操锻练,改用骑行、步行等健康出行方式,尽量压缩室内工作时间,并在饮食上更注重摄入牛奶、坚果等含钙量高的食物。“坚持了一段时间,感觉肺活量明显增加了,之前一场讲解下来就气喘吁吁,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现在,近两个小时的讲解结束后,还有精力再做一些其他工作,而且感觉免疫力增强了不少。之前对科学健身没有概念,全凭自己的喜好,专家给我量身定制的‘运动处方’让我今后健身的方向更明确了。”张静说。

除了张静,接受体质监测的还有市民刘学昌。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临河区四季花城全民健身中心场馆内挥汗如雨。由于长时间伏案工作,刘学昌的颈椎和腰部经常酸痛,下班走走路是他平时主要的运动方式。进行体质监测后,刘学昌发现自身的平衡性、柔韧性和骨密度都需要加强。

“检测报告显示,打羽毛球这项运动很适合我。通过打羽毛球,我现在颈椎疼痛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此外,我的精力也越来越充沛,工作更有劲了,下班适当运动后,心情特别愉悦。科学的运动方案,不仅让我的身体越来越健康,也让我享受到了运动带来的快乐。”谈到科学健身给身体带来的变化,刘学昌感触良多,“希望更多市民积极加入到科学健身的行列中来,拥有健康的身体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

健身专家:

将健身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主动健康·健身季”活动中,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北京科学健身专家讲师团讲师陈志刚为我市市民传授了简单实用的科学健身小常识和小技巧。

“科学健身的关键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年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健身计划。”陈志刚说,由于年龄、体质不同,运动方式也存在个体差异。年轻人应加强户外运动,多出门感受阳光、拉伸筋骨,这样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还可以用一些具有爆发力的练习冲击自己的体能。对于老年人,应增加平衡协调练习,在预防摔倒的同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当运动时感觉微微出汗了,就代表达到了一定的运动强度。运动后还要注意放松、伸展。

如今,肩酸、腰痛、颈椎不适几乎在上班族中成了普遍现象。陈志刚表示,办公室人群在运动方面,也需要达到一定的量和强度。在办公时保持正确坐姿、站姿,使肌肉正确用力。每一个小时起来动一动,做一些伸展、耸肩、拉伸等运动,来短时间缓解肌肉关节酸胀的僵硬状态。同时还可以在办公室常备一个小哑铃,通过增加局部锻炼,提高肌肉力量,避免损伤。

对于“吃动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实现”的问题,陈志刚介绍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饮食搭配,要根据一个人的身高、体重以及每天的运动量来参考,以谷类物质为基础,多配以蔬菜、水果、鱼类、豆类等食物,适量补充肉类,这就是运动和营养的最佳搭配。”

健康是大多数人的追求,什么是健康?陈志刚对此给出了阐释:“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健身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我们要将健身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当成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生活常态。”

全民健身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

“主动健康·健身季”活动启动以来,市体育局协调组织专家团队通过短视频、直播、一对一微信视频等多种形式,对参与者进行健身指导。“在志愿者积极参与锻炼的同时,专家团队还鼓励每位健身志愿者参与打卡活动,并对打卡者进行回复和‘奖牌’奖励。‘奖牌’按活动计划打卡时限分为‘主’‘动’‘健’‘康’‘季’5块奖牌,有效激发了志愿者的打卡积极性。”市体育局群众体育科科长张媛介绍说。

据了解,2020年初,我市与呼和浩特市、通辽市、满洲里市共同被自治区确定为全区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地区。2020年6月份,市人民政府制定下发了《巴彦淖尔市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目前,我市共有体育场地5482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083平方米。7个旗县区都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成全市全民健身示范社区1个,公共体育场馆基本达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城市社区、农村体育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全市登记注册的体育协会及行业体育协会达140个,有全民健身站(点)和晨晚练点638个,有老年体育协会110个,直接服务群众数十万人,民间体育社团组织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全市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159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比例为2.5‰。

如今,全市城乡群众共享体育发展成果,人们通过不同方式参与健身,健康的生活方式正在提升着我市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变着巴彦淖尔的“体魄”和“颜值”,让巴彦淖尔充满朝气与活力。(记者 周悦 实习记者 希吉乐)

【来源:巴彦淖尔市政府门户网站】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如果觉得《幸福生活“动”起来——我市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发展综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