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初升高学习营|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2023-01-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56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学习目标】

【基础知识】

西汉的分期: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文景之治(公元前202年——公元前140年)西汉强盛:汉武帝统治时期(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西汉衰落:汉昭帝——王莽篡汉(公元前87年——公元9年)

知识点01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

(一)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

(二)“文景之治”

(1)原因: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2)措施: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3)结果: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

【微点拨】黄老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汉初,由于秦朝的苛政和连年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局面,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和发展生产,以巩固刚刚建立的封建政权。这时,刘邦要陆贾总结秦亡的教训,作为借鉴。陆贾根据黄老思想,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提出“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所以,“道大于无为”。所以,黄老思想在这个时候受到政治社会的重视,从皇帝到丞相无不尊崇。这时政治社会侧重于黄老的清静无为,与民休息,垂拱而治。其重点在于从统治术的角度来利用黄老学说。

【即学即练1】西汉初年,萧何死后,曹参为相,举事皆循旧例,无所变更。对于“文言刻深,欲务声名”的人,斥而不用;对于“谨厚长者”,给予提拔。当时老百姓歌颂道:“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載其清,民以宁一”上述行举

A.旨在解决王国割据危机 B.反映了与民休息的理念

C.体现了小国寡民的追求 D.被当权者长期奉为信条

【答案】B。从材料信息看,西汉初年的统治思想是黄老之学,提倡与民休息、休养生息,这是当权者的政治思想,故选B项;休养生息的政策不能解决王国割据问题,反而有利于王国割据,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休养生息政策,西汉不是小国寡民,排除C项;汉武帝继位后,放弃了黄老之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排除D项。

(三)汉初的政治制度

(1)基本沿袭秦代,史称“汉承秦制”。

(2)地方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

①原因:“惩亡秦孤立之败”。

②概况: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

③影响:给汉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后被平定。

【知识拓展】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在汉初的体现汉承秦制(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2)选官制度:军功爵制;(3)地方制度:推行郡县制有所损益地方制度: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设立王国,实行郡国并行制,出现郡县并存的局面概况:在统一过程中,分封了七个异性功臣诸侯王,威胁到中央集权。汉高祖将异性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七国之乱:汉景帝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七国叛乱,诸侯王的政治、军事权力被收归中央。

【即学即练2】有学者指出,“在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东西文化尚未充分融合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为此,西汉政府

A.贯彻无为思想与民休养生息 B.命令郡国岁举孝和廉各一人

C.实行郡县和封国并行的体制 D.重用品秩低的官员加强皇权

【答案】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西汉政府在继承秦制方面是实行郡县制,在照顾东方社会习俗方面则是实行封国制度,故C符合题意;贯彻无为思想和与民休息不是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排除A;举孝和廉以及重用品秩低的官员都是西汉时期的创新,不能体现继承秦制,排除BD。

【即学即练3】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如图),所封的诸侯国主要集中于北、东、南部地区。这有利于

A.加强中央政府凝聚力 B.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C.郡县制度的普及发展 D.抑制世族的政治特权

【答案】B。由图片可知,封国集中在远离都城中央政府的偏远地区,因此受中央影响相对较小,可以根据本地情况有针对的发展地方经济,B正确;根据史实可知,郡国并行制削弱了中央集权,排除A;郡县制的普及与题干无关,排除C;封国制度实际上是汉初中央实力相对较弱情况下对地方势力的妥协,并没有抑制地方豪强,排除D。

知识点02西汉的强盛

(一)政治措施

(1)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

(2)设立中朝:加强皇权,削弱相权,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3)建立察举制:建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4)设立刺史: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政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

(5)任用酷吏: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镇压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

【知识拓展】推恩令与酎金夺爵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以分割王国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中央的直接辖区日益扩大,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列侯们“人人喜得所愿”,拥护中央。中央直接的辖区日益扩大,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各地诸侯所进献的祭祀用的酎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借口,废列侯106人,被称为“酎金夺爵”。

(二)经济政策

(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

(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微点拨】均输平准均输法: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从而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

【即学即练4】汉武帝时期,由桑弘羊主持推行了“均输”平准”制度。均输法是政府向若干郡国派遣均输官,进行官营运输业的经营,平准法是政府在京师设平准官,进行官营商业的管理。这些制度

A.导致了交通运输成本的增加

B.开启中国古代官营经济先河

C.是汉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D.适应了汉代中央集权的需要

【答案】D。汉武帝实行的“均输”平准”制度都是中央实行的,对地方或者京师官营商业的经营或者管理,这是与中央集权相适应的,故选D;A只反映了材料的部分内容,故排除;B不符合史实,材料只说到了官营工商业的情况,而没有涉及到私营工商业和农业,故C也与题意不一致,所以排除BC。

(三)思想控制——“尊崇儒术”

(1)措施: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设五经博士。

(2)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知识拓展】汉武帝尊儒的措施政治方面:启用儒学之士参与国政;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方面:在中央兴办太学,使儒学官方化和制度化,从此教育被儒学家垄断;在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即学即练5】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子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兴办

A.加强了意识形态控制

B.促使其他学派文化凋零

C.实现了选官的公平化

D.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答案】A。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设立太学,学习儒家经典,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加强思想控制,故A正确;B项属于儒学独尊地位客观影响;太学不属于选官制度,故C错误;D中瓦解说法错误。

(四)开拓疆域

(1)北击匈奴: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战争,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田郡。

(2)张骞出使西域

①目的:配合对匈奴的战争。

②经过: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

③意义: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3)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控制也比以前更加有效。

(4)影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

【微点拨】丝绸之路概念:丝绸之路是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发展过程:丝绸在西汉之前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的其他地区张骞通西域,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被称为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复杂。除丝绸之路外,古代欧亚大陆还存在其他重要的商路,往往也被纳入“丝绸之路”的广义范畴。包括“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如果觉得《初升高学习营|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