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王阳明:养娃费心费力 不讨好(那你是没见过古代的养娃攻略)

2023-01-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7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现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越来越重视了,但这种重视往往是适得其反,让本来就处在不定性容易玩闹的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对的做法,但自己的能力已经给到了最好的一个程度,这可该怎么办呢?

其实古时候的先人都已经给过我们答案了,请继续看下去说不定会对现在的孩子教育会有不同的改观。

栽培涵养之方——王阳明

明代大儒王阳明他发现当时周围的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教育孩子只让他们背诵美文。王阳明批判这种教法失去了“古人立教之意”。他认为“古之教者,教以人伦”,教育小孩子具有正确的道德观,比教育小孩子为了应付科举考试的八股文而背诵美文佳句更有意义。

不得不说王阳明当时的提出是正确的,因为我们都有过儿童时期,在儿童时期大部分孩子都有这对于外界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是人们最原始的求知欲,但是一昧的让孩子背诵在一些成年人看起来都无趣至极的长文,这不单单是让孩子的童年缺少好奇,更是让孩子的求知欲大打折扣!所以王阳明为此,发明出了一个“栽培涵养之方“,”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从小孩子的天性出发,小孩子活泼好动,硬要让他枯坐房中念书是起不到教育效果的,对于小孩子的天性,“舒畅之则利达,摧挠之则衰痿”。因此王阳明说:之所以要用诗歌来诱发小孩子,不独是诱发他的志意,也有让小孩子旺盛的精力与善变的情绪,宣泄于歌咏与音节之中的功能;而教小孩子练习礼仪,也不仅是要端正仪态,也有“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的功能。

“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现在的家长大多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从小便是聪慧到极致,但是以神机妙算出名的诸葛亮却不是这么觉得,我们现在常说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但只有少数部分家长做到了。而诸葛亮是把身体力行刻在了自己的骨之中,在给哥哥诸葛瑾的信中曾说过其子诸葛瞻:“瞻今已八岁, 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正器耳。”。

诸葛亮担心的是孩子的聪明过早外露,容易自满自足,反而成不了大器。所以他给诸葛瞻起的名字叫做“思远”。他给外甥的信也说:“志当存高远。”这都表明他希望后代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我们现在太过于急躁有些急于求成,一天的时间24小时,要在这里面减去睡觉休息6小时的时间之后还有18小时,减去吃饭起床等一些事情时间3小时还有15小时,送孩子上学或者上班8小时,上班路程往返加上不可抗力等因素耗费时间2小时还剩5小时,在这一天中好不容易省下来的时间里,家长想要得到放松孩子也同样如此,但如果有人把你的假期变成了加班,坛子相信你应该也是不开心的,毕竟这种加班是没有奖金的,不是吗?

”不教育“——钱学森

这看似不可思议的教育理念,却充满了哲理。从钱永刚的介绍中足以体现这种“不教而教”教育理念的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有一次,家里的炊事员很郑重地对钱永刚说:“你父亲是个有学问有文化的人。”钱永刚当时就说:“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了!”但炊事员接着解释的话却让钱永刚记住了一辈子:“你看你父亲每次下来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从来不穿拖鞋、背心。这是他看得起咱、尊重咱!”钱永刚从此也向父亲学习,至今保留着吃饭要穿戴整齐的习惯。

“修身为万民”——寇准的母亲

寇准的母亲教育寇准“修身为万民”,寇准自幼丧父,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经常深夜纺纱,一边纺纱,一边督促寇准读书。后寇准母亲病逝,亲手画了一幅画交给家人刘妈,言“若寇准犯错再把画交给他”。

后来寇准当了宰相,一次庆贺生日,请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官僚。刘妈就把这幅图交给了寇准。寇准展开一看,见《寒窗课子图》,上面写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寇准看到母亲的遗训,想起母亲曾经因自己不努力学习用秤砣砸坏了寇准的脚,寇准禁不住泪如泉涌,他再三拜读,痛哭失声,立即让撤去寿宴,从此洁身自爱,秉公无私,成为宋朝耿直公正的有名贤相之一。

总结

古时候的教育放到现在来也不过时,往往教育孩子需要的不单单是孩子自身的力量和老师,更需要的是身为家长的指引和生长的环境,如果孟母没有三迁;没有诸葛亮教育儿子“志当存高远”;那么孩子的未来又是怎样谁也不会知晓,当然做父母哪一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人中龙与凤,但往往正是这种”为你好“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成为你和孩子之间产生隔阂的主要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正经坛子

如果觉得《王阳明:养娃费心费力 不讨好(那你是没见过古代的养娃攻略)》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