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一科一品」渭南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之针灸处方“公孙七老健中方”

2023-01-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5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血之化源,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无不仰仗于脾胃,元气之滋养也全在脾胃。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方能发挥正常作用。故脾胃之强弱与人体之盛衰、生命之寿夭甚为密切。

病因脾胃中土失司而起, 治疗则宜健运中气, 可选用针灸处方——“公孙七老健中方”以调理中气。“公孙七老健中方”是笔者导师时国臣教授在临床中总结基础上设立,旨在充分发挥脾升胃降协调、受纳运化相因,水谷精气充足、营养脏腑经络及四肢百骸的功能。

此针方是在已故针灸名家王乐亭教授所创立的“老十针”的基础上化裁而成。“老十针”施之于针穴, 即上中下脘、气海、对天枢、内关、足三里, 共计七穴十针。笔者在肯定原方作用的基础上加用了双侧公孙穴, 公孙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络穴, 别走足阳明胃经, 为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于冲脉, 通过阴维脉与心包络经的内关相联系, 二穴相合, 直通上下, 理气健脾, 宽中消积之效彰。公孙为黄帝轩辕之姓, 黄帝为五帝之一, 位居中央, 以土母之德王天下。脾为阴土, 亦居中央, 以灌溉四旁, 象征母德, 故名公孙。公孙穴与“老十针”七穴伍用, 故以“公孙七老健中方”名之。

市二院中医科主任程医秉持传承中医精华,守正创新,悉心研习其导师之“公孙七老健中方”,在临床中灵活运用上方,或针刺,或艾灸,或针灸并用,将其应用于内科各类疾病的诊疗,尤其在消化系统方面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近期接诊一患者,曾行X线钡餐透视提示轻度胃下垂(胃下垂分为轻、中、重度, 以胃小弯切迹低于两髂嵴连线水平1~5cm为轻度, 6~10cm为中度, 11cm以上为重度),检查提示轻度胃下垂,未到达手术指征,只能药物治疗,但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总是感觉胃部、腹部坠胀不适,自诉不敢进食,因进食后腹胀明显,消瘦、乏力、睡眠不好,身高165cm,体重仅46kg,反复就医治疗效果不佳,为此情绪低落、精神极度焦虑。程医主任通过望、闻、问四诊合参,给予中医诊断胃缓(胃下垂),故给予针灸处方——“公孙七老健中方”。取穴:公孙七老、百会、关元,常规针刺,以得气为度,并在得气后施补泻手法,留针45分钟,每15分钟行针1次,针刺后于神阙穴隔姜灸3-5壮,每日一次。首次治疗后即感胃胀腹胀减轻,3次治疗后自诉胃胀腹胀缓解,进食量较前增加,睡眠也得到改善,患者以前来诊室都是愁眉苦脸,后因身体诸多不适改善,心情逐渐开朗,常感叹中医针灸的神奇,还自学针灸,在后续的治疗阶段积极配合。1月后回访,其体重已逐渐增加10余斤,饭量可,心情舒畅。

《黄帝内经》中记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针刺是通过调动元气来通经脉的,如果人体元气足,以针通经脉,疗效立竿见影。如果人体元气虚,无足够元气可调,加之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脾胃功能吸收极差,是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的,故而称针药所不及,只有灸法,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以祛除寒邪,通调经脉。故此患者采用针刺、隔姜灸等这些中医特色疗法,健运中气、升阳举陷。中医特色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其特点是简、便、效、廉、验、捷,外治法同时还避免了胃肠道的刺激,减轻了肝肾功能的损害。

图文:渭南市二院 宣传科 编辑:何 璇 审核:邓维泉

渭南青年网 编辑:姚和平

如果觉得《「一科一品」渭南市第二医院中医科之针灸处方“公孙七老健中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