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论语》中的饮食观:孔子是美食家(他只是注重饮食卫生)

2023-01-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8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大家好,欢迎浏览我的文章。“民以食为天”,在这里,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书本、影视中的饮食文化。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作为一本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在《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饮食的看法,一些人惊叹,孔子居然是个美食家。

其实不然,孔子并不注重吃吃喝喝,他对生活要求很简单。孔子说:“饭蔬食,饮水,其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对精致的盛宴,是非常反对的。“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如果用丰盛的酒食来招待他,孔子一定会变脸色,站起来,像迅雷和大风一样发脾气,要求一定要更换。

孔子注重饮食卫生安全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古代没有冰箱,食物保鲜技术不是很发达,肉过了三天,肯定是不新鲜的,吃了是会生病的。

孔子不轻易尝试自己不确定的食物

曾经季康子给孔子送来药品,季康子是春秋时期鲁国的正卿,是当时鲁国的权臣。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但是孔子说“丘未达,不敢尝。”

孔子一方面对季康子的好意表示感谢,拜谢之后接受了;另一方面,季康子送来的这个药,是什么药?对自己身体有什么好处或坏处?这些是不知道的,对此,孔子是不敢去尝试的,不可能拿自己当实验小白鼠。

孔子的饮食习惯

孔子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仔细分析起来,都只是追求一种起码的饮食卫生习惯,谈不上有多讲究美食。

在食材处理上,要求精细一些,这对消化有好处;

对食物的要求,只是要求新鲜,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不吃;食物的颜色不好,不吃;食物有臭气了,不吃。

食物的制作要求方面:食物烹调不当,不吃;不是这个时候的食物,不吃;食物切得不方正,不吃;酱料放得不适当,不吃。

谈到的具体食物是: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这样的饮食,没有说山珍海味,没有聊美味佳肴,谈到的只有肉、酒、姜,而且都是说不多吃。这哪里算得上是美食家呢?只是对食物最起码的卫生要求。

可能正是有着这样简单却又蕴含健康养生道理的饮食习惯,才使得孔子活到了72岁,这样的高寿远远超出当时的平均寿命。

如果觉得《《论语》中的饮食观:孔子是美食家(他只是注重饮食卫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