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老有所养(让幸福成色更足)

2023-01-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02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本文来源:乌兰察布新闻网」

走近乌兰察布市示范老年养护基地,就听到了嘹亮的歌声:“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个英英的彩,生下一个蓝花花……”走进一瞧,几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正在合唱《兰花花》。一段唱完,围观的老人笑着鼓起掌来。一旁的保健医生袁秀林说:“这些老人都患有脑血管病引起的语言障碍,合唱能让他们在轻松娱乐的同时锻炼语言能力,是治疗与养老的结合。”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面对人口老龄化趋势,2021年乌兰察布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构建康养新格局,培育壮大林胡古塞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做强乌兰美、莲德康养等品牌,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打造一批温泉、草原、‘候鸟式’康养拳头产品。”

近年来,我市积极整合各类养老资源,多角度多思路探索养老新模式,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养老服务项目,为老年人养老撑起一片晴天,让“老有所养”的幸福成色更足。

从居家养老到入院康养 一位老人的养老选择

早晨7点半,阳光照进阳台,89岁的沈志明正在洗漱,房门半掩。

“沈大爷,今天要去食堂吃早点吗?”生活助理卢志军的声音照常从门口传来。

“今天不需要了,老伴儿准备自己做呢。”沈志明的老伴王玉英踱进厨房。她的身后,是一间35平方米的起居室,陈设简单,家电齐全,大小物件收拾得整洁有序。桌子上摆着两盆绿茵茵的绿萝,墙上挂着一幅粉色底的装饰画,给屋舍增添了些暖意。

这就是沈志明日常居住的地方——乌兰美康养院,位于集宁区永安路与呼格吉西街交汇处,绿树环绕,幽静怡人,距离乌兰察布市蒙中医院不到500米。

“就在这儿养老啦!”沈志明笑着说道。一儿一女,子孝孙贤,沈志明为什么要到乌兰美康养院来养老呢?

这要从一场急病说起。2020年沈志明突犯眩晕症,眼看就要跌倒在地,情急之下,一旁的老伴儿哆嗦着打通了120。打这之后,沈志明和儿女都觉得,居家生活不是办法。当年11月,他和老伴儿就住进了乌兰美康养院。

与居家生活相比,这里有何不同?

“你看!”老人伸手一指:起居室的床头安装有紧急呼叫装置,房间还配备了智能家电,这些智能的“稀罕物”为我们提供了高质量的晚年生活,还为我们配备了智能腕表,可以记录生活轨迹……

硬件设施的适老化建设让沈志明和老伴儿住得舒心,而让老两口安心的,则是这里提供的康养服务。

平日里,沈志明和老伴儿就像在家里一样,上午去楼下的书法小广场练练毛笔字,与同楼的老伙计们聊聊天;下午就在楼里的琴、棋、书、影音等各种活动室里转悠转悠。不同的是,大楼里有生活助理24小时守候,遇有紧急情况,能第一时间赶到老人身边。

“最让人踏实的,是就医有保障。”老伴儿王玉英说,自打住进来后,她、老伴儿和儿女再没有因为就医犯过愁,南面就是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养疗区,住在这里放心。

“乌兰美康养院现在住着110多位老人,他们大都曾面临和沈志明老两口同样的问题:身体好的时候,唠家常、去活动室锻炼,一切如常;可病来如山倒,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现实情况却是大部分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相互独立。”乌兰美康养院院长胡志红说,养老院看不了病,医院养不了老,难得碰上这样既能看病还能养老的地方。

康养服务,费用如何?

“康养费用主要由房间费和护理费构成。”胡志红介绍,根据房型不同,单人间每月2600元,标间每月2900元,有起居室和客厅的套间则需7000元,房间费里面包含了每月的伙食费;护理标准根据老年人服务要求,执行不同收费标准。

生活尚能自理的沈志明老两口,选的是标间,一个月花费5800元。沈志明说:“我们老两口凭着每月的退休工资,能够承担起这里的养老费用。”

“最近,康养院组织老人们去了趟泉玉岭水库,来了一次半日游,我的邻居潘玉焕还自发组织大家扭起了秧歌,别提多开心了。”沈志明说,来这里养老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我们老两口还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感谢乌兰美康养院。

从综合医院到医养结合 一家三甲医院的探索实践

“王奶奶!”正在老年医学科康养疗区巡查的护士长周乐,走进病房,询问王美娟老人最近的身体情况。

十几天前,89岁的王美娟因血压高,肺部感染严重,住进了康养疗区。

“入院时,老人肺部感染严重,持续高烧十几天,经过及时诊治,身体正在康复,用不了几天就可以出院了。”周乐告诉记者。

“从乌兰美康养院到康养疗区就2-3分钟的路程,免去了我们在医院和养老机构间地来回奔波。这里的就医环境和医疗设施都不错,关键是与三甲医院一体,有紧急情况来这里很方便。”王美娟老人心满意足地笑着。

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养疗区自启用以来,赢得了大批老年人的青睐。“平时老人们在乌兰美康养院居住生活,一旦发生病情或急危重症,就可以迅速转入康养疗区进行救治,康复后再转回乌兰美康养院,实现了医养无缝对接。”周乐介绍道。

83岁的苗凤也是乌兰美康养院的入住者,老人切身体会到了医养结合新模式带来的便捷。“因肠胃炎一直拉肚子,吃了一堆西药都不管用,来这里艾灸了4次,效果非常好。”苗凤说,康养疗区推出的针灸、艾灸等中医治疗方式很适合老年人,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正在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前做康复训练的郭强,今年66岁,因脑出血导致右侧肢体活动不灵并伴有言语不清。“针对老人的情况,我们给出了包括理疗设备、艾灸、雷火灸等在内的诊疗方案,现在老人可以在家属的搀扶下缓慢行走。”康复师白贵枚向记者介绍道。在康复室里,多位老人在白贵枚的指导下,进行着康复训练,对于专业化、全方位的医疗服务,老人们很满意。

躺在床上的妻子,虽瘦骨嶙峋,但刘宏(化名)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刘宏(化名)的妻子今年60岁,因患癌症导致身体机能衰竭,生命走到了尽头。打听到康养疗区有安宁疗护病区,刘宏(化名)将妻子送了过来。

“入住安宁疗护病房的老人,多是癌症晚期病人、瘫痪并伴随严重并发症患者、器官重度衰竭病人,不具备采取主动医疗干预措施的条件。我们把治疗的重点放在怎么帮助患者减轻病痛,让他们有尊严地走完余生。”周乐介绍道,康养疗区启用以来,已为不少病患提供安宁疗护,呵护好生命最后一程。

“推进医养结合,让养老有‘医’靠,这让市中心医院老年医学科康养疗区赢得了大批老人的认可。现在看,这条路,我们走对了。”回顾市中心医院在医养结合模式路上的积极探索,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汪英男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内容越来越多元化,从之前单一的医疗服务需求逐步向保健、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心理健康等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高龄老人、单身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老年人群体,对社会提出了更多的老年健康服务需求。”就医养结合的意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汪英男向记者表示,医养结合有利于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开通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绿色就诊通道,协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复管理,增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便捷、优先优惠医疗服务的能力。

市中心医院的探索实践,是乌兰察布市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一个缩影。综合医疗机构加强对老年医学、长期照护临床实践研究和推广、推进蒙中医特色康养服务、农村居家和互助幸福院老人医疗服务全覆盖、推广乌兰美养老驿站嵌入社区……近年来,乌兰察布市积极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特色康养服务体系,努力让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从异地到乌兰察布 一群“候鸟”老人的幸福栖居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乌兰察布。”这是乌兰察布市的城市文旅品牌,同样也是乌兰察布市发展康养产业的金字招牌。

“加快培养康养专业人才,推动康养产业和医养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候鸟式’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区域性文旅康养避暑基地。”在市委四届十次全会上,乌兰察布市委、政府基于“十四五”规划提出新的要求,也为乌兰察布市推进康养产业发展务实了根基。

“气候清凉、空气清新、饮食丰富多样、医疗资源充足,拥有发展康养产业的独特优势。”来乌兰察布市考察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情况的金恪集团董事长兼CEO王建峰说,乌兰察布市打造京津冀避暑休闲养生养老“后花园”,具有一定优势。

“候鸟式”养老,是一种特殊的养老方式,像鸟儿一样随着气候变换选择不同的地域环境生活,也就是随着季节变化,选择不同的地方旅游养老。这种“候鸟式”养老模式目前颇受部分老年人欢迎。

今年夏天,来自北京市的张宝奎和老伴儿改变了去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的行程,他们在朋友的推荐下来到乌兰察布市,花更少的时间和钱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康养旅行,在乌兰美康养院书法小广场闲坐的二老感叹:“要是早点知道乌兰察布这么安逸,我们何必大老远跑到黑龙江去?”

76岁的张宝奎是公认的“旅游达人”,最近,他在朋友圈晒出了来乌兰察布市康养旅行的图片,碧波荡漾的霸王河、风景秀丽的白泉山生态公园,并配了一张“很凉快”的搞笑图片……朋友们纷纷点赞,张宝奎留言:“乌兰察布交通方便、气候凉爽、宾至如归,关键比在北京养老机构养老的费用便宜,明年夏天避暑还来这里!”

“要康养,去乌兰察布。”这句话在越来越多“候鸟式”养老人中达成共识。

无独有偶,73岁的宋瑞先也是从北京来乌兰察布康养旅行的。“乌兰察布太美了,我们老两口有精力时,就会到附近去转转,觉得累了就在乌兰美康养院书法小广场和‘邻居’们聊聊天,这样的生活既舒适又自在。”宋瑞先说,这里夏天凉爽非常舒适,是养老的好地方。

“‘候鸟式旅行养老’让来自北京的老人们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和乐趣,不仅解决养老问题,还能观赏乌兰察布市的美景,比起单纯的旅游,行程更自由,消费更实惠。”胡志红说,现在我们这里有30多位来从北京来乌兰察布康养旅行的老人,这些老人对我们的评价都很高,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积极发挥优势,让“要康养,去乌兰察布”成为我市的又一张新名片。(文/记者 张少慧 图/唐璇博)

如果觉得《老有所养(让幸福成色更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