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油脂学科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探索

2023-01-30 分类:养生资讯

「来源: |油脂工程师之家 ID:OilsEngineer」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中国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背景下,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产品转向中国品牌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油脂学科中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为例,对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当代价值进行了梳理,对中国油脂行业中体现工匠精神的人物事件等进行了总结,最后提出了油脂学科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途径及措施。

关键词工匠精神 油脂学科 培养模式

0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行各业取得了迅猛发展,成果显著。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不断优化,问题逐渐显现,很多产业大而不强,产品生产注重效率忽视质量,从业人员缺乏情怀,利己主义风气盛行等,这些是实现工业强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建立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劳动大军,注重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的弘扬,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这是新时代的国家号召,在落实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出现。

就油脂行业而言,中国不仅是一个油料生产大国和油脂加工大国, 同时也是油脂消费和油脂、油料的进出口大国。我国的油脂加工能力之大、企业之多均属世界之最。近年来,我国油脂行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从粗放加工向提质增效转变,从小而全向大型化转变,从温饱型向营养健康型转变,仅 2019 年,我国八大油料总产量就达 6666 万吨,进口油料9330 万吨,2018-2019 年度,我国食用油市场总供给量为 3913万吨,消费量为 3511万吨,工业及其他消费为467 万吨。但是,我国油脂行业目前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工业布局存在不平衡现象,原料进口依赖性大,缺乏自主创新等。因此,我国油脂行业迫切需要一支拥有现代科技知识、精湛技艺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来进一步改善行业所面临的问题,增加行业的创新能力,实现国民“用好油,吃好油”的目标。

学校是为行业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具有较强专业素养的大学生是未来行业的中流砥柱。就食品专业而言,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在我国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基础最好、覆盖面最广,教育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被评为全国第一。油脂学科为食品学院最早成立的学科之一,在全国最先开始油脂研究生教育。在油脂学科的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对油料油脂加工、油脂工程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以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对中国乃至世界油脂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后备军,其特点是思想相对不成熟,可塑性较强,如不加以引导,易受负面思潮的影响,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教育中就显得格外重要。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精神、工匠精神是教育学生、启迪学生和正确引导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对于学生一生的职业规划、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等都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1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工匠精神从字面上理解是工匠对所生产制作的产品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行为,但工匠精神更是一种价值导向以及积极的职业态度。我国工匠精神自古有之。古代工匠精神内涵可概括为三方面:一是重视技艺,提高自身能力;二是追求精益求精;三是讲求道,一方面是师道,另一方面是工匠对规律的参悟。在国外,也早有关于工匠精神的论述。柏拉图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非利唯艺的纯粹精神,亚里士多德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至善尽美的目的追求。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认为,工匠精神就是把事情做好的欲望。在现代中国,相关研究者对工匠精神进行了论述,邹其昌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工匠精神是一种工匠本位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出的一种价值追求和精神信仰,刘建军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工匠精神,认为工匠精神是-种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包括了高度认同、敬业乐业、专注专一、全情投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品质。不同的学者对工匠精神的内涵探讨角度不同,侧重点也不同。总体上来讲,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理想,是职业性、专业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 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2.1 工匠精神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资源

工匠精神强调对产品精益求精,至善尽美的卓越追求,从业者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认识水平,对设备、原料和工艺等进行改进,提升产品品质,实现产品的高质量生产。因此,弘扬工匠精神,有利于激发从业者的创造能力以及敬业和奉献的精神,从而焕发企业的活动,推动和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的转变;其次,有利于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打造中国的自主品牌,培育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从而推动我国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实现工业强国和制造强国的目标;再次,从业者通过在不断总结经验,修正自身认识的过程中,有利于在工艺、产品设备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从而促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由此可知,在各行业中发扬工匠精神,对于行业的整体创造力,行业的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以及行业的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各行各业的良性发展将形成合力进一步带动和推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2.2 工匠精神是促进个体发展的精神力量

个体的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方向指引、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实践力量的支撑。工匠精神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工匠精神的引领,有助于使从业者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推动个体成才,以及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通过宣传工匠精神,提高个体在思想层面上的认识,从而促进从业者专注于自身能力的提升,对产品、工艺等精益求精的追求,最后达到对产品的质量升级,工艺的优化等效果,在此过程中即可体现从业者自身的价值,同时也使其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从而让从业者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众多从业者在不同行业的共同努力,将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由此实现个人从业者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 油脂学科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

3.1 中国油脂行业中工匠精神的体现

我国油脂工业和油脂科技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得到了长足进步。油料加工能力、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油料加工工艺、装备技术与产品不断更新,大批科研新成果、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制油技术日臻成熟和发展,全国基本实现浸出化,油脂产品结构得到调整并走向高档化、多品种化以及功能化,油脂副产品得到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在油脂工业中得到了开发应用等。这些技术成果的开发以及实现,无不是油脂科技人员在工作中努力钻研,忘我奋斗的结果。在中国油脂工业发展史上,涌现出众多对中国油脂行业有杰出贡献的工程师和科学家,许多耳熟能详的名字支撑起现代油脂加工业的基础,如我国润滑油之父-陈绍澧,我国油脂浸出技术和现代油脂工业开拓者-曾守中,我国化学工程与油脂工艺研究开拓者-顾毓珍,我国现代油脂工程实践与科学传播杰出贡献者-秦洪万,我国油脂日用化工泰斗-夏纪鼎,我国油脂化学泰斗-汤逢,我国油脂浸出技术的奠基人-刘复光等,在他们的基础上,现代油脂专家对油脂工业进一步继承发展,涌现出更多的在专业上不断进取,心系行业、国家发展的油脂专家、教授,并取得了各项突破性的成果,这些都是油脂人工匠精神的体现。这些油脂专家及其身上体现出的工匠精神是学生良好的精神食粮。

3.2 油脂学科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

3.2.1 多角度宣传油脂科学家的工匠精神

通过搜集和整理中国油脂行业近几十年的技术革新,科研成果,将这些重大技术成果整理成典型案例,通过手册或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向学生发布,让其了解油脂行业发展的历程以及关键人物及其工匠精神的体现;通过邀请杰出油脂科学家及校友进行座谈,根据其自身在从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人生经历、行业贡献等进行讲座,让学生近距离体会工匠精神,以及因这样的精神对人生和事业所产生的影响;针对不便到校座谈的专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走访,邀请专家根据其单位的具体情况讲解其在从业过程中的成果、面临的问题、后期的方向等,让学生切身体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3.2.2 改革油脂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油脂专业课程目前主要包括油料科学原理、油脂工程概论、脂质与社会、油脂工艺试验、油脂加工工艺与设备等,根据油脂专业课程中不同知识点的讲授,穿插影响油脂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成果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切身体会技术突破的重大作用,通过技术革新对产业推动的介绍,讲述这些技术成果中的典型人物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在大纲制定和授课过程中尽量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热点,如地沟油、反式脂肪酸、油脂中的黄曲霉毒素、油脂返色等,这些问题既是社会热点,又与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在为学生讲述原理的时候,下意识的插入这些问题的发现过程等,适时的提出启发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对工艺改进,产品开发,设备开发,行业发展等提出看法,进行充分讨论,汇集见解并整理成文;充分利用课间时间,播放本领域行业发展、科技成果、杰出人物等的视频,加强学生对本领域油脂科学家工匠精神的了解。

3.2.3 组织本科生进行实验室实践

首先在油脂工艺试验中,通过油脂常规试验,如酸价测定,脂肪酸组成测定,碘值测定等让学生了解油脂分析测定中的基本问题,掌握油脂试验技巧。其次,在油脂其他专业课程中,将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与油脂发展史上的经典技术相结合,开发具有启迪性的课题,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实验室开展试验,并组织学生通过做结题报告讲述体会,根据相关课题成果,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专注、严谨和坚持的品质。再次,基于本科生的能力,将本科生划分至研究生,让本科生有机会在课余时间参与研究生的课题,让其接触本行业的前沿性难点问题,从而对油脂行业有进一步了解,也进一步了解油脂行业中体现的工匠精神。

3.2.4 研究生课题设立更贴近实际

研究生需要经过一定的科研训练,最后达到对某一领域有一定深度研究的学生。相较于大学生,研究生更加具有科研方面的能力和科研思维,在产品研发、工艺改进创新等都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生的课题是研究生在校期间的主要研究工作。设置更加贴近实际的课题,研究生通过完成课题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研究生深入企业,与不同专家交流,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兴趣,同时在各方面得到熏陶。实际生产问题解决之后,学生的工作不仅形成文章发表,同时也在企业体现了经济价值,使学生可以切身看到创造性的劳动所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有助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重要作用。

3.2.5 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考察实习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走访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企业,如将按照油脂种类分类: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等企业,邀请企业相关负责人为学生讲解科技突破的过程以及科技成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后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在参与相关项目过程中的成长以及体会,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同时,让企业工作人员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让学生穿上工作服深入到企业内部,生产一线,协助企业技术人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国的油脂企业基本上是大型企业,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可以深入体会企业文化,企业的加工技术及可能存在问题,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通过实际的企业实习,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有重要作用。

3.2.6 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竞赛活动

课外竞赛活动主要是国家权威机关组织的在校学参与的科技文化活动如大学生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通过指导老师为学生设立课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实验室实验完成课题,并形成计划书申报。这类活动是竞争性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在竞争中保持专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各种交流活动中,使学生深入体会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3.2.7 组织研究生参加行业学术会议

学术会议是行业内各种学者、专家以及企业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中国油脂行业中的学术会议主要有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年会,美国油脂化学家学会年会,欧洲油脂化学家学会年会等。研究生通过自身课题研究,形成成果后,鼓励研究生参加业内的学术会议,做墙报或者做发言报告。以学术会议为平台,以研究课题为媒介,使研究生与更多的行业内专家进行沟通;同时,学生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可以了解到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了解到行业内其他人员的研究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得到锻炼和熏陶。

3.2.8 提升教师自身认知

在学校,对学生思想影响最大是老师。老师不仅肩负授业的使命,同时还应该做好传道的作用。但是部分专业课程老师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不充分,从而限制其在课程以及平时工作中对工匠精神的宣传。通过教学会议向专业课程教师普及工匠精神内涵,要求专业课程教师旁听老教授授课,了解授课过程中工匠精神案例的插入技巧,从而提升教师在工匠精神方面的宣传能力。

3.2.9 激励、考核机制

以上措施的实施主体主要是老师,受体主要是学生。如何确保各项措施能够有效实施,实施之后的效果如何,因此需要一定的激励和考核机制。首先,从研究中心层面组织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工匠精神宣传,在年终考核中,对实施以上措施的指导教师给予年终绩点奖励;评价方面,在教师课程的网络评价中,可单独列出工匠精神方面的评价指标,让学生网上评价;其次,也可通过有一定的问卷调查方式,对本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进行有关工匠精神方面的问卷调查,评价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最后,本专业学生就业后,通过用人单位了解学生在工作中的情况,以最终评价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情况。

4 结语

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经济迅猛发展,各项成果有目共睹。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效率,忽视质量的情况时有发生,这样不仅损害自身利益,同时也对行业和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中国是制造大国,made in china 的标识在全世界随处可见,这是以低劳动力成本,高环境成本等为代价所获得的。未来,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这些产业势必会衰弱,以高精尖为代表的行业必然兴起,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势在必行,这些都是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支撑。油脂行业属于较为传统的行业,但是与国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油脂行业自身的发展进步更是依赖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学校是为行业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通过一定方式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认同,而不仅仅是由外至内的灌输。利用学校自身平台,通过课外宣传,课堂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的言传身教,企业实地考察,实验室实践等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学生的认同感、荣誉感和使命感,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专业知识,也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对其今后的发展成长有重要意义。

转自:《科教导刊》,2021年.04期

*通讯作者:邹孝强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

基金项目:JG2019043 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 2019年我国粮油生产及进出口情况[J].中国油脂,2020,45(7).

[2] 王月.当代中国工匠精神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9.

[3] 邹其昌.论中华文化体系——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系列之一[J].艺术探索,2016,(10).

[4] 刘建军.工匠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5] 陈春敏“. 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其培育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6] 王春艳“. 工匠精神”促进中国制造业发展的三重创新机制[J].经济研究参考,2016(55).

[7] 王金芙“. 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与培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

[9] 张迪.中国的工匠精神及其历史演变[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10] 张旭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战略诉求与创新转换[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9).

油脂工程师之家推荐阅读

油脂人有颗感恩的心

无锡轻工业学院是谁创建的?

远逝的传奇——昆山油脂化工总厂

秦含章与江南大学的情结

无锡粮机厂

长治粮机厂

大连——中国油坊之都

无锡第一家机器榨油厂

史海钩沉——私立江南大学面粉专修科

史海钩沉——新中国食品工业系成立七十年(二)

史海钩沉——油厂的试验田

史海钩沉——新中国食品工业系成立70周年(一)

史海钩沉:无锡轻工业学院建院八教授

那些被淡忘的油脂工程师

郑州油脂化学厂的初建与油脂工业研究室的成立

旧影记忆:郑州油脂化学厂

浸(qin)出还是浸(jin)出?

新市油脂——百年油企翻开发展新篇

上海近代机器榨油工业之发端

桐油大王沈瑞洲

蛟河油厂今何在?

油脂浸出工艺的发展历史补遗:土法浸出工艺设备

再也回不去的青山湾

一次难忘的聚会

当代油脂化学家、美籍华人张驷祥教授

贝雷与《贝雷化学与油脂工艺学》

中工所油脂实验室——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油脂实验室

早期的生物柴油厂——重庆动力油料厂

我国油脂科技事业的先驱——顾毓珍先生

中国油脂学科的先驱——王昶教授

中国油脂学科专家——刘复光教授

中国油脂化学的泰斗——汤逢教授

温州清明化工厂走出去的油脂科技拓荒者

油脂化工专家、中国合成洗涤剂工业的奠基人-沈济川

我国第一套预榨—浸出生产线的诞生

“当代油脂化学家、美籍华人张驷祥教授”补遗

半个世纪的记忆:礼赞在南通油脂厂投产的两项突出的科技成果(下)

对南通油脂厂尤常总工的回忆

油海风云——南通宝港油脂沉浮录

江苏榨油之延革——工艺设备

油脂工程师之家

投稿邮箱:oilsengineer@163.com

QQ交流群

油脂工程师之家微信交流群“油脂圈”,人数已满,现已开通油脂圈QQ群,群号608455353。

油脂工程师之家(oilsengineer)“油”您参与,油脂圈将更精彩~~

如果觉得《油脂学科专业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模式探索》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扩展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