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治未病“大卫生观”下(鹰眼智慧中医提领“智能健康管理”新风标)

2023-05-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4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治未病是医道的精华,传耀着智慧之光。

先清源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内蕴博大精深;

《坤卦》初六言:“履霜,坚冰至”;

提醒人们:事物的发展总会由量变达到质变,而要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必须“见微知著”,“居安思危”

中医继承并发展了《周易》这一哲学思想,提出了自己的“防危杜渐”的养生观。

再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大概意思就是等得了病再治病;发生叛乱再整治就像渴了再挖井,临打仗才去制造武器,已经晚了。

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明确指出了治未病的思想内核“未病先防

《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下工,刺其方袭者也;与其形之盛者也;与其病之与脉相逆者也。故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故曰: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强调了未病先防的另一方面含义:疾病出现某些先兆或处于萌芽状态时,应采取措施,防微杜渐,把握时机,予以治疗,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唐代孙思邈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己病”三个层次,

《千金要方·卷一·诊候》云:“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

金元时代的医学家朱震享指出“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末病而先治,明摄生之理,何患之有?”

他认为,只要未病先治,掌握养生的规律,就可以不生病。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认为:“祸始于微,危因于易,能预此者,谓之治未病,不能预此者,谓之治己病。知命者,其谨于微而己矣。”

他指出“谨于微”是治未病的关键所在。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指出“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

他认为温病属热证,热偏盛则易出汗,极易伤津耗液,故保津护阴是既病防变,控制温病发展的积极措施。

再吹风

继往开来,今日的健康中国行动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纲要》确立了“以促进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观”、“大卫生观”。

2017年12月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医药将在医疗、养生保健、健康养老、文化旅游、服务贸易、大数据应用等方面与互联网技术融合发展。

2018年颁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了中医数字化的可能性,明确提出支持中医辨证论治智能辅助系统应用,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服务能力。

开展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医疗健康智能设备的移动医疗示范,实现个人健康实时监测与评估、疾病预警、慢病筛查、主动干预。

2019年颁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截至2022年,基本实现县办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开发中医智能辅助诊疗系统,推动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

2020年12月发布的《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标准与规范(试行)》指出,要着眼未来5-10年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应用和发展,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建设要求。

鼓励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融合,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2021年六部门联合印发《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 。《方案》明确,到2025年,依托现有资源布局建设一批中医康复中心,三级中医医院和二级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比例分别达到85%、70%,

康复医院全部设置传统康复治疗室,鼓励其他提供康复服务的医疗机构普遍能够提供中医药康复服务。

而中医药有独特的“治未病”、辩证统一的医学理念以及富有经验的诊疗技术,对于康复治疗更是富有疗效!

未来医院的发展必将向“治未病”为中心转变!

“治未病”+中医实用和智能技术无疑会成为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投入数字健康管理,正先机。

后乘势

新世纪元年,以中国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解放军总医院等机构 专家为主导组成专项科研组,启动“人体生命热力学”在中医可视化领域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十年磨一剑,2010年初步形成人体生命热力学中医可视化理论体系,获国家临高人及人民日报内参重要批示与高度认可,红外检查项目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并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创新适宜技术推广目录。

厚积薄发,鹰眼科技秉承“专业引领、数据驱动、科技赋能”的发展理念,再经十余年研发沉淀,在人体生命热力学原理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算法技术,成功研发出“中医红外智能健康管理可视系统”“鹰眼 iHawk 系统”)。

其核心的中医红外智能健康可视技术,是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获取人体体表寒热分布(热结构),推断人体脏腑功能、寒热虚实;

借助十余年临床红外图谱案例,通过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将其转化成智能算法模型,形成科学完成的人体健康诊疗理论体系。

该技术能精确捕捉细微的人体热信号并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再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机器学习和计算推导,持续精进的自动输出高质量的健康检查和建议报告,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AI)中医可视化健康管理。

其不断迭代优化最终旨在以系统化解决方案的方式,构建一个更加专业、定位精准、覆盖更广、实用性更强的中医特色服务体系,开创智能中医健康可视服务及健康管理新模式。

大势已成,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以 助力“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新型健康服务保障体系为目标、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指引,全面引领智能中医产业发展之路,力争实现“让 鹰眼服务全世界”的伟大愿景。

编辑:徐志飞

审稿:易君

如果觉得《治未病“大卫生观”下(鹰眼智慧中医提领“智能健康管理”新风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