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丧志(丧德都是阻碍个人进步和养生的大敌)

2023-05-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43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累报

法师在讲法时,经常对弟子说:“比丘要时常思考道义,精进修行,不能懈怠,就能得到正果。”

有一个比丘听了法师的话,积极学习各种经论,一心想得到正果。法师看出他的心思后,就带他一同去摩陀罗国。两个人经过几天的长途跋涉,沿途乞食,终于到达最下等的旃陀罗住的地方。这里所有的人都以打鱼、屠宰为业,也过得很穷困。

他们来到一个旃陀罗家,看见这里的一个小孩已经修得了正果,但是脚上却生着一种可怕的病,身上的肉都被虫子吃掉,口里还不断吐出臭气。法师指着这小孩对比丘说:“你看这个孩子,虽然得到了正果,却还要受这样的痛苦。”比丘疑惑地问:“这是为什么呢?”

法师把其中的原因告诉弟子:

这个孩子的前生是个出家人,后来升为维那师父,掌管寺院中僧众的一切修持事务。

一天,众僧都在禅堂静心修行。其中有一位罗汉得了一种怪病,发作起来全身奇痒无比,偏偏在这时发作了,罗汉忍不住,不停伸手抓痒,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维那师父听见后生气地说:“是恶虫吃了你吗?发出这种难听的声音!”说完就起身拉着罗汉离开,把他丢弃到旃陀罗的家去。罗汉对维那师父说:“你应该专心修行,摒弃杂念,不要让来世受苦。”

维那师父闻言心中惊醒,马上跪地忏悔,经过努力修行,终于修得了正果。但此后,他却不再精进,开始放纵自己。今天这个孩子,就是那位维那师父的转生,因为他将罗汉丢弃到旃陀罗家的业因,今生他便投生在旃陀罗家中,遭受这种报应。

比丘听后,又惊讶又恐惧,回去后加紧精勤的修行,不敢懈怠,最后证得了四果阿罗汉果。

佛言:夫为道者,如牛负重。行深泥中,疲极不敢左右顾视;出离淤泥,乃可苏息。对于自己的身体保健也是一样的,要使它如牛脱离深泥,只有不断地修行和善护。

挑水云水僧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多个丛林禅院住过,饱参佛学。他主持的禅院因此吸引了很多僧徒,但这些学生往往不能忍苦耐劳,半途而废使他不得不对他们表示,他将辞去教席,并劝他们解散,各奔前程。此后,谁也没有发现挑水禅师的行踪。

三年后,一位门人发现他在京都的一座桥下,与一些乞丐生活在一起,这位门人立即恳求挑水禅师给他开示。挑水禅师不客气地告诉他:“你没有资格接受我的指导。”门人问道:“要怎样我才能有资格呢?”挑水禅师道:“如果你能像我一样在桥下过上三五天,我也许可以教你。”

于是,这名门人弟子扮成乞丐模样,与挑水禅师共度了一天乞丐的生活第二天,乞丐群中死了一人,挑水禅师于午夜时分伙同这位学生将尸体搬至山边埋葬,然后回到桥下他们的寄身之处。

挑水禅师倒身便睡,一直睡到天亮,但他这位门人却始终未能入眠。天明之后,挑水禅师对门人说道:“今天不必出去乞食了,我们那位死了的同伙还剩一些食物在那儿。”然而这位门人看到那肮脏的碗盘,一口也咽不下去。

挑水禅师不客气地说道:“我曾说你无法跟我学习,这里的天堂,你无法享受,你还是回到你的人间吧!请不要把我的住处告诉别人,因为天堂净土的人,不希望有人打扰!”门人哭着跪下来,诉说道:“老师!你珍重吧!弟子确实没有资格跟你学习,因为你的天堂,弟子无法领会!”

个禅者的眼中,天堂净土在哪里?卑贱工作里有天堂净土,爱人利物里有天堂净土,化他转境里有天堂净土,处处都有天堂净土。养生也是同样道理,善于养生的人,则在忙碌、闲暇,坐、卧、行、饮食等方面都很注意保养自己。

采修行者

很早以前,有一对兄弟同时出家修行,在修行上却日渐显示出很大的差异。哥哥精通身行方面的知识,弟弟则比较了解经典方面的知识。经过几年的学习后,他们也都有所成就。哥哥最终证得了阿罗汉果,弟弟则精通佛法三藏等教典。

弟弟常以自己广学多闻,到处自夸并炫耀,卖弄聪明,传播名声,引以为荣。他的哥哥知道以后,很是为他担心。他就劝告弟弟:“人身难得,佛世难值,正如佛陀常说的,失人身如大地土,得人身如爪上泥。而今你既得了人身,应当以修行为重,解学则在其次,千万要慎重选择!”

弟弟听了,并不以为然,像耳边风,并不记在心中,反驳道:“你说的我认为不一定是对的。我觉得我现在虽然对佛法有大海一滴的认识,但尚未得其骨髓,所谓既登其堂,必入其室。待我精通三藏,堪任人天师表以后,再修道也不迟。”

可是,人生无常,生命不能长久,也许你的三藏还没有学成,无常就落到你身上了,所以及早修行最为要紧。”

弟弟仍然固执己见,不肯接受哥哥的劝告。不久,他染上奇异的怪病,经过多方医治都没有什么效果。弟弟明白自己要死的时候,心里很恐惧,对哥哥说:“我过去太痴迷了,不听你的教示。现在寿命将尽,修行已经来不及了。”

说着,涕泪交流,向其兄悔过。不久,他就去世了。哥哥念手足的情分,人定观他所投生的去向,看见他投生在一个长者家中的时候,哥哥便有了救度弟弟的心念。

那长者家靠近寺院。为救度弟弟,哥哥便数次到长者家探望,寻找机会。当转世的弟弟长到三岁的时候,便替他皈依,这小孩也很惹人喜爱,聪明乖巧。

当他长到四岁的时候,乳母抱他往山上的寺院拜见师父。寺在高山上,石阶曲折崎岖,乳母一不小心,失手将小儿掉落在山下。他顿时头破血流,粉身碎骨,凄惨地死去。当他临命终的一刹那,心中顿时生起恶念,怀恨乳母的抱持不慎,以致遭遇这样灾祸。由于他起了这一念瞋恨的心,命终之后,堕入地狱。

他的哥哥知道这件事后,除怜悯其不幸外,又再入定观看弟弟,忽然,他在定中观察到他的弟弟已堕入在地狱中,他不觉叹息道:“地狱的苦楚,多么深重!地狱的罪孽,多么难度!诸佛菩萨尚且不能奈何,何况是我?”佛法难闻,人身难得,既得人身,又有几载?我们应该把握时机,努力修道,“解”道紧要,“行”更重要,佛教是知行合一,行解并重的。

古人言: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一个人如果陶醉于自身的高贵、富有、显赫、尊严、名声、功利此六种心态之中,则多可动摇且削弱正常的心理和意志。如果见事而过分或失常地表现憎恶、奢欲、狂喜、大怒、大悲、极乐此六种心理情绪,则常可成为正常道德品性的累赘。丧志、丧德都是阻碍个人进步和养生的大敌。

如果觉得《丧志(丧德都是阻碍个人进步和养生的大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