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2021年世界卒中日健康教育项目)徐安定教授:用全方位多角度的预防 减轻我国卒中的

2023-05-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4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徐安定,博士,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导,暨南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院长、脑血管病中心主任,广东省医学领军人才。

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常务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卒中学会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暨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学会常务理事神经病学分会副主委。

近十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各类基金等项目30余项,基金总额1200余万元。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6部,参编本科教材2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多个全国、国际会议学术委员及应邀学术讲座专家。参与中国脑血管病指南、系列专家共识的制定,并主持数部专家共识/指南写作。近十年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省部级各类基金等项目30余项,基金总额1200余万元。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6部,参编本科教材2部。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60余篇。多个全国、国际会议学术委员及应邀学术讲座专家。参与中国脑血管病指南、系列专家共识的制定,并主持数部专家共识/指南写作。

导语:卒中疾病负担沉重,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健康宣教与药物治疗同样重要!

卒中是全球致死、致残的第一大原因,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每年有高达190多万患者死于卒中,致死数居全部疾病之首,而且卒中的致残率极高,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社会经济负担,加强卒中防治已经刻不容缓。

2021年10月29日是第16个“世界卒中日”,本次卒中日的宣传主题是"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中国卒中学会特邀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徐安定教授,介绍了我国卒中患者的流行病学现状、卒中的预防及二级预防要点,并阐释了健康教育对卒中全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我国卒中疾病负担沉重,预防和早诊早治需要“两手抓”

徐安定教授指出,《中国卒中报告 2019》显示,我国约有1500万卒中患者,每年新发约330万例卒中,发病率尚未出现明确的下降拐点,且有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如农村居民卒中发病率、患病率和致残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卒中患者整体还呈明显的年轻化趋势,超过80%的卒中幸存者因病致残,且患者整体复发率高,对卒中后康复及再次救治带来挑战。

“降低卒中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已成为我国卒中防治的重要任务”,徐安定教授表示,“为此要通过各种手段,预防卒中的发生和再发,降低社会经济负担。在世界卒中日我们应该再次强调,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大多数的发病和复发危险因素都可进行干预,而对疑似卒中的早期识别,和将患者尽快送往有资质的卒中中心进行救治,则是卒中早期救治的关键。”,今年世界卒中日的宣传口号也是“分秒B争,救治大脑”。

识别各种危险因素,以科学方式预防卒中

卒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因此对可干预的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就成为卒中预防的重点,徐安定教授认为,“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值得重视的预防工作包括对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防治,对老龄患者的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的干预,以及数目庞大的吸烟人群。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民众还普遍存在体力活动不足、饮食结构和习惯不合理、工作压力过大等一系列可干预危险因素,这些都是可以针对性干预的”。

上述危险因素一部分可在生活方式层面进行干预,高血压等另一部分危险因素,则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控制。徐安定教授指出,虽然我国需要服药控制血压的高血压患者超过1亿,但仍有大批患者无法规范服药,降糖药、降脂药、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二级预防常用药物的使用也存在类似现象,这些都是卒中防治应加强的方面,尤其应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并尽量选择副作用小、治疗获益明确的药物,如利伐沙班等口服抗凝药。

对已经发生过卒中或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药物治疗的力度更应进一步加强,并尽量实现以个体化目标值指导的用药。徐安定教授还表示,“在使用药物干预的同时,健康教育也必须跟上,不然很多患者并不能长期坚持用药。”

二级预防应伴随卒中康复者终身,把握预防的关键点

卒中二级预防是指对于已发生卒中的患者进行干预,以有效预防卒中复发的各种措施,但患者及家属对二级预防的必要性理解往往不到位,做不到出院后的长期用药治疗,也没有对生活方式中的饮食、运动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相应调整。

徐安定教授特别强调坚持长期用药的必要性,指出患者在停药前需充分咨询医生相关风险,“临床中不乏因为停用抗血小板药物超过一周,就发生卒中的患者。”徐安定教授还表示,提高患者用药治疗依从性的关键,是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临床工作者需要充分对患者及家属告知治疗必要性、相关副作用及停药风险,同时也需要从政府、媒体到医疗机构,一整个社会的高度协助,“占领卒中科普的高地”,用科普对抗伪科普、假科普。

在生活方式调节方面,徐安定教授分享了2021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更新的部分要点,指出饮食方面应注意肉类整体限量、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增加鱼及禽肉摄入,鸡蛋每天最多摄入不超过一个,每日至少摄入一杯奶制品和30克坚果,蔬菜水果摄入量达到400克等。中国患者还应特别注意限盐(摄入量5g/6g以下),并增加全谷物食品的摄入,还应尽量实现每天锻炼,并适当调节生活压力。

小结

虽然近年来我国医护工作者在卒中防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多个层面的原因,我国卒中发病率仍未见拐点,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应对卒中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带来的防治难题,因此仍需着力提升卒中防治水平,用健康教育为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开路,进一步落实卒中的一级、二级预防。

扫码关注我们:,。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2021年世界卒中日健康教育项目】徐安定教授:用全方位多角度的预防,减轻我国卒中的沉重负担》

【2021年世界卒中日健康教育项目】徐安定教授:用全方位多角度的预防 减轻我国卒中的沉重负担

如果觉得《(2021年世界卒中日健康教育项目)徐安定教授:用全方位多角度的预防 减轻我国卒中的》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