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老药工四段文字 解开中医中药神秘面纱(一看就懂)

2023-05-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9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以下只是一个乡野药工的思考和认识,不科学、不严谨、不周密,只代表禹州千草堂的制药机理,仅供参考。

1、

笔者种了一小片菜地,种的有大蒜,也有苦瓜。

大蒜性热,苦瓜性寒。两者效果天差地别。

性热、性寒,我们能看到不能?

不能。

但是吃下去,你能明显感受到发热、发寒。

这个“性”,就是功能,就是能量。它无形无相。

它既然无形无相,为什么我们能够体会到它们的作用?

因为“性”虽然无形无相,但是它是能遇缘显现的。

当药“性”与人体互动时,会产生种种的反应。因为我们人是有灵知的,所以能阐述这种反应。所以我们能得出规律,总结出经验。

我们把人体与药材的这个结合反应,具体化了,称之为药“气”,或者药“性”,从而架构起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利用药材的气机之偏,去纠正人体的气机之偏:

比如,中国人把世上一切都看做是阴阳二气构成:

阴胜于阳,就凉;

阴远胜于阳,就寒;

阳胜于阴,就温;

阳远胜于阴,就热。

又比如,中国人把世上一切都分为五种特性:

凡是升发、向上的,我们称之为“木”;

凡是炎热、向上的,我们称之为“火”;

凡是长养、化育的,我们称之为“土”;

凡是凝炼、肃杀的,我们称之为“金”;

凡是滋润、流动的,我们称之为“水”。

这一套观察理论是无比牛逼的,你把人体、动物、山河大地、宇宙万象随便切开一个角度、一个侧面,都能拿这套理论去解释清楚。它就像证明了“1+1=2”一样,让人类获得了观察现象的方法。

而且,你还会发现什么呢?

如果没有生命参与,大蒜与苦瓜烂在地里,化成泥了;或者孤零零地在实验室里、培养皿里,你都没法衡量它的药性走向。

必须得有活的生命,必须得是人在参与时,这个合象才产生,然后这个药物的性气功能才发生出来。

这就像人性,人有善恶忠奸,有寒、热、温、凉,我们能看到不能?

不能。

但是只要发生接触,发生交融,就会察觉到的到。

有一万种东西,就有一万种气机。

就像有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气质。

物质的外在形态,其实都是它内在气机的折射。

那么,这上千种、上万种中药材,这无穷无尽的中药材的“性、气、味”是怎么被发现的?这里面的道理是什么?只有高水准的大医才能说清楚。

为什么他们能说清楚?

因为他们是在实修实证过程中,观察得出的。

举个例子,你怎么能观察出经络?实验室中观察不出来,但是你静坐功夫高,高度专注之下,内观人体,这口气如何在体内运转,它是有规律的,就是活生生的,就是能证实的,就是能说清楚的。

你不能因为你无法证实,就否认它不存在。

2、

中药不是光中国这个地区产的植物、矿物、动物,很多外国的一些药物,像乳香、没药、西红花之类的,都是国外的产物,但是我们中国人照样拿来用,照样用的很好。

为什么?

就是上述的道理。因为中国古人观察出上述这套完善完整的辩证论治认识,万物都是药,万物都能用。

这种本事不是只有中国人有,但是中国人总结的最好,传承的最完整。

3、

如今我们中医药的话语权,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校中,在实验室里,在试管里,在培养基里,在动物身上。通过这些手段,你观察不到这个性味的合象来。

而且这么做,等于把中医、中药学拉下到植物药学的角度,其实是把中医、中药给降低维度了。

物质结构观这个维度其实三维的,而中医中药的维度比这个高得多,有的药是能在人体的神魂魄意志里产生影响。

而大部分的病,病症只是表象,源头是神魂魄意志。

举一个例子,中医第十三科是祝由,有一个咒叫大光明咒,它能治疗癫狂、自闭抑郁、魂识闷乱等。

为什么一个声音,能够治疗现代科学解决不了的难题?

因为用这个声音,就是动心起念,就是在用一种气机去影响患者的气机,去影响他的神魂魄意志,把其从一片混沌难拔中收摄回来。

但是常人使用往往效果不佳。为什么?一是缺乏专注力;二是缺乏愿力、悲悯力;三是缺乏方法。所以你在使用时,就形不成足够的“气”,也就是足够的能量,去影响患者的神魂魄意志。

现代科学对这些事情还说不清楚,但并不代表永远说不清楚。

4、

新一代的中医、药工生活在一个科学昌明的时代,这使我们去认识人体多了很多的工具。但工具再多,只是辅助,人体究竟是怎么回事?疾病究竟是怎么回事?肉体器官与精神意识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才是核心。

所以,我们还是要在中医经典上下苦功夫。你学习这些,是在抄作业,终还有理解的时候;你不学这些,连作业都没得抄。

另外,气功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古代的大医,扁鹊、仓公、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等,中国的历代大医,没有一个不是气功大师。

什么是气功?

就是观察与训练气如何在人体内运作的方法。

你不懂气功,永远是在抄作业,永远搞不懂中医、中药的原理。

你不懂气功,没气感,对人体气机认识就不敏锐。不管是辩证还是做药、配方都始终隔着一堵墙。

《千草堂谈养生》16 作者:禹州千草堂朱四

禹州千草堂,专注中医外治八十年,四代传承。

如果觉得《老药工四段文字 解开中医中药神秘面纱(一看就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