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日中见斗”:《周易》丰卦爻辞中的日月食天象解析

2023-05-1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57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上回说到,传说中的“大衍筮法”实际上涉及的是历法置“闰”的内容。

“闰”字,是“王在门中”之形,是古代王者告朔的形象描述。

巧的是,《丰》卦的卦辞一开头,就说:“亨,王假之”。

这个“王”,无疑就是前来告朔的王者。

更巧的是,我们还说过,“丰”卦之丰,就是周文王得河图,受天命之后营建的丰邑;文王在丰所修建的灵台,就是王者用来“视朔”的观台,也是文王受命的标志性建筑。

所以,《周易》的作者写到的这个“王”,毫无疑问是指代周文王。

古时的王者颁正朔,是展示其受天命的隆重仪式。文王受命,第一件事自然也是要颁正朔。

前面说过,正朔的最直观和简易方法,就是看日食。

日食,必定发生在日月相交的朔日。

巧的是,《丰》卦的卦爻辞描述的,正是一次典型的日月之食。

一、“日中见斗”中的月食

最早提到《丰》卦与日月之食有关的著作,是战国时的易传《彖》。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彖.丰》)

根据《彖》的说法,《丰》卦不仅与日食有关,还与月食(月盈则食)有关。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要从《丰》卦的“日中见斗”这句爻辞说起。这句爻辞在卦中出现了两次。

“日中”一词,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正午,一个是春分。作者实际上是一语双关,一箭双雕,极其精妙。

我们先来说说“日中”的春分之意。

《尧典》云:“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意思是说,仲春春分时,日夜长度中分,故谓之“日中”。该月的傍晚时可以看到南宫朱雀七宿正展翅高飞在南方天空,谓之“星鸟”。

《月令》也说:“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这是说,仲春春分之月,日月合朔于二十八宿的“奎”宿,凌晨之时,建星出现在南方中天。

郑玄注云:“仲春者,日月会於降娄,而斗建卯之辰也。弧在舆鬼南,建星在斗上”。

发现了吗?“日中”春分的仲春之月,其凌晨时的标志性的天象建星,位置恰恰是“在斗上”!(“建星”,与斗建一样也称“建”,而且与南斗六星同属斗宿。)

这个“斗”,就是“日中见斗”中的“斗”。

这个“日中”,也就是“日中见斗”中的“日中”。

所以,《丰》卦爻辞中的“日中见斗”,第一层寓意就是:在日月平分的春分“日中”之时,“斗”宿会在凌晨时处在正南方的位置。

巧的是,春分“日中”之时,恰恰是在立春之后的45天。

按照古代王者的正朔之法,立春是四时之始,又是太阳运行周期一“岁”的开始,因此这一天最好又是一个朔日,这样一来月亮的运行周期就能够与太阳在起点上重合。

因此,“朔旦立春”,被视为“王者岁首”。

正月旦,王者岁首。立春日,四时之卒始也。(《史记.天官书》)

按照这个“王者岁首”的正朔原则,立春应该是一个吉利的朔日(朔日又叫初吉),那么,到了45天之后的春分(日中)时,恰好是一个满月的望日。

更巧的是,月食必然发生在望日!!!

难怪《彖》在解释《丰》卦时会说:“月盈则食”了!作者显然是明白《丰》卦的“日中”也有春分之意!

更巧的是,《丰》的上卦震,为后天八卦方位中的正东方之卦,下卦离为日,日在正东即为春分日中之时,则“日中见斗”,可见《周易》的作者观象系辞何等巧妙!

二、“日中见斗”的日食

接下来,我们看看“日中”的正午之意。

历来已经有很多人指出,“日中见斗”,意思是正午时分发生了日食,导致天空黑暗,连“斗”都可以看见。

这个理解自然是很正确的,《丰》卦六句爻辞,详细地描绘了这次正午日食的全过程。

那么,“斗”指的是什么?北斗吗?

不是的,正如前文所述,此处的斗,指的也是南斗,二十八宿中的斗宿。

《周易》的作者说“日中见斗”,不仅仅指出的是日食发生的时间是正午,而且指出了这次日食发生的月份!

我们说过,《周易》的384爻,恰好与一个闰年的13个月天数相同。

巧的是,《周易》的第五十五卦《丰》,恰好排在全书的第324爻之后。

324天,恰好是整整11个朔望月的天数。

从王者岁首立春的第一个朔日开始算起,第324天,恰恰是第11个朔日。

这个月,是仲冬之月。这个月的朔星,是斗宿。

朔星:正月营室,二月奎,三月胃,四月觜觿,五月东井,六月柳,七月翼,八月角,九月氐,十月尾,十一月斗,十二月婺女。《堪舆》

巧吗?夏历的第十一个月,日月合朔的位置是在斗宿。

《月令》中也说:“仲冬之月,日在斗”,指出十一月仲冬时节,太阳的日躔位置是在斗宿。

这个时候如果发生日食,正是“日中见斗”!!!

三、冬至日食

巧的是,仲冬十一月,是冬至的时节。

冬至的意义之重大,我们已经重复了无数遍,此处不再赘述。

《周易》的作者在十一月这个冬至之月,提到了“日中见斗”的日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古代的历法中,除了以朔旦立春为岁首,也有以冬至朔日为岁首的。

相对于立春而言,冬至更容易观测和确定。

因为这一天的太阳影长是全年最长的。

尤其正午日中之时,更容易观测到这一点。所以《丰》的卦辞说:“宜日中”。

如果在冬至这一天的日中时,恰好发生了日食,对于王者颁布正朔来说,意义实在是太重大了。

因为它帮助王者确定了历法上的两个重要周期:“章”和“蔀”。

什么叫做“章”?

《续汉书.律历志》云:“至朔同日谓之章”。

意思是说,冬至和朔日如果在同一天,就叫做“章”。古历规定,一章为十九年,也就是说,如果今年的冬至和朔日在同一天的情况,每过十九年才会重现一次。

简单来说,“章”,确定的是历法上冬至和朔日的重合周期。巧的是,《丰》卦的爻辞中,赫然也有“来章”一词!!

什么叫做“蔀”?

《续汉书.律历志》云:“同在日首谓之蔀”,

这是说,如果冬至的时刻和日月合朔的时刻都正好吻合,就叫做“蔀”。古历规定,一蔀是76年,也就是说,如果今年的冬至和朔日都在同一时刻的情况,每过76年才会重现一次。

简单来说,“蔀”,确定的是历法上冬至和日月交朔的时刻。巧的是,《丰》卦的爻辞中,赫然也有“丰其蔀”一词!!!!

巧合吗?怎么可能会这么巧!!???

事实上,《丰》卦中这种“日中见斗”的日食情况,如果确实发生过,那么至少要满足这样的几个条件:

第一,发生在冬至朔日(来章);

第二,发生在正午时刻(丰其蔀);

第三,日月合朔在斗宿;

第四,日食的食分很大,甚至达到可以“日中见斗”,最好是日全食;

第五,最好可以在文王受命的“丰”这个地方观测到。

这样百年难遇的天象,是否真的发生过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为《周易》天文历法密码系列第二十五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抱雪斋读易笔记

如果觉得《“日中见斗”:《周易》丰卦爻辞中的日月食天象解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