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防疫健康信息码”这10个常见问题(解答来了)

2023-05-16 分类:养生资讯

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地渐渐恢复了往日活力。景区、文化旅游场所也陆续开放,整个冬天都“宅”在家的你,近期有计划出行踏青出游吗?

但出行前,请你先备好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防疫健康信息码”,疫情防备不松懈!

在申领使用“防疫健康信息码”的过程中,很多人提出了一些问题和疑问。这里整理了关注较多的10个相关问题,一起来看官方解答啦!

1怎么领?

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领取:

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移动端(APP,微信、支付宝、百度小程序),根据操作指引进行个人实名认证,即可申领自己的“防疫健康信息码”。

可在“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回复“防疫健康信息码”,或在菜单栏的“服务专区”-“疫情防控”进入疫情防控服务专题申领。

2具体有什么功能?

“防疫健康信息码”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统一电子证照系统,利用汇聚的卫生健康、民航、铁路等方面数据,目前主要有以下服务:

个人健康风险综合提示、确诊或疑似患者查询、同行密切接触查询、入境同乘自查服务、近14天行程申报与查询、城市防疫风险等级查询、入境人员查询服务和“问题反馈”服务。

在实名认证后,大家可以一键查看本人的防疫健康相关信息详情,如是否为新冠肺炎确诊或疑似患者、是否为同行密切接触人员等。

3有没有红码、绿码之分?

没有红绿码之分,现在仅提示“未见异常”和“出行提示”两种情况。

未见异常,也就是数据库中未查询到有疫情风险,请继续保持有效防护。

出行提示,意味着数据库中查询到有防疫相关健康风险,会显示如确诊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近14天从境外返回等相应出行提示。如果对上述出行提示有疑义,大家可以点击“问题反馈”提出修改申请。

4为什么会申报核验失败?

行程申报的结果,会通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进行核验,避免瞒报、误报。

这里需要提醒大家,“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服务能查询核验到14天内停留4小时以上的城市,以及境外到访的国家(地区),请按要求进行申报。

如果忘记了近期行程信息,可以点击页面中的“点击查询”进行服务查询。如结果出现严重偏差,记得及时联系运营商客服处理哦。

5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能否申领?

目前,“防疫健康信息码”支持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且通过实名认证的用户申领。

外籍人士、港澳台同胞建议申领“Health code of entry”,即“防疫健康码(入境人员版)。”该服务可通过入境证件进行注册登录绑定相关入境信息后,即可查看本人健康相关信息。

6有效期多久?可以截图保存吗?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防疫健康信息码每次有效期为15分钟,15分钟后会再次自动对比后台数据生成,是不可以截图使用的。

7出现系统繁忙怎么办?

有时候,由于同一时间申码、验码的人数过多,可能会出现网络拥堵、暂时无法提供服务的情况,耐心等待片刻,稍后再试即可。

8要不要每天打卡?

“防疫健康信息码”结果为系统综合判断,打卡不是判断的唯一因素。健康打卡仅用于每日进行健康情况反馈和记录,并不强制要求每日填写。所以,某天忘记打卡也不用担心。

9查验时是否需要用同一APP?

“防疫健康信息码”支持各端互扫互认,比如微信小程序生成的“防疫健康信息码”,使用支付宝小程序扫码也能识别到。

此外,还支持多个地方移动端扫描全国一体化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大家可以自行前往使用体验。

10数据错误该怎么办?

个人申报信息出现问题时:

个人健康申报近期居住地址点击如果没反应,开启小程序及手机系统定位授权即可解决;

个人健康申报信息功能提供修改,如出现错误,用户可以修改除身份证、姓名、手机号外的本人申报的健康信息。需要提醒的是,每人每天只有一次修改机会。在修改信息时,请谨慎填写,避免再次操作错误。

对系统展示信息有疑义时:

如果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同行密切接触者等查询结果有疑义,可以通过“我要纠错”、“问题反馈”等功能提出修改补正申请,全国一体化平台将及时转有关地方或部门处理。

目前疫情尚未解除,还是建议大家不要扎堆前往景区,尽量选择弹性出行、错峰游览哦!记得出行期间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减少人群聚集,做文明游园人!

如果觉得《“防疫健康信息码”这10个常见问题(解答来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