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看好父母的养老钱(保健品骗局害人不浅)

2023-05-1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许你也曾亲身遭遇过,或许你也曾亲耳听闻过这样类似的事件——

“家里老人花了几万甚至十几万买了一堆所谓的保健品”

“家里老人没事就往楼下xx养生机构跑,一天都泡在那里”

“家里老人无论怎样劝说,还是非常固执的购买‘养生机构’推荐的‘保健品’”

然而各种神乎其神的保健品,标榜“治中风”、“治心梗”、“防心衰”、“防骨折”等一系列防治老年病的超强功效、全都是骗人的,根本起不到治病的作用,甚至有的连预防的作用都没有。但是不法商家和销售人员的虚假宣传却使得大批老人掉进了保健品的旋涡,辛苦攒下的养老钱和退休金就这样搭了进去,还有一些老人举债购买。更有甚者,轻信保健品营销人员的说法,不去正规机构检查,不吃药,造成了生命危险。

到底保健品营销使了什么招数手段让老年人深信不疑的掏空钱包,宁可众叛亲离也要追随到底?

招数起底:名医外壳、夸张营销

1、打名医牌:“专家”一看就说有癌

在保健品销售商的“诚邀”下,老年人迈进一个个星级酒店、农家乐,仔细聆听来自“政府领导”、“名医教授”的“爱心养生讲座”。热线中,所有的受访者都称,老人曾参加讲座,领悟“健康理念”,几次之后开始购买保健品。

会场上,何太婆曾遇上“细胞学专家”,对方称看看手纹便可知道她有什么病。“你体内有癌细胞。”她一惊,身上确实有个包,正在观察是否为良性。信任感油然而生,她花1万余元买回一堆药,几天后才发现,药品原来只是增强记忆力的,与癌细胞无关。事后,她想起去会场之前,曾给前来接她的小谭说过自己身上有包。

2、打‘奖品’牌:用小恩小惠吸引参与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讲座在几年前便出现了,然而,近年来的“养生”讲座显得越发的“成熟和高效”。

为鼓励老年人,卖方制作出勤卡,满勤的可奖励小礼品。在购买保健品之前,还会营造出货少人多的气氛,往往还要去另一个地点购买产品,“只有38个名额,要跑着去买!”不少老年人都怕错过了好机会,一时冲动就花钱了。

一些保健品公司还做起了衍生产品,一位周大爷花了5万元购买基金,对方称“保证盈利”。

3、打门槛牌:拒绝年轻人来听讲座

讲座地点总在头一天晚上才公布,时间通常定在工作日,不少受访者认为此举是为了“避免上班的年轻人进入”。讲座设门槛,事先向老年人配发入场证,即便有跟去的子女也被拒之门外。打进热线的子女中,都称“没进到过讲座会场”。

为让老年人带够现金,一家公司提前发出信息,将在会场上随机抽取现金编号尾号进行奖励。

还有公司用“变相返还”吸引老年人花钱,一家公司让交9千元,承诺之后会全部退还。结果,退回来的是“一张2000元机票,一个7000元的保健电热毯”。

4、打实验牌:濒死金鱼吃了保健品活了

讲座显得老套,促销手段正在更新升级。打进的热线中,80%称卖方组织聚餐、游玩。泡着温泉,品着美食,感性的一天后,“老年人更容易被劝说”。

飞往外地,卖方不安排游玩景点,拉着老年人四处购物。“还会做实验”,方先生称,一工作人员拿出一只金鱼,称先喂鱼吃了敌敌畏,眼见鱼死掉,然后放入保健品,金鱼又活了过来。他怀疑,之前给金鱼吃的并不是敌敌畏。

5、打订制牌:流露出兴趣就被宣传轰炸

热线中,有4名受访者来自同一设计院家属区,小区里的老年人早年工作体面,退休后也有些积蓄,这是保健品公司“最爱的目标人群”。段女士的公公因为对保健品流露出了兴趣,接着就不断收到外地邮寄来的产品介绍,她请朋友前去邮寄地址查看时,却发现地址是假的。

蒋大爷在敬老院时遇到一名老人,给他看《保元丹3万例服用者调查表》,深信不疑的他买下对方推荐的保健品,后来人却不见了。

受骗原因:渴望健康害怕孤独

在受骗老人中,70岁以下的约30%,70岁以上的老人占70%。他们无一例外都极其渴望健康,这也是老年人受骗的最主要原因。

75岁的杨大爷是简阳人,随子女来成都定居,“没去听讲座前,几乎没有熟人。天天听讲座,生活规律了,也认识了一些朋友。”

此外,大部分花重金买保健品的老人都很朴实,“心也很宽”。发现被骗,有老人说“有人陪着说说话也好”。一位周大爷还对自己子女说:“辛苦一辈子,老了就想图个健康。花其他的钱我舍不得,但是想着为身体好,我愿意,就算没效果,试试也无妨。”

老年人单纯善良,都市年轻人奔波忙碌,这样的家庭组合让一些保健品销售商抓住了商机,不断升级营销策略,变换招数让更多的老人上当。如果平时我们能给予这些老人多一些真正的关心,让他们觉得不再那么“孤独”,或许,这样的打着“养老服务”的诈骗机构就没有市场了吧!

如果觉得《看好父母的养老钱(保健品骗局害人不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