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殖户进园(乳山牡蛎产业组“链”发展)

2023-05-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南泓北村新园区,一排排加工厂整齐有序。

威海乳山统一规划建设的浪暖口和南泓北乳山牡蛎融合发展产业园一期工程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两处产业园如同牛角一般,在乳山海岸线的东西两端隔海相望,它们之间便是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银滩。当地的牡蛎养殖户正在大量搬入,配套设施也正进一步完善。未来,这里将为“乳山牡蛎”品牌价值提档升级进一步赋能。

搬进新园区有账算

“老把式”带头搬迁

两处产业园由政府带头出资建设,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一期建设共占地345亩,可容纳100多户养殖户,完全满足养殖户生产生活各项需求。这意味着乳山牡蛎养殖产业的发展将“由零变整”,牡蛎养殖、冲洗、加工、出售将实现一体化运营,生产模式将迈上整体性、规模性的新台阶。

林夕广是养殖了七年牡蛎的“老把式”,“现在自己的养殖区就在眼前,出海半个小时就能打一个来回,若是搬到10公里外的新园区,这来回得花上三四个小时。”别看他嘴上不情愿,但他是这片最先搬迁的一批。

这里不通自来水,也没有下水道,每次林夕广总是得到别处拉淡水用。“产业园那边环境确实是好,路也宽、厂房也敞亮,而且还铺了统一的地下管道,谁看谁不愿呢,看过一次就不愿回来了。”

环境好是一方面,更能打动林夕广的是园区配套设施的便利性。牡蛎要卖出去,离不开快速便捷的物流体系。融合发展产业园可以引进完整的物流链条进驻,而且由于众多养殖户的积聚,对物流的费用也有了更优的议价能力。

牡蛎的加工环节需要吊车、拖车等大型机械的参与,园区内还有塔吊等机械,能实现资源共享,小规模的养殖户也能最大限度地享受便利。

林夕广原来所在的旧安置区36户的合同都已陆续签好,大部分人还把租金先交上,正快马加鞭搬入新的产业园。

产业链聚集新园区

引来外地养殖大咖

第一个入驻浪暖口的吴爱民的一品蚝牡蛎养殖公司已经投入生产,数千平米的厂房干净明亮不说,各种设施也齐全,自动分拣牡蛎大小的分类流水线正在马不停蹄地工作,等待装箱被派送至全国各地。现在他的养殖面积已经达到7000亩,对于入驻产业园,他更在意未来的发展机遇。

“经过这么多年,养殖户们都能发现,养牡蛎这个买卖抱团才能扛住风浪。”牡蛎的销售不仅受需求影响,还要看天气、看牡蛎的保存数量和规模以及质量的稳定性等因素。“在产业园中,由于大量养殖户集中到一起,所以更有利于大批量地调货,这样就能保证我们的出货量和产品品质一直是稳定的。”吴爱民说。

“融合发展园的建设,也有利于进一步建立起质量的可追溯体系,确保乳山牡蛎产业长盛不衰。”姜长安说。

实现产业发展

和生态修复的双赢

在南泓北村,一排排加工厂整齐有序,已经有不少养殖户将工具搬到这里。乳山市海洋所镇副镇长赵金瑞向记者介绍,“目前这里的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未来产业园还得一直北扩,最后整个园区面积能达到500多亩,未来这里不仅是生产有序,更是环境第一,对以后发展旅游等相关产业来说也是一个利好条件。”

推进环保发展是此次牡蛎产业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养殖户从旧的安置区向东西两侧转移,原有的场地将进行恢复,有的计划打造成为滨海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环境;有的将被复原成沙滩,恢复成原有的生态。目前,乳山在整治修复岸线4公里,恢复砂质岸线3.5公里的基础上,正在加快推进浪暖口至和尚洞剩余14公里岸段建设,同步推进外事大学至和尚洞段、和尚洞到白沙口段、洋村口到浪暖口段滨海步道建设,以及银滩滨海景观休闲带项目,努力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湾美的海岸带环境。

如果觉得《养殖户进园(乳山牡蛎产业组“链”发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