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贫困村华丽转身背后的“谍变”故事——记曲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帮扶箐头村的过往(现)

2023-05-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1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漫步在郁郁葱葱的乡村田野,悠然的花草芬芳扑鼻而来,一片片稻田禾苗生机盎然,田水间鱼儿安静地穿梭游弋,远处刺梨花用粉红色点缀着绿意浓浓的大自然,一群群灰褐色鸭子悠然自在漂浮在玉般碧绿地湖面,一排排崭新楼房交错遍布于半山之间,动静相宜,勾勒出一幅如诗如梦美丽乡村画卷…这是记忆中今年六月宣威市海岱镇箐头村美丽风景简单缩影的画面,蓬勃生机、焕然一新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时间回到五年前第一次深入这个山村时,放眼望去破旧简陋的瓦屋还占据着村庄大部分建筑面积,只有零星稍微可以看到少许砖混房屋坐落其中,相比其他村庄而言,箐头村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传统,道路、饮水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贫困程度高、贫困人口多,老百姓天亮而作、日落而息,过着传统的农村耕作生活,虽贫困但欢声笑语间不乏群众对幸福生活追求。如今再回首随处可见崭新屋舍、宽阔道路、洁白墙面,五年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帮扶的箐头村,兴水利、修道路、促产业、强党建,实现了美丽“谍变”,正以崭新的面貌矗立在绿水山色间,欢迎过往驻足的人们倾听它美丽“谍变”背后的故事。

群众轻松喝上“幸福水”

箐头村深处云贵高原半山区,每年干旱季节总难免遇到阶段性吃水难、用水难等问题,阶段性缺水给当地群众群众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家处箐头村9组建档立卡贫困户代买德,每到四、五月份便开始担心自家生产生活用水问题,阶段性用水难一直是困扰他发展种、养殖产业的重要因素,“旱季来临时生产生活用水紧缺给我们带来很大麻烦,那段时间村委会用运水车帮助我们解决生活用水,可因为农业生产用水量实在太大不好解决,看着栽种的农作物因为天气干旱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我们只能下山四处寻找水源,再用牛车拉到地里给农作物浇水,很费力很艰辛”。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关乎群众脱贫、乡村振兴、百姓致富基础保障,为此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箐头村饮水安全存在的弱项短板,从源头到龙头,全面查管理查水质查原因,固强补弱,向水务部门争取200万元人蓄饮水工程提升改造项目,为箐头村布全自来水管网,实现箐头村全部通水,解决了群众望天吃水、望天耕种难题。看着自家门口白哗哗哗的水流喷洒而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代买德喜出望外夸赞着自来水水质,“现在足不出户想用多少水就来多少水,再也不用为家里养的牛、羊,栽种的10亩农作物缺水着急犯难了,自来水管畅通为我栽种农作物省了很多劳力、减少很多幸苦,现在有了不间断的自来水,致富条件明显有了改善,我对自家发展种、养殖产业带动脱贫致富增加了不少信心和决心”。

告别群众出行“行路难”

俗话说“群众要致富,必须先修路”。箐头村各村民小组分布相对分散,点多面广,村组间道路崎岖、坡陡、弯急、路面窄、坑洼不平,旱季尘土飞扬雨季道路泥烂是箐头村道路情况真实写照,雨季来临时路面偶尔发生碎石、泥土滑落、道路塌方现象,用老百姓常说的话“雨天走路比开车快”是形容当地群众出行难最直接、最形象的词句。“行路难”严重影响到老百姓出行安全,制约老百姓生产生活,已然成为阻碍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最大阻力。时任箐头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陈普聊天时讲到:“箐头村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出行难让老百姓吃了很多苦头,也给老百姓增加很多生活成本,以前群众没有交通工具下山赶街走返需要2个多小时,有的群众为了省钱购买的生活物资、生产资料全靠人力背上山,而有的群众下山到集镇理发需要10元钱,可坐车费用却要20元,因为通往山上的道路难走,少有地农村客运车收费都挺贵的,无形中给老百姓增加了很多生活开支、生活成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领导也高度重视群众出行难问题,对出行难问题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五年来着力争取道路项目库建设资金的同时,积极协调交通部门累计500余万元路网建设资金,为箐头村17个村民小组贯通硬化道路。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上,从没想过也不敢想象道路可以硬化到家门口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曹家源走在宛如银蛇地水泥道路上激动地合不拢嘴,因他家片区入户道路过于狭窄,修建这条入户道路需要征收老百姓土地,可党委政府资金短缺导致入户道路修建进展速度缓慢,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要领导调研道路建设情况看到这一幕,当即协调10万元为他们打通了片区入户道路。

引领群众走上“致富路”

十月是丰收的季节,箐头村合作社场地里红彤彤地辣椒铺满了场地,村合作社人员正忙碌地把一袋袋刚采摘来地辣椒撒开浪晒着,等待着与合作社签订合同的公司前来收购。“今年合作社种植种植的100亩辣椒目前已采摘结束,按照辣椒公司和我们合作社签订地收购协议,每公斤保底价可以卖到3元,成色好每公斤能卖到4元,预计今年辣椒种植可以促推村合作社收入3万元元,带动当地辣椒种植群众增收 4000元。”箐头村村委会主任黄和锐如是说到。产业发展是贫困村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也是壮大集体经济、提升群众增收有效方式,2015年以来单位党总支、箐头村党总支秉承“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培育主体、带动贫困”产业发展理念,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以特色”产业规划,以“三讲三评”“三联三争”活动为平台,立足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创新推行“党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贫困户)”产业模式,采取长短结合、高低搭配方式,规模化合作社、农户种植500亩刺梨、轮年交叉套种100亩红豆、100亩辣椒、100亩油菜籽、50亩稻田养鱼,带动12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增收2000余元,有效实现了合作社与群众利益联接互利共赢、推动了扶贫产业资源联合集约发展,真正走出了一条多元化、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发展绿色新路子。

群众生活居住 “美滋滋”

每到傍晚箐头村党建活动室外面场地上总会有三五成群的群众欢天喜地跳着农村广场舞,现在这里逐渐成为了村民饭后闲聊、散步、休闲的“网红打卡地”,每当太阳西落晚霞映红天空时,群众就不约而同聚集到这里,开始他们忙碌一天后放松休闲娱乐时刻,党建活动室设有图书室、绿色爱心超市,外面建有凉亭,白天上了年纪的老人会在这里下象棋、晒太阳、看报纸,晚上则是妇女、小孩跳舞、运动的必备场地。家住活动室不远处的黄和汝是箐头村的致富带头人,凭借双手辛勤劳动,逐步发展养殖产业富裕起来,建起了三层的现代式乡村别墅,习惯于每天晚饭过后漫步的他,总会时不时抽空到党建活动室场地周边走上几圈,“晚上来这里锻炼的群众蛮多的,有时隔壁村群众也会来这里散步、锻炼,现在村里环境好、老百姓有钱了,以前追求物质生活吃饱穿暖就好,现在吃穿不愁开始追求起精神生活”,美丽的箐头村给当地群众带来美好生活追求、向往的信心,也吸引、感染着周边村落的群众到此休憩,这些年村党总支依托党建共建合作平台,充分运用党的政策和挂包单位爱心帮扶力量,修建道路、铺设管网、维修加固、拆旧建新、复垦复绿、建设人居环境做了大量惠民民生工程,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人因户享受到脱贫攻坚政策,吃穿不用愁,饮水、住房、医疗、教育有了保障,就业务工、产业发展让他们腰包鼓了起来,钱袋子多了起来,家家户户房前屋后打扫的干干净净、门前院落打理的整整齐齐,环境好了、群众心情美丽了,生活自然越来越好。

“箐头村2016年实现了贫困村出列目标,为了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遗余力倾情倾力为我们注入大量心血,五年来先后派驻6名驻村队员,协调投入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帮助完成道路修建20余公里、饮水管道145公里,文化活动室建设400平方米,绿化美化2000平方米…”箐头村党总支书记黄初章由衷表示感谢。“心之所至,民之所幸”,一步步走来、一组组脱贫数据、一个个默默付出,箐头村用实际行动撕掉贫困村标签,完成美丽宜居乡村华丽转身,实现了“山美、水美、人美”美丽蜕变,促使群众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得到质的飞跃,为下一步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曲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驻村工作队 刘春龙)

贫困村华丽转身背后的“谍变”故事——记曲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帮扶箐头村的过往 现在

如果觉得《贫困村华丽转身背后的“谍变”故事——记曲靖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帮扶箐头村的过往(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