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食疗都是骗人的(是正解还是误解)

2023-05-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有句名言说:“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这里的“无知”并非对人的贬低之词,百度一下就知道,正解:意思是缺乏知识和重要常识(出自《谷梁传·僖公十六年》)。

食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那么食疗到底管不管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

一、食疗在文献中的记载

我国有许多文献对食疗有非常明确和直接的阐述,如:《黄帝内经》里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周代就把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种。唐代名医孙思邈《千金要方》中专列“食治篇”对食疗和每种食物的功效与性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医者,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元代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一书,对饮食做了很多的论述。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

二、食疗在不同阶段施用作用不同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专篇”中强调“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这里所说的食疗用在病源初期作用就会明显体现出来,若病程已到了较严重的阶段作用甚微了,只能使用药物来解决。比如一个人血糖突然低了出现了饥饿、心慌、出汗、颤抖、面色苍白等。在这时吃两块水果糖就能解决问题。再比如偶感风寒,出现了发冷、流清涕等表现,这时我们喝点姜汤出了点汗就好了。那么在这个初级阶段的水果糖和姜的作用就明显体现出来了。所以在不同阶段食疗的介入自然效果不同。

三、食疗是对食物特性的利用

《神农本草经》序例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中医理论称之为“四气”或“四性”,四性之外还有一类是平性。药食同源的食物自然也具备了这些特性。人们利用了食物性味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神农本草经》序例云:“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指出了如何运用药物的四气理论指导用药原则。比如大家熟知的绿豆汤,是夏天消暑的利器。原因是绿豆性味甘凉,有清热解毒,消暑的功效,食疗就是充分利用了它这一特性。

《素问·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这是对五味作用做的最早的概括。汉代《金匮要略》就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宜体,害则成疾”。这是对五味地施用指导原则。比如上面提到的偶感风寒服姜汤,因生姜味辛性微温,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功效,也是利用了生姜“辛,能散能行故可解表散寒,“这一特性。若风热感冒就不能用生姜了。

所以在不能掌握食物的五味四气的性况下食疗自然不能起到应有的功效,如若使用不当可能会事得其反。

一、食疗有三原则要遵守

1.因时

应季节选食材应季食材:春季,肝肾同养,宜选青绿色,宜增辛甘减酸味;夏季,养心防暑健脾胃,味宜减苦增辛;秋季补脾润肺,宜选白色,宜减辛增酸味;冬季,养肾固精,宜选黑色,宜食温热,增苦减咸。

2.因地

在寒冷地区,多食生热驱寒,营养丰富的食物。炎热地区,多食有利于生津止渴,除烦解暑,清热泻火的食物。在潮湿地区,偏重于健脾胃祛湿气的饮食。在干燥地区多食生津止渴、滋阴润燥的食物。

3. 因人

人体分九种常见体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郁质、湿热质、血瘀质、气虚质、特禀质、平和质。每一种体质在食疗时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和食物。再比如西方人多食肉类等高热量食物,习惯喝凉水。而中国人多食蔬菜、薯类、谷类等食物,习惯喝热水。所以我们不能一味地效仿别人的生活,要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想大家对食疗管不管用这个话题会有新的认识,所以笔者告诉大家,只要是运用得当,食疗不但可以改善体质、防治疾病,而且又经济又实用,没有副作用。

关注我,可了解更多健康常识。您有什么看法请在评论区留言。

如果觉得《食疗都是骗人的(是正解还是误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