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家庭小菜园”变身“致富园”

2023-05-1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0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位于京礼高速西峰山出口3公里处的北庄村,曾是北京市昌平区流村镇8个低收入村之一,据统计,2015年有30户村民为低收入户,2020年仍有12户,村民主要依靠种植百合、外出务工、平原造林、退耕还林等谋生,收入普遍不高。

在资源匮乏、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2020年初,村“两委”班子和驻村第一书记周清从实际出发,发挥北庄村自身优势,启动了“家庭小菜园”项目,试办农家院,发展休闲农业,带动村民脱低致富。2020年底,低收入户人均收入达到1.3万元,超过了北京市低收入户人均收入11160元的认定标准,过上了幸福生活。

种植食用百合让村民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北庄村可利用的资源并不多,主要以种植食用百合为主。目前,北庄村正在打造面积达84亩的百合文化园。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洪海告诉记者:“现在园子一年支出39万元,但百合销售收入能达到55万元,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还能实现盈余。”

原先,村里主要种植鲜切百合,但鲜切百合种植技术要求很高,人工和技术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就可能前功尽弃。经过深思熟虑,2014年,根据市场和种植实际,北庄村重新调整产业方向,改种食用百合。为消除村民疑虑,张洪海带着村民姚长旺先行试种。

据了解,经试种,5亩地一年纯收入将近4万元,村民看到效益,紧随其后,食用百合的种植面积从10亩增加至210余亩。村民姜海莲告诉记者,以往在自家的10亩地上一直种植玉米,一年收入1万多元,自从种植了食用百合,收入大幅增长。“再加上平原造林、公益岗位、百合园管理岗的收入以及村内分红,全村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2万元以上。”张洪海说。

尽管靠销售食用百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收入,但是,怎样让由百合观光吸引来的游客留下来消费,引导产业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这让周清犯了难。

“家庭小菜园”盘活闲置资产

除了百合园,北庄村内可利用的资源只有一些荒树林子、闲置大棚和房屋,把这些闲置资源承包出去是周清的第一想法,然而实际操作困难重重。

在走家串户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与各方面交流后,周清发现,不少家庭有京郊出游、体验种植的需求,尤其希望让孩子体验劳动、体验农耕。于是,建“家庭小菜园”的想法就此萌生。

想法有了,村民姚长喜开始拿自家的4个闲置大棚来试验。一个家庭认领一个棚面积太大,周清就把大棚分成若干个面积为6.6平方米的菜畦,每年收租金300元,有需求的家庭可“认领”若干畦菜地,姚长喜负责日常维护,承包人负责种植和采收。定位精准,价格实惠,再加上北庄村交通方便,很快就有了订单,短短两个月,姚长喜的4个大棚就被全部认领了。

“去年每个棚租金收入达1万元,今年增加了一些种植管理费,每个棚租金收入高达1.6万元。”姚长喜说。

如今,在“家庭小菜园”的带动下,村里的果园包了出去,小院租了出去,农产品卖了出去,各种闲置资产陆续被盘活。据悉,一年多来,通过“家庭小菜园”项目以及未来合同收入,已累计为村民增收80多万元。

北庄村走上发展新路

“北庄村要实现全面乡村振兴,还要引进社会资本,发展支柱产业,打造村里的‘一品’,实现自我造血。”周清说,北庄村要发展,应着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而“家庭小菜园”是个很好的切入点和抓手。

目前,村里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做“家庭小菜园”,带动效应已经显现。

“‘家庭小菜园’效果虽然不错,但光靠种菜,收入还是很有限。要提高收入,还要走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子。”周清说。

接下来,北庄村准备通过“家庭小菜园”、百合园继续积累人气,进而发展休闲民宿和乡村旅游。北庄村的探索,为北京的类似村庄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有益借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晶晶

【来源:成都市农业农村局_农经管理】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家庭小菜园”变身“致富园”》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