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熊猫天天懒洋洋的(是因为吃竹子吗)

2023-05-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3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前几年有句话特别流行:“人类用几万年爬上食物链顶端,不是为了吃素的”。

在自然界中,一般来讲,食物链的规律是小动物吃素,大动物吃小动物,老鹰吃残骸。比如蚯蚓吃叶子,鼹鼠吃蚯蚓,狼吃鼹鼠,狼的尸体被欧亚兀鹫吃掉,骨头被胡兀鹫吃掉。

听起来这个食物链平平无奇,但这其中其实有不少有意思的事:

蚯蚓会先尝一尝植物碎片,然后才拖到自己的隧道里,等植物腐烂分解后再食用,它从不吃活的植物。鼹鼠不冬眠,所以会把蚯蚓储存起来留到冬天吃。但蚯蚓一旦死掉就会腐烂,所以鼹鼠会将蚯蚓头部咬下来一块,使它们无法行动,再活埋在地下专门用来储藏的洞穴中。一头成年狼每天能吃下3公斤左右的肉。欧亚兀鹫身体沉重,会利用气流起飞。它们合作寻找食物,如果哪里聚集着乌鸦或喜鹊,就说明那里应该有动物尸体,欧亚兀鹫会盘旋着下降至地面,提醒同伴这里发现了食物。胡兀鹫分泌出的强力消化液可以消化骨头。它会等别的食腐动物离开后,再继续吃剩下的动物尸体。它甚至可以吞下约40厘米长的骨头。《动物请回答:你吃什么》中讲到的动物“吃饭”趣闻远不止这些,这本书中足足介绍了43种动物的觅食技巧,读者为它们的智慧所折服的同时,也不禁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其实很多科普读物都会介绍动物的饮食习惯,捕食方式,但《动物请回答:你吃什么》在严肃科普的同时,又增添了许多乐趣和“哇塞”的感觉,最难得的是还增添了一些人文关怀方面的的思考,下面我来分别说说。

哇塞!这到底是怎样的身体构造!

海星为了吃到密封在贻贝肉,会先将吸盘吸在贝壳壁上,一直拉扯到贻贝筋疲力尽、张开外壳,需要耗费一个半小时。接着,海星就会将自己的胃从口中伸出去消化猎物,消化时间长达8小时左右。我们默认为胃应该长在肚子里,哪怕牛和岩羚羊都有4个胃袋,我们也可以接受。可是,能把胃从口中伸出去这种操作,还真是想都不敢想。

什么?它竟然是这样一种动物?

由于竹子能提供的营养很少,大熊猫为了省力气,总是坐着或躺着吃竹子。蟾蜍没有牙齿,只能用上下颚将食物压碎鹦鹉鱼会用那两排坚硬的板状牙齿刮下珊瑚来吃。他们除了吃珊瑚上有营养的微型藻类之外,还会吞下珊瑚的碎片,将它们磨碎成沙子状后排出体外。一条大的鹦鹉鱼体重可达20公斤,每年产出超过2吨的沙状物。(我算了一下,平均每天排出5.5千克,竟然超过体重的四分之一,这真的太夸张了。)非洲象每天要吃约300千克食物。(这可能是很多人一年的食物量。)我一直以为熊猫只是懒才各种倚着靠着歪着,万万没想到是因为饿……我甚至在想,如果饲养员改给它吃肉,甚至达到和喂老虎一样的程度,那熊猫会不会每天精神抖擞四处溜达?

以此类推,看来还真不能节食减肥,不然全身没力气,天天倚着靠着歪着,没有饲养员又不会卖萌,这是要活活饿晕的节奏。

熊孩子长大后,简直是两种生物!

蜻蜓的幼虫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在水下,它会对比自己大许多的猎物发起攻击,蜻蜓幼虫会将头部的钩子向前方伸出,捕捉小鱼、蝌蚪和昆虫幼虫。相信大家都见过蜻蜓,我真的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纤细的蜻蜓,小时候竟然会吃蝌蚪、小鱼,还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可见不仅人类的熊孩子长大后会变化,动物的熊孩子和长大后也会是两种不同的生物。

不同于动物世界、其他动物科普书籍,《动物请回答:你吃什么》大部分场景都有人的出现,背景里的直升飞机、越野车,水中的潜水员、渔船,花丛中的小女孩,这些场景无一不在暗示,人与自然本就是一体,应该和谐相处。

我曾经和朋友一起出去玩,他儿子一直在忙于踩蚂蚁、抓蜻蜓、揪草。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不让它们好好活着?他说,这有什么的,死就死了呗!我高兴就行!

我觉得这个很恐怖,敬畏生命,才能感谢拥有。如果真的有一天蔑视所有其他生命,那么最后受到损失的一定是自己。利他,才能利己。

说完这本书的软件,我们来说说硬件。

《动物请回答:你吃什么》开本小巧,方便携带和翻阅。每两页介绍一种动物及其食物和觅食方式,所选的43种动物各有特点,饮食方式也各不相同。

这本书清晰简洁的内容和逼真自然的插图,要归功于这本书的作者和插画师。作者弗朗索瓦兹·德·吉贝尔,曾经参与编写了多部畅销童书,题材广泛多样。插画师克莱蒙斯·波莱特,作品入选2007年博洛尼亚国际插图展、2006年“夏尔·佩罗”童书展。2015年的《木兰辞》一书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年度绘本奖。

《动物请回答:你吃什么》介绍了动物的饮食,谈饮食一定会涉及到生活习惯、成长环境等等,大自然仍然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保护,让我们一起敬畏生命,敬畏自然。

如果觉得《熊猫天天懒洋洋的(是因为吃竹子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