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70年来 超过50万个宝宝在这里平安降生(浙大妇院建院70周年助力女性健康“共同富裕”)

2023-05-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9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记者 柴悦颖 通讯员 孙美燕

年门诊量160万人次,年分娩量2万人次,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妇产科第一方阵,医院新建的妇女保健大楼也即将启用。今天,在浙大妇院建院70周年暨妇产医院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医院党委书记吕卫国亮出了一组成绩单。

院庆期间,浙大妇院联合7家紧密合作型的妇保院,一起举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义诊,共计免费派送上万个专家号,陆续举办20多场科普活动。

近年来,浙大妇院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妇产科医疗、保健工作创下无数第一:第一例输卵管吻合术、第一例剖宫产、第一例“三联序贯化学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第一例“礼物婴儿”、第一例“试管婴儿”、第一例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第一例宫腔镜下妇科电切割术、第一例胎儿宫内手术、第一例产时手术、第一例孕中期子宫破裂修补术……

成立于1951年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目前是全省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妇产科医院之一。70年来,在这里平安降生的新生命已经超过50万个。医院聚集了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人才,并在医疗、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等诸多方面,取得可喜成就。

作为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浙大妇院在2018年、2019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蝉联妇产医院全国第三;在2020年度中国科技量值排行榜中妇产科学位列全国第三。

点击看视频

“70年来,我们医院一直在和基层医院进行共建,输入专家、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治疗理念和管理经验。”吕卫国说,从输血到造血,浙大妇院一直关注领域热点,着眼临床难点,理论指导实践。

这两年,浙大妇院建设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信息系统,在院内铺开一系列数字化应用新场景。开设“VR医院分娩记系列”3D虚拟产前健康教育,准妈妈们在家里就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真实的分娩环境;5G+VR新生儿远程探视,父母通过手机随时远程探视收治在重症监护室的危重早产儿,缓解分离焦虑;远程胎心监护,打破数字医疗服务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云端”会诊,打通数字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等。

作为浙江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四家试点单位之一,医院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互通,让老百姓省时省力更省钱。

70年来,浙大妇院全体员工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突破。近两年,医院产科高危妊娠占年分娩人数的70—80%,疑难重症病例年均3000人次,占分娩数近20%。医院孕产妇抢救每年200—300人次,除本省各地市的高危孕产妇及危重症孕产妇的转诊外,也接受周边省份的危重症孕产妇转诊。

针对二孩、三孩政策放开,浙大妇院再生育咨询门诊年门诊量保持在8000人次左右。针对高龄、计划二孩、三孩的孕妇,医院从孕前开始管理,实现从早孕期、中孕期、晚孕期的全孕期、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保证围孕期及孕期安全。

近年来,浙大妇院妇女保健大楼、钱江院区先后开工建设,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今年即将启用的妇女保健大楼具体有些什么?

“大楼内有面积2500平方米的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级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还有家庭化早产儿照护中心和“婴儿SPA室”,为患者提供中医全面产后护理、女性高端健康管理等。”吕卫国介绍。

产后康复护理,对于新妈妈们尽快恢复身体,调节心理,适应产后生活都有重要意义。妇女保健大楼的“中医产后护理”采用 “熏蒸”“按摩”“针灸”等,帮助新妈妈们通乳、预防乳腺炎、恢复身材、调节情绪等。健康管理中心为不同年龄阶段女性提供多种特色健康体检套餐。在家庭化早产儿照护中心,有资深新生儿科团队,指导家长学习早产儿的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帮助家长参与到早产儿护理中。

编辑 杨俏颖

如果觉得《70年来 超过50万个宝宝在这里平安降生(浙大妇院建院70周年助力女性健康“共同富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