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发布 食品安全谣言成关注点

2023-05-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央广网北京12月25日消息(记者 申珅)食品安全事关基本民生,是关乎国家根本的“民心工程”。12月25日,江南大学、中国食品安全报社、曲阜师范大学、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在京联合发布《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报告会上,中国食品安全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朱长学在致辞中指出: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安以质为本,质以诚为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了举国关注的话题。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国务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办公室,加强了对食品安全的组织领导。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加大,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先后共修订食品安全法等10部法律法规,制订20余部食品安全部门规章,多个省、(区、市)出台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性法规。相关部门清理食品标准5000项,整合400项,发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26项。完善2500余项行业标准和7000余项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76项,加强了诚信体系建设,为保障食品安全奠定了良好基础。食品抽检合格率稳中有升

会上,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陈秀娟副研究员代表研究团队介绍了2017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分析认为,2017年,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食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基本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2017年,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为97.6%,比2016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2014-2017年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抽检合格率稳中有升,均保持在高于96%的高位水平上。2017年,全国食用农产品质量总体抽检合格率为97.8%,比2016年上升0.3个百分点。全国食用农产品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自2012年首次公布该项统计以来已连续六年在96%以上的高位波动,虽然不同品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有所差异,但总体水平继续呈现并保持"波动上升"的基本态势。报告同时指出,现阶段我国食用安全风险隐患仍然较为突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凸显出持久性、复杂性、隐蔽性的特点,治理的难度仍然十分艰巨。

食品安全谣言仍需监管与引导

当天发布的《2017年中国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研究报告》指出,网络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有效平台。研究团队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网民认为食品安全状况有了新的改善且普遍对食品安全前景比较有信心,参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意愿总体较高,但网民识别食品安全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不强,相对更为关注舆情中的负面信息。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目前食品安全谣言仍然在网络中大肆传播,尤其是大量的失实报道、片面解释和随意发挥,干扰公众对食品安全事件的理性认识。公众食品安全知识相对匮乏,在面对网络谣言时难以甄别真伪,往往持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对食品安全事件往往难以作出理性的判断,往往可能引发食品安全恐慌。因此,必须深入探讨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与监管引导策略,以引导食品安全网络舆情健康有序发展。

针对当下食品安全风险情况和特点,与会专家认为应积极开展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持续加大源头治理力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必须把住农产品生产的源头环节,治土治水,减“肥”增效,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其次,依法持续提高食品安全“违法成本”。严厉打击人为因素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造假、欺诈、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坚决铲除制假售假的黑工厂、黑作坊。协同监管部门与司法部门的力量,大力发展行业性社会组织,完善公众参与举报、企业内部吹哨人制度等,形成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格局;同时,不断完善风险监管能力。在新一轮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的改革中,着眼于完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致力于提升风险治理能力;此外,提升公众食品安全的科学素养。运用媒体力量提升公众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聚焦社区群众,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与互联网+等新型载体,丰富传播形式,增强大众传媒的食品安全消费知识传播的效果。

报告会上,以江南大学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研究院牵头的课题研究团队还发布了《2017年中国食品安全状况研究报告》《2017年中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研究报告》《2017年主流网络舆情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大数据研究报告》《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报告》等系列研究成果。相关企业也在会上发布了源自于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实践过程中的案例。

如果觉得《《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8)》发布 食品安全谣言成关注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