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体能与动作训练契合才能理解武术动作(实现身形合一展示技术水平)

2023-05-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武术既是中国传统体育竞技项目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武术运动以格斗技击为主,兼顾内部涵养与外部表现,青少年参与武术运动要实现手、眼、身、法、步的密切配合并突出个人精神风貌。体育运动对青少年的肌肉力量、关节韧带柔韧性、肢体协调性及身体控制性都具有较高要求,以体能训练为根基的体能训练对青少年武术素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武术运动在近年来已经走上了世界舞台,国内外拥有为数众多的爱好者和参与者,武术运动正在向高水平、高难度、创新化方向持续发展,武术运动的全新发展趋势使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武术竞赛中运动员需要正确、高效、美观、创新地完成动作展示,而人体的速度、力量、平衡、灵敏、柔韧等等体能素质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运动能力,体能训练是全面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并保证技术动作准确展示的支撑,运动员没有体力保障则无法完成各种难度动作。

武术能力的提升

长期以来青少年武术教学与训练将重点集中于技术动作和武术套路方面,教练员和运动员往往忽视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有效改进青少年武术体能训练问题。体能训练往往需要通过机械而重复的长期训练作为主要发展手段,青少年学习武术往往是为了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更多武术套路,赛场上运动员的飒爽英姿带给他们巨大冲击和强烈刺激,他们迫切渴望能够融入其中并展示自我。体能训练对于绝大多数青少年而言缺少吸引力,他们往往在教练员的督促下才被迫参与体能训练,在缺少了有效监管后则放任自流。

部分教练员为了吸引青少年兴趣并迎合他们的爱好,将教学重点集中于技术和套路方面,忽视了体能训练,最终导致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流于形式。武术运动同时考验运动员的跳、跑、踢、打等等能力,优秀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优秀武术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非常专注,教练员与运动员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体能训练难以发挥预期效果,运动员武术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也成为了无根之萍。教练员选择的训练手段往往会对训练成果产生直接影响。

体能训练的创新发展

目前很多武术教练员还未能寻找到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方案,训练方法往往源自于田径项目和力量项目,未能针对武术运动特点做出针对性调整。当前很多教练员并不是出身于体能训练专业,对体能训练的认知和理解非常模糊,直接移植其它项目训练方法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在速度训练中直接选择短跑运动的100米跑方案、耐力训练直接选择长跑的多跑少时方案、力量训练直接选择举重项目的杠铃硬拉等等,但武术运动员不仅需要速度和力量,更需要协调运动。

这些项目的训练方式并不适合武术运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青少年的正确发展。目前我国大部分武术训练场馆和学校未配合专业的体能教练,优秀师资队伍的缺失也影响到体能训练的创新发展。很多青少年在武术训练时主要采用热身-基本功-分段-全套-专项体能-放松的训练模式,体能专项训练在训练中占比较低,例如很多教练在训练中较少使用400米至800米变速跑训练方案,而是采用匀速跑训练方式,这就导致运动员在武术套路展示过程中对自身运动速度的把握并不准确。

总结:

他们已经适应了匀速状态下的体能状态,当技术动作发生非匀速变化往往会出现动作变形和体能波动。武术运动是以技术为主导的运动项目,良好的技术是武术之美展示的核心,体能训练与动作训练紧密契合才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武术动作,进而实现身形合一,更好地展示技术水平。体能训练与动作训练脱节导致体能训练的作用难以显现,甚至成为青少年武术能力提升的障碍,这也是武术体能训练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果觉得《体能与动作训练契合才能理解武术动作(实现身形合一展示技术水平)》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