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四千年一遇美男”嵇康(缘何一句话就招来杀身之祸)

2023-05-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李白在《襄阳歌》中有句名言:清风朗月不用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何为"玉山"?嵇康便是古人口中的"玉山",作为魏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也曾被誉为"四千年一遇美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正经的美男子。当年嵇康也曾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大批小迷妹,但就是这样的人中龙凤,为何会因为一句话就招来杀身之祸。

仙风道骨,满腹经纶

嵇康出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祖上本姓奚,曾祖父那一辈为了躲避仇家,才改姓嵇,嵇康年幼丧父,全靠着母亲和父兄拉扯大,自幼就相当聪颖机敏,博览群书,可以说是满腹经纶,《晋书》中描写嵇康"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真正的天人之姿,成年后的嵇康"好老庄,信道教",由内而外给人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再加上魏晋时期流行男子的"清秀隽丽"之美,嵇康自然而然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美男子。

嵇康年少时期,为了缓解家里经济压力,上山采药换取米粮,有一次因为采药采得太晚了于是就在山上住了一夜,第二天有个农夫上山砍柴,偶遇披散着头发,在晨曦中赶路的嵇康,居然看得目瞪口呆,直呼"遇到神仙了!"嵇康的亲戚朋友也非常欣赏他,亲哥哥嵇喜说自己的弟弟是"正而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也经常夸赞嵇康,即使在嵇康死后多年,他的风姿还是经常被世人夸赞。

人们用"玉山"来比喻嵇康的风姿,后来这个词语成为了风姿俊美的男子的代名词,各种"玉山倾倒,玉山乍现"一类的辞藻频繁出现,我们熟悉的"兴高采烈"这个成语也和嵇康有很大的关系。但是这位国民男神,却有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爱好,那就是打铁!嵇康酷爱打铁,在他的眼里,打铁就是一门艺术,嵇康曾经隐居在云台山竹林之中,这里风景秀丽,修竹环绕,宛如人间仙境一般,每到天气凉爽的时候,嵇康就喊来自己的好友给自己拉风箱,一个风姿绰约的男子就在一片翠色欲滴中打铁,这画面简直太违和了,但偏偏嵇康自己对打铁爱得深沉。

嵇康不仅外貌过人,内在也相当有料,自幼博览群书,能说会道,写的一篇《养生论》透彻清明,文采飞扬,很受人们欢迎。"能属词,善鼓琴,工书画,美风仪",这句话就是唐代著名画家张彦远对嵇康的高度评价。嵇康不仅文章写得好,一手草书堪称绝品,在嵇康一身才艺中,最突出的还得是乐理,"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一首《广陵散》成了嵇康一生最大的代表作,在嵇康最后一程中,也是《广陵散》陪伴着他离开,当真是如诗如画的人。

一身才华,却不愿与世俗周旋

别人饱览群书,寒窗苦读,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入仕,成就一番大作为,嵇康却是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人,一身的才华,却偏偏不愿与世俗周旋,满心的高风亮节,更不愿向强权低头。嵇康整体的思想都偏向老庄,但是对于儒家学说还是保持认可和尊重的态度,忠义廉耻等理念并不与老庄的思想相抵触。尧舜之所以能开天辟地、宁济四海,嵇康认为是二人无欲无私,所以才能做到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这也反映了嵇康内心的奉献精神,所以说,嵇康一旦入世,定是一位贤良忠诚的能力助手,对于嵇康的品行,统治者们也早已耳闻,这样一个才华满身又忠诚肝胆的人,谁会不垂涎呢?

可惜嵇康的性子,不愿入仕受制于人,对于物质生活和钱权名利嵇康也没有什么追求,宁愿过着这种安静平淡的生活,自由自在,所以嵇康当初博览群书、学习技艺仅是因为自己喜欢,他是不愿与世俗周旋的人。虽然嵇康在娶公主的时候,当了一段时间的大夫,但其实就是个闲官,没什么实权,只是顾全公主的面子才给嵇康这样一个官职,娶了公主没多久,嵇康就辞官带着公主归隐山林了。嵇康自己不愿意做官,更不愿意和权贵打交道,虽然认同世人对于钱权名利的追求,但是嵇康并不愿意趟这趟浑水,这一点最后也是害惨了嵇康,导致嵇康因为一句话就丢掉了性命,只能说这样的人不该生在那个战乱四起,尔虞我诈的年代。

钟会是嵇康的爱慕者(单纯就是佩服欣赏的那种),也是朝中的大官,但是没什么才华,但偏偏又爱舞文弄墨,有一次钟会绞尽脑汁写出一篇自认为神来之笔的文章去找嵇康点评,但是想起嵇康的高傲又不敢贸然前去,只能把文章往院墙里一扔,赶紧跑了。后来钟会鼓起勇气来找嵇康,希望能够让嵇康为己所用。嵇康当时正好和好友在竹林中打铁,钟会非常尴尬的站在那里看着两人,也插不上嘴,嵇康也没有搭理他,正准备转身离去,嵇康却突然开口说道:"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冷笑着回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这两人的对话啥意思?嵇康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钟会回嘴:"看到了我看到的,听到了我听到的!"如今看起来是一段没什么营养的废话,但就是这句话得罪了权力滔天的钟会,导致嵇康最后丢了性命。钟会回朝以后,本着"我得不到,就不如毁灭掉"的病娇想法,上书天子"康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轻时傲世,不为物用,无益于今,有败于俗,……今不诛康,无以清洁王道。"当时司马昭正因为招不来这些有才华的隐身恼羞成怒,碰上这一出,干脆决定当嵇康开刀,立个下马威。

嵇康在被处死前,依旧坦然自若,当着学生和民众,在刑场上弹奏了一首《广陵散》,曲毕命丧,这一曲《广陵散》成为了千古绝响,实在是令人唏嘘,《广陵散》在后世也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史十大名曲之一,在杀了嵇康以后,司马昭成功激起了民愤,没过多久就丢了皇权,嵇康的风骨成为了后世文人推崇的对象,从容赴死也成为了后世赞扬的一种境界。

做最铁的哥们,绝最快的交

嵇康因为一句话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后人皆怪罪钟会和司马昭,其实嵇康自身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当初组建"竹林七贤"的时候,本来就是为了出世,隔绝世俗中的污浊洪流,没想到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最铁的哥们山涛却第一个背叛了大家,一有机会就入世为官,顶替还刚好是嵇康的官职(当时嵇康正好隐退),一气之下,嵇康写了一封绝交书,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当初还是一起打铁拉风箱的好伙伴,嵇康瞬间就不留情面的和山涛绝交,还在这封信中指责山涛是违背诺言,不遵守约定的伪君子。

除了和山涛绝交,嵇康还和吕巽绝交,吕巽有个弟弟叫吕安,吕安也是嵇康的好朋友,吕巽一直都喜欢吕安的妻子,有一次趁吕安不在,就对着弟妻施暴,吕安知道后怒不可遏,善良的嵇康知道后两边劝解,让兄弟两握手言和,没想到吕巽却依旧暗怀鬼胎,为了得到弟妻,将"不孝"的罪名安到了弟弟吕安身上,最终吕安被流放,嵇康得知以后非常气愤,不仅给吕巽写了绝交书,还从山林中来到司马昭面前给吕安辩护,前一阵子还是兄弟,后一阵子嵇康就和你绝交。这种性格让朝中为官的钟会备受打击,说白了嵇康还是个普通老百姓,身居高位的钟会却屡次被嵇康瞧不起,去找嵇康却被当成空气一样对待,心里咽不下这口气,最终害了嵇康的性命。

太过耀眼的人总会招人嫉妒惦记,嵇康最大的错误就是不会藏锋,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朝政上下尔虞我诈,嵇康这样优秀的人真的想要避世,低调和藏锋真的很重要。钟会就是因为仰慕嵇康的才华,才想要嵇康收归己用,结果被嵇康如此蔑视,才会因爱生恨害了嵇康的性命。信老庄的嵇康崇尚人性自然,在那个年代太过于单纯直率,反而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虽然嵇康死的很可惜,但是他的一辈子也算值了,见过了最美的山水,弹过了最美的曲子,交过了最铁的哥们,虽然在落幕时留下了些许缺憾,但是这辈子也算值了。我们也是一样,为谁活着都不如为自己活着,尤其是在这个和平年代,每个人都可以活出我们最纯真的样子,可以尽情的去展现自我,我们虽没有嵇康的才华和美貌,但是比他幸运多了。

如果觉得《“四千年一遇美男”嵇康(缘何一句话就招来杀身之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