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治疗咳嗽(中医有妙招)

2023-05-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0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最近一段时间,流感肆虐,伴随着感冒发烧而来的就是咳嗽!多数患者一咳就是好几日,常常影响工作和生活,为此,小编特意邀请神威中医堂首席呼吸科专家张纾难大夫来为大家讲述一下预防和治疗咳嗽的知识!

张大夫说道,中医把咳嗽大致分成两大类,即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

当气候突然转变或人体抵抗力不足时,风、寒、暑、湿、燥、火六种邪气从口鼻或皮毛入侵人体,肺脏首当其冲,其宣发肃降的功能失常,肺气上逆迫于气道就引起咳嗽。由外因引起的咳嗽为外感咳嗽,一般在2周以内。外感咳嗽,病轻浅,除了伴有燥和湿的外感咳嗽比较难治外,只要及时治疗,多能在短时间内治愈。

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属于慢性咳嗽,其病理因素包括饮食、情志及脏腑功能失调,其中尤以饮食不节导致脾胃功能失常,痰浊内生以致咳嗽的情况最为常见。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过程,病程延续,在治疗上难达速效。

咳嗽的症状千变万化,中医治疗咳嗽,首先以发病时间的长短辨别其属于外感咳嗽或是内伤咳嗽,接着再从痰的量、色、质来确定其寒热性质,之后再依证施治。

慢性咳嗽分为两类:一类为初查X线胸片有明显病变者,另一类为查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或唯一症状者,即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慢性咳嗽诱发原因常为上气道综合征(主要是鼻后滴流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和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这几种病因占呼吸科门诊慢性咳嗽比例的70%~95%。

此外,有些咳嗽是由药物诱发所致。中医治疗咳嗽讲究辨证论治,在治嗽与治咳上有明显优势。中医在治疗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上,治法和用药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要有良好的疗效,患者应该重视饮食禁忌这一重要环节。在咳嗽期间应该忌食海鲜、戒烟酒;饮食宜清淡,远离油腻,也应避免过咸、过甜及辛辣剌激类食物,以免助湿生痰或加重咳嗽。除药物治疗外,食疗对咳嗽的防治也有很大效果——

1、风寒袭肺咳嗽

咳嗽声重有力、气急欠平、咳痰稀簿白色,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痛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肺浮或紧。

食疗方法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食疗物有生姜、葱白、紫苏叶、红糖等。

2、风热犯肺咳嗽

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咳时汗出、痰黏稠或黄,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食疗方法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常用食疗物有无花果、金银花、绿茶、冰糖等。

3、风燥伤肺咳嗽

干咳喉痒、连声作呛、咽喉干痛、口干鼻燥、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且不易咯出、苔薄而涩,舌红少津、脉数细。

食疗方法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常用食疗物有松子仁、核桃肉、梨、藕、芦根、麦冬、荸荠等。

4、痰湿蕴肺咳嗽

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痰黏腻或稠厚成块、痰色白或带灰色,因痰而嗽、痰出咳平。每于早晨或食后痰多咳甚,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食少、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象濡滑。

食疗方法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常用食疗物有陈皮、甘草、萝卜子等。

5、痰热郁肺咳嗽

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食疗方法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常用食疗物有鱼腥草、荸荠、罗汉果等

6、肝火犯肺咳嗽

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食疗方法为清肺泄肝、顺气降火。常用食疗物为青黛、柿、杏仁、牡蛎等。

7、肺阴亏耗咳嗽

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逐渐嘶哑、口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颧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食疗方法为滋阴润肺。常用食疗物有麦冬、沙参、鸭肉等。

8、肺气虚寒咳嗽

咳声低微无力、气短不足以息、咯痰清稀且色白量多、神疲懒言、食少面色白、畏风、自汗,易因外邪而咳嗽加重,舌苔淡白、脉细弱。

食疗方法为补气温肺,止咳化痰。常用食疗物有生姜、人参、鹿角胶等。

【神小医提示您】应对感冒咳嗽,最重要的是预防重于治疗。张大夫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们应注意气候变化,避风寒,免着凉,提高机体卫外功能;饮食保持均衡;冬季运动以适量和微出汗为宜。一旦患染感冒,最好能及时治疗,切不可耽搁拖延。需要强调的是,中医防治咳嗽虽有多种方法,但是患者最好到正规的医院让中医大夫辨证施治,切忌不要自行服药,以免弄巧成拙。(作者:张纾难)

【相关新闻】

专栏-流行性感冒防治

如果觉得《治疗咳嗽(中医有妙招)》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