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尿频尿急小腹疼痛 可能是间质性膀胱炎(中医治疗优势大)

2023-05-25 分类:养生资讯

在治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慢性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s,IC)也被称作膀胱疼痛综合症(bladder pain syndrome,BPS),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非细菌性的炎性病变,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同时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区、耻骨上或者下腹部的疼痛等症状。病程超过6个月。同时其常常合并一些合并症,如泌尿系感染、急迫性尿失禁、复发性膀胱炎、膀胱过度活动症以及男性的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等。这些合并症的存在,使得IC的诊治变得更加的复杂。该病常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且在女性中更为常见。在过去,IC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但近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常见的临床表现如下所示:

图:膀胱镜水扩张后的典型表现及活检膀胱黏膜的病理变化

第一:尿频,夜尿增多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尿频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IC诊断中要求的排尿次数为(每日≥8次),但大部分患者的日间排尿次数在20次左右,而夜尿次数则大多数患者大于5次,排尿次数的多少和患者膀胱黏膜损伤程度有关,和间质性膀胱炎的病情轻重有关,和最大膀胱容量有关。一般来讲病情越重、最大容量越小,膀胱黏膜损伤越厉害,患者的排尿次数便会越多。部分患者的每次排尿会减少到30-50毫升。

第二:疼痛

间质性膀胱炎的疼痛症状特点为:膀胱充盈时感觉疼痛(膀胱区、耻骨上或者下腹部)以及排尿后疼痛缓解。部分患者亦会出现排尿过程中尿道疼痛。而长期的膀胱粘膜炎症性改变会引起盆底肌肉的痛性痉挛,而出现整个盆底盆腔的痉挛性疼痛。如果将疼痛的级别分为10个等级,那么很多慢性间质性膀胱炎的疼痛属于第7到8级的疼痛,而剧烈时甚至可以达到10级疼痛。

疼痛的发生可能与膀胱黏膜屏障损害有关。膀胱黏膜上存在葡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s,GAGs)。GAGs是膀胱屏障保护的关键部分。间质性膀胱炎可能导致GAGs的破坏,使膀胱黏膜下层的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的尿溶质,特别是钾离子进入黏膜下层,钾离子的流入会引起膀胱组织炎症、肥大细胞的去颗粒化和感觉神经的去极化,导致组织损伤和膀胱疼痛的发生。

第三:尿急

几乎所有IC 患者都有尿急症状,尿急是指不能自控排尿或排尿有急迫感,一有尿意便需要马上排尿,不可稍有迟缓,如不及时排尿,则会尿湿内裤。IC患者一旦尿意出现膀胱即会产生疼痛,随着疼痛的加剧使得排尿不能迟缓,很多患者为了适应尿急状况同时为了减轻腹痛故意随时排尿,而穿着纸尿裤。

对于IC的治疗,目前西医主要有以下治疗方法:口服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戊聚糖多硫酸钠、抗组胺药物、抗抑郁药、镇痛药等,但存在疗效不满意或不良反应多的不足;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肝素、西施泰等药物进行膀胱灌注治疗;所有保守治疗失败后,外科治疗是IC的一项选择。手术适合于那些对自己的病情有充分的了解、病情极端严重、对其他方法无反应的患者,这类患者大约占IC的不到10%,主要包括水扩张术、骶神经调节术、膀胱全切和尿流改道等方法。

那么慢性间质性膀胱炎中医药怎么治疗呢?

中医学并无慢性间质性膀胱炎的病名,该病属于中医学“淋证”、“遗溺”等范畴。《诸病源候论·诸淋病候》云:“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内经》云:“五脏之道, 皆出于经隧,以行气血。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而《素问·宣明五气论》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可见,膀胱湿热、肾气与中土之虚寒、病程缠绵,病久则瘀,久病则七情不畅,郁闷不舒。而致气滞血瘀之证候。该病的基本病机——肾虚是其本,膀胱湿热是其标。标本兼治。同时可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结合活血化瘀疏肝行气之法治疗,缓解患者痛苦。

咱们回到故事的开头。

面对患者的巨大的痛苦和对我极大的信任以及殷切的希望,根据以往的治疗经验,患者已经接受了西医治疗方案中除骶神经调节术和尿流改道手术以外的几乎所有治疗方法,症状仍然控制不理想。往往中医药治疗可以显示出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病程已经近3年多以虚证为主,患者身体瘦弱,少气懒言,舌黯苔白腻,小腹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眠差纳呆,脉弦细数,实为本虚标实之证。患者中年女性,肾精亏虚,水不涵木,肝失疏泄,膀胱开合失司,固摄无权,肝郁气滞,久病致瘀,久病必虚,治宜补气、活血、理气。经过辨证,以少腹逐瘀汤、四逆散、补中益气汤加减化裁。并配伍徐长卿祛风化湿、行气通络;三七粉祛瘀生新,消肿定痛以增强止痛之功效。

根据上法,先给患者开了草药7付,嘱其饭后服用,并严格浓煎,早晚饭后各喝100毫升就行。患者拿到处方看看下方的价格就非常怀疑的问:“大夫就7付药?没有别的了吗?200多块钱能行吗?这些年我各种好药贵药都用了很多效果都不明显,这些钱的药行吗?”家属也说:“是呀,大夫,您再开点别的药吧,好不容易来一趟,大夫!” 我笑着跟患者及家属说:“您放心,先吃吃看看看效果吧,她的脾胃也不好,吃了两年多的药,不能再吃太多种药了。”并交代患者坚决注意保暖,尽量少食用以下食物:柑橘类水果、西红柿、维生素c、人造甜味剂、咖啡、茶、碳酸饮料、含酒精饮料以及辛辣食物。患者应允。

一周之后,患者来复诊了。这次患者已是挺直腰板进的诊室,一坐下就高兴地对我说:“沈大夫,我的疼痛好多了!您看看我都不用弯着腰,双手捂肚子行走了,中药太神奇了,但是尿频还是一如既往没有变化,还是尿的特别多。” 我询问患者,是否可以接受电针治疗,患者表示只要对疾病有帮助,愿意听从医生一切安排。

于是这次再调整药物的基础上为患者进行电针治疗,选择双侧中髎穴和三阴交穴。在针灸治疗该病证中很多报道中都选择了八髎穴两穴或数穴。尤其是中髎穴,《针灸甲乙经》载:“癃,中髎主之”;八髎穴尤其是中髎穴为针灸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的要穴,具有改善排尿症状的作用。双侧中髎穴乃八髎中的两个穴位,现代医学认为,八髎穴针刺部位就是针刺进入八个骶神经孔,而S3走形于第三神经孔,中髎穴的现代医学定位即为第三骶神经孔,而骶神经刺激器植入术技术就是将电极植入S3。所以两者的针刺定位技术是一致的。而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之会,且属于足太阴脾中肾与膀胱相络属,主水液代谢,为水之下源。膀胱过度活动症,病位在膀胱,而肾与膀胱相表里,电针三阴交可以有效调节肾的功能,改善水液代谢,调节膀胱功能。三阴交穴在小腿胫骨后缘内侧,属腰4神经节段的隐神经在其皮肤分布,有研究证实针刺刺激三阴交可影响排尿中枢的神经冲动抑制逼尿肌的无抑制收缩。

中药治疗每两周调整一次处方,电针治疗一周两次,经过3个月的治疗(电针治疗12次),患者自诉疼痛症状大大减轻,只有偶尔的排尿和小腹疼痛,排尿次数也显著减少,夜尿2-3次,日间排尿15次左右,虽然还是尿频,患者已经非常满意,后停止电针治疗,只进行中药治疗,患者坚持又服用2个月。患者诉尿频和疼痛仍有但不影响其生活,后停止治疗,后每年冬剂来门诊服用中药两个月巩固疗效。患者每逢过节总会发信息给我,表达谢意,表达中医药对其的重生的感恩。

来源:西苑医院外二科(泌尿外科)沈建武副主任医师

如果觉得《尿频尿急小腹疼痛 可能是间质性膀胱炎(中医治疗优势大)》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