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子宫良性疾病怎么治 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还需了解)

2023-05-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36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导语: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是一种热消融技术,与传统手术一样存在路径。尽管许多研究已经证明聚焦超声消融可以安全有效用于子宫良性疾病的治疗,但由于体外低强度的超声波需要通过腹壁、膀胱等器官组织到达病灶内,可能出现与消融术相关的独特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疼痛、皮肤损伤、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

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子宫良性疾病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疾病,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子宫良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栓塞、手术等技术,手术治疗仍然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主要手段。现代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大创向小创的发展历程,21世纪的外科发展趋势是向微创外科、无创外科发展。

这个观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临床医生接受。聚焦超声消融即是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项非侵入性肿瘤治疗技术。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的良好穿透性,将体外放射的低声强超声波精准聚焦在体内病灶处。

利用聚焦于生物组织中的高强度超声产生的热效应(瞬时温度可至60℃以上)使焦点处的组织瞬时凝固性坏死,但焦点以外组织无不可逆损伤,坏死的组织进而可被吸收或瘢痕化,从而达到无创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该技术有效、安全,且具有治疗后恢复快、无放射性等优点。

因此,在要求无创和保留器官功能的妇科子宫良性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地被应用。目前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主要适应症是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胎盘植入、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他妇科疾病的治疗研究逐步在开展,其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也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聚焦超声消融作为一种非侵入治疗方式在妇科良性疾病的治疗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研究显示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良性疾病是安全有效的。许多研究表明,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胎盘植入、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安全的。

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是在镇痛镇静下进行,治疗过程中声通道上能量的积累可对通道内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出现相应的术中不良反应。随着刺激程度不同,疼痛性质、程度也会有差异,可表现为隐痛、轻微刺痛、胀痛,有的疼痛较重。

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主要是疼痛,包括下腹疼痛、骶尾部和(或臀部)疼痛、治疗区皮肤烫(痛)、腹股沟痛和放射痛。聚焦超声消融是非侵入性治疗,治疗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是我们要关心的问题。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过程中既要保证患者舒适,但又要避免镇静镇痛过深而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因治疗前饮食及肠道准备,电解质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术后出现明显乏力、肢体麻木感的患者,急查电解质提示低钾血症,予以口服及静脉补钾后症状均缓解。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治疗区或下腹部疼痛、骶尾部疼痛、阴道分泌物异常可能是由于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热刺激或组织凝固坏死后无菌性炎症刺激所致。

这些不良反应术后可能持续数小时或数天,绝大多数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通过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MRI检查发现局部组织(腹壁、骶尾部)出现MRI信号强度改变,表现为T2WI高信号,增强MRI显示局部强化减弱或无强化,表明有局部热损伤发生。

予以盐酸哌替啶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后疼痛程度减轻,甚至完全缓解,少数需持续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至术后1周。其他轻度不良反应包括下肢感应痛、恶心或呕吐、皮肤损伤、发热、血尿、水肿、盆腔积液发生率均较低。

其发生与超声直接或间接对膀胱、腹壁、腹膜、神经的刺激作用,镇痛镇静药物,术中使用的缩宫素等相关。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出现的皮肤损伤往往是因超声界面反射所致,当局部温度高于44℃即可引起皮肤烧伤。

目前考虑导致皮肤损伤的原因包括有:皮肤表面有气泡或异物、腹壁脂肪厚、腹壁有瘢痕、耻骨联合遮挡声通道、水囊挤压、治疗时间等。也有研究显示腹壁厚度、腹壁瘢痕、治疗剂量、辐照时间、病灶与腹壁的距离是腹壁皮肤烫伤的独立因素。

1、Ⅲ度皮肤损伤

腹壁皮肤损伤患者下腹部有瘢痕,治疗中为构建安全声通道水囊对皮肤推挤明显,为追求消融效果,术中治疗强度偏大、时间较长、投放能量过多。部分患者术后予肌注罂粟碱以及静输丹参、肝素钠扩血管、抗凝对症处理,皮损处碘伏消毒、纱布覆盖、保护创面。

患者皮肤损伤发生在左侧臀部,因患者为后位子宫、后壁肌瘤病灶,病灶边缘距离骶尾部近,且术中治疗强度大、镇静过深,并对超声后场皮肤损伤风险关注低导致。因损伤是从内至外的,术后损伤部位皮肤色白、质软,皮温较高,周围皮肤水肿高出皮面。

皮温升高,且MRI未显示皮下组织损伤影响,术后予以扩血管、抗凝、预防感染对症处理,患者回家后未坚持返院换药,术后1月皮肤结痂,痂下及周围组织继发感染,予以清创处理换药约2+月,之后行损伤皮肤切除三周左右痊愈。

2、黏膜下肌瘤排出不畅

黏膜下肌瘤患者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出现肌瘤经阴道排出不畅。均为较年轻患者(34岁,36岁,37岁,38岁,40岁,45岁),肌瘤直径大小约5~7cm,部分患者肌瘤类型为Ⅰ型,还有一部分患者肌瘤类型为Ⅱ型,部分患者肌瘤类型为0型,治疗中病灶均出现有明显团块灰度变化,术后MRI和超声造影显示内膜突破。

0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根蒂附着在宫底,脱垂至宫颈口,治疗后三天成功钳夹出肌瘤,无出血。少数患者术后2~7周时间内,出现腹痛等症状,考虑肌瘤排出不畅,均再次住院钳夹肌瘤,患者合并有感染,同时予以抗感染治疗3~5天痊愈。

3、尿潴留

部分患者会出现尿潴留,治疗中采用大膀胱和水囊推挤肠道构建安全声通道,水囊的张力均较大。患者术中虽使用的小膀胱,但患者术前已有尿频、尿潴留症状,肌瘤病灶直径7~10cm,且术中治疗时间长。

另外3例患者术中使用小膀胱,但治疗时间均较长(135min,205min,240min),且治疗过程中反复有水囊推挤。部分患者在术后24h内出现症状并明确诊断,及时予以热敷、导尿处理,48h后拔出尿管均能自解小便。

部分患者尿潴留发生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3~7天,同时伴有会阴部麻木等感觉异常,少数患者术中治疗时有神经放射痛,考虑治疗过程中超声能量对阴部神经刺激所致。通过反复导尿后训练膀胱功能,辅以针灸、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1个月,膀胱残余尿约50ml。

4、急性膀胱炎

少数患者在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后出现急性膀胱炎。在这些患者中,有的患者合并有泌尿系结石,治疗过程顺利,患者于治疗当晚出血发热、寒战、尿痛、尿色深,转泌尿外科抗炎进一步治疗。少数患者治疗后当天能自解小便,术后第二天出现尿频、尿痛、血尿症状,予以抗炎治疗3~7天痊愈。

少数患者合并有尿潴留、肉眼血尿,予以安置了尿管。患者在聚焦超声消融术中膀胱内出现气体,尿颜色为淡红色,术后予以留置尿管、冲洗膀胱、止血等处理。治疗后第四天,患者表现出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尿常规查见白细胞数明显增高,予以抗炎治疗3天痊愈。

腹壁皮肤损伤预防是关键,预防措施包括:①治疗前充分评估皮肤损伤的高危因素,尤其是有严重手术瘢痕者,对于超声衰减度≥1cm者,不建议行超声消融治疗,而声通道内皮肤感觉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者需要慎重考虑消融治疗,对于合并有腹壁瘢痕而病灶消融困难者治疗前需要评估利弊。

②治疗前严格彻底地备皮、脱脂、脱气,充盈水囊时需赶走囊内及管内所有气体,放置水囊前其表面均匀喷洒酒精,声通道内的皮肤治疗前以手缓慢抚摸,避免小气泡残存。③治疗中通过监控超声发现气泡、毛发、皮屑等异物,以及腹壁灰度变化,一旦异常出现,立即停止辐照。同时术中避免镇静过深,时刻关注患者皮肤烫痛等感受。

治疗中争取以最小膀胱和最小水囊构建安全声通道,每治疗50~100s,降低治疗头使皮肤完全松弛并浸泡水中,每治疗约300s需仔细查看皮肤情况。声通道后场及臀部部分,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臀部皮肤的颜色并触摸皮温。

如皮肤发红或皮温升高,可在局部持续给予低温脱气水冲淋,将皮肤-空气界面转变为皮肤-水界面。④大水囊内水温保持在10~15℃左右,治疗后膀胱灌注冰盐水继续对皮肤降温,术后俯卧位,必要时治疗区间断予以冰敷。

结语:因肌瘤部位特殊,传统开腹手术、宫腔镜、腹腔镜、介入术等可能受到限制。近年来,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越来越被证实,并较广泛应用于临床。因肌瘤部位特殊,传统开腹手术、宫腔镜、腹腔镜、介入术等可能受到限制。临床上多予以观察,嘱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如果觉得《子宫良性疾病怎么治 聚焦超声消融治疗的效果显著(患者还需了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