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春天的诗句(全都藏在这些食物里……)

2023-05-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6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国人食笋的历史悠久,《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中国素有竹文化历史,食笋更是打开竹文化风貌的一把钥匙——它使传统文化的韵味进入饮食,深入生活。

竹笋之味,自古不缺文人墨客的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若要不瘦又不俗,还是天天肉烧竹。”几联妙语就将竹文化和食笋文化融会了一个贯通。白居易则有《食笋诗》曰:”紫箨坼故锦,素肌擘新玉。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大诗人们都不约而同地将笋与肉作对比,得出的结论则是,笋比肉好吃多啦!

竹笋其实一年四季都有,但论及口感和营养,春笋绝对当仁不让。立春后破土而出的笋子,笋体丰腴,白玉无瑕,肉质脆嫩,清香鲜美,被誉为“菜王”。烹调时无论是凉拌、煎炒还是熬汤,均鲜嫩清香,令人食之畅爽。如果春天有味道,那一定是春笋的味道,充满了新生的鲜活灵气。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香椿入馔的国家,食用香椿的习惯已有上百年历史。汉朝时期,香椿与荔枝齐名,并称南北两大贡品,深受皇帝及宫廷贵人的喜爱。明朝《农政全书》记载:“其叶自发芽及嫩时,皆香甜,生熟盐腌皆可茹。” 清朝学士康有为曾写下《咏香椿》:“山珍梗肥身无花,叶娇枝嫩多杈芽。长春不老汉王愿,食之竟月香齿颊。”

如果说春笋之味,妙在于鲜,那么香椿之味,则妙在于香。

香椿的香味浓烈,狂野,却又温润,迂回。凭着这样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香气,立在春野的枝头之上,也立在老百姓的餐桌上。开水一烫,就着两只鸡蛋一炒,香椿的香味不减反增,而且变得更加妥帖、更加经得住细细咀嚼,在唇齿间散发出回味无穷、除我无他的芬芳。

谷雨一过,香椿便不能再食。如此短暂的赏味期限让人们有了执念,似乎不吃椿,整个春天就白过了。对于这鲜活春味的眷恋,也让人们想方设法来留住它的风味。

简单粗暴一些的,将香椿焯水冷冻起来,随吃随解冻,风味虽然不如三月即食时,但也算一个解馋的好方法;心思机巧一些的,将香椿与花生油辣椒一同炒制,封存入罐,香辣可口、咸鲜开胃的香椿酱接下来则将伴随一家人的一日三餐。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诗经》最早记录下蕨菜其食,之后数百年,这种长在山里的野菜,都叫人念念不忘,成为春日美味鲜蔬的代表之一。南宋诗人韩淲有《蕨菜》一诗,将蕨菜的美味表达得淋漓尽致:“春华满眼倦寻诗,蕨菜才来又赋之。”春天美好的事物太多了,都懒得吟诵了,蕨菜到了,那再赋一首吧!

蕨菜有着“山菜之王”的称号,脆嫩滑腻,鲜爽黏糯,口感非其他山菜可比。蕨菜需在新出顶叶未展开时采摘,取其叶芽嫩茎切段焯水,与辣椒韭菜爆炒,或与蒜蓉酸醋凉拌,都风味上佳。与腊肉同炒,则是一大经典搭配,腊肉肥瘦相间,带着松柏的熏香,与爽口的蕨菜一同入口,香而不燥,油而不腻。两种带着山野气息的美味融合为一,干与湿、滑与涩、嫩与柴的口感到达了一个微妙而完美的平衡点。

蕨菜的顶叶蜷缩,像龙爪,又像一柄如意,因此也称为“龙爪菜”、“如意菜”,因为这些祥瑞的附义,人们对蕨菜的喜爱也多了一重讨个吉利的意味。

荠菜,是春风带来的另一簇馈赠。荠菜的采摘时间比香椿略晚,通常于谷雨前后上市,清明节一过,口感就大不如前了。荠菜有一股淡淡的青草香气,口感绵软之中又带着几分劲道,食之爽口爽心。无论是炖炒凉拌,还是作料入馅,都别有一番风味。

国人食荠的历史同样非常悠久,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咏荠诗篇。最早见于《诗经》:“谁谓茶苦?其味如荠。”宋代诗人洪咨夔则留下诗句:“稻花秋晚蟹洗手,荠菜春初餳胶牙。”可见春季吃荠菜,如同秋季吃螃蟹一样,都是应季的美食代表。

而在众多诗人之中,陆游绝对称得上是荠菜的头号粉丝,不仅诗歌里有不少关于荠菜的散句,还专门为荠菜写下了三首《食荠》绝句。“日日思归饱蕨薇,春来荠美忽忘归。”一语更是把荠菜捧到了野菜顶端。关于荠菜的吃法,陆游也很有一套自己的心得体会:“小著盐醯助滋味,微加姜桂发精神。”荠菜吃的就是原汁原味,放一点盐和醋,味道更鲜美,再加一点姜和肉桂,吃起来更爽口。“荠菜杀手”都这么说了,回家赶紧按照这个方法试一试!

如果觉得《春天的诗句(全都藏在这些食物里……)》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