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药材种植:春季管理小窍门

2023-05-26 分类:养生资讯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伴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逐渐回暖,种植的中药材苗木正渐渐苏醒,同时也正是栽植中药材的黄金季节;那么,春季应怎样做好中药材种植管理,才能确保增产增收呢?贵州省农科院农村产业革命技术专班\贵州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的专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白及白及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或蒸至无白心,晒至半干,除去外皮,晒干。药材呈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突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气微,味苦,嚼之有黏性。白及春季生产技术要点:1、适宜种植期2-4月或9-12月。选地与整地最适宜沙壤土,土质疏松、肥沃、通透性好、灌溉方便,其它前茬种植玉米等禾本科旱地作物适宜种植白及,土壤环境质量参数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耕地应在移栽前10 d左右进行,深翻30 cm,耙细土壤,开沟起垄,厢面宽1~1.2 m,沟宽30-40 cm、深15-25 cm,适宜腐熟牛粪等农家肥500-800 kg/667㎡作为基肥。选种适宜选择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龙白及”等为种源,选择经组培、驯化,具2-3个分叉,两个最大分叉全长大于3cm种茎为优质种苗。4、栽种厢面开沟7-10cm进行条播,摆放4-5株白及“马鞍型”驯化苗,对种茎喷施生物杀菌剂,覆土,株行距15-20cm×27-30cm,种植密度5500-6000株/667㎡。5、田间管理及时清理沟,及时镰刀割除田间杂草,白及适宜与草伴生,保持杂草不遮掩白及苗为宜,不主张连根拔草;遇到春旱,适宜5-7天浇透一次水。病虫害防治春季降雨量多,应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预防根腐病;春末夏初喷施沈青霉素、戊唑醇等生物杀菌剂,及时防治铁锈病。铁皮石斛铁皮石斛为兰科植物铁皮石斛 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的干燥茎。11月至翌年3月采收,除去杂质,剪去部分须根,边加热边扭成螺旋形或弹簧状,烘干;或切成段,干燥或低温烘干,前者习称“铁皮枫斗”(耳环石斛);后者习称“铁皮石斛”。铁皮石斛春季生产技术要点:1、适宜种植期1-4月。2、选地与整地(1)附树栽培:选择林分郁闭度为为0.6~0.7、光照入射强度为空地的60~70%,活树生长旺盛、无病虫害、主干较粗壮、树皮较厚的不易掉落的林地。 割除杂草,清洁树干。(2)附石栽培:选择石灰岩苔藓率50%以上喀斯特山地,清洁石灰岩面,苔藓植物洁净后,移植于岩面,喷灌保持苔藓植物鲜活。3、选种适宜选择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龙石斛”等为种源,经过组培育苗、大棚驯化18-20个月获得优质苗,每丛≥5株,驯化新生苗须3株以上且茎长≥10cm,每丛至少有1株茎粗大于5.5cm。1-3月移栽,栽培密度3000丛/667㎡。4、栽种(1)附树栽培:割除林地杂草,清洁树干,使用遮阳网以及类似材料剪成约4㎝带状,将炼苗驯化至少1.5年的铁皮石斛苗捆绑于树干,离地面高1.2~5m部位。 (2)附石栽培:铁皮石斛苗移栽于布满鲜活苔藓植物的石灰岩表面固定。5、田间管理移植后1个月,间除弱苗、病苗,并进行补缺补稀;铁皮石斛栽植基地空气湿度保持在70-90%,持续晴天在10:00以前或16:00后进行喷灌,4-9月,间隔20-30天喷施叶面肥;不留种的植株可以采摘花,及时加工成花茶。6、病虫害防治遇到春季持续降雨后,及时喷施1000倍申嗪霉素等生物杀菌剂,预防病害;及时割除杂草,预防虫害。半夏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药材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半夏春季生产技术要点:1、适宜种植期2月中下旬~3月上旬,雨水至惊蛰间。2、选地与整地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地种植,亦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黏重地、盐碱、涝洼地不宜种植。前茬选豆科作物为宜,可与玉米地、油菜地、麦地、果木林进行间套种。栽种前将土深耕20cm~30cm细耙,于栽种时再浅耕一遍,顺坡开0.9~1m宽高厢,厢面背呈龟背型,四周开排水沟,结合整地每亩施用充分腐熟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2500kg,或加过磷酸钙50kg,或看土壤状加硫酸钾6 kg~10kg,浅翻入土中作基肥。3、选种适宜选择道地药材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赫章半夏”等为种源。4、播种春栽,宜早不宜迟,一般早春5cm地温稳定在6~8℃时,即可用温床或火炕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时,5d左右芽便能萌动。2月底至3月初,雨水至惊蛰间,当5cm地温达8~10℃时,催芽种茎的芽鞘发白时即可栽种(不催芽的也应该在这时栽种)。适时早播,可使半夏叶柄在土中横生并长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个大,并能很快生根发芽,形成一棵新植株,并且产量高。(1)条播:按行距约12~15cm开沟,沟深5cm,宽10cm,在每条沟内交错排列栽植两行,将块茎芽眼向上,株距5~10cm,其上盖草皮火土灰50kg/亩,再覆土5cm,耙平。种子繁殖时,按5~7cm行距开沟,撒入块茎,再盖土1cm,保湿。(2)撒播:用犁翻地后,将块茎或株芽均匀撒播,再撒饼肥和草木灰50kg/亩,覆土耙平。(3)注意事项:认真选择用种块茎,确保块茎健康无病;播种时适宜用生物农药浸种杀除块茎上病菌。5、田间管理(1)春季一般20天出苗,如遇严重干旱,适当浇水以保全苗,齐苗后及时中耕除草,并控制浇水,以防止地上部分生长过快,提高抗旱耐热能力。(2)中耕深度一般不超过5cm,在半夏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有效的除草,避免草荒影响半夏的产量。(3)在半夏生长期间要经常松土除草。除施足基肥外,还要及时进行追肥培土。不留种要及时摘除花葶。6、病虫害防治田间勤查,寻找发病点,及时清除;在病害少量发生初期时,采取对病苗连带土壤一起挖出的方法,并设置隔离带区控制病害扩展;病害量多时辅于施农药。山药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tea opposita Thunb.的干燥根茎。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片”;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山药是一种既可药用,又可食用的中药材。块根部经加工后药用,有健脾益肾的功能;鲜块根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淀粉和糖,可烹制各种美味可口的佳肴。山药是发展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较为理想的推广品种,开发前景极为广阔。山药春季生产技术要点:1、适宜种植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2、选地与整地选择远离污染源,向阳、地势平坦,高燥、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土壤为沙土或砂壤土,呈中性或弱碱性环境的地块。最好选用生茬地,以保证其涝能排、旱能浇。选择种植地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倒茬,轮作的时间以间隔 3年以上效果为好,这样可有效防止线虫病、立枯病的发生。栽培山药需深翻地,宜冬前深耕冻垡,使土壤疏松。耕作深度30 cm,并挖栽培沟,沟距100 cm,沟宽25~35 cm,沟深因品种而异,一般为80~120 cm。翌春土壤解冻时将土分次填回沟内,每填回30cm厚,踩压一次,以防雨季垄面塌陷,造成块茎分杈和弯曲畸形。将土回填完毕后结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优质圈肥75000 kg/hm2、尿素375 kg/hm2、磷酸二铵375 kg/hm2 、硫酸钾 450 kg/hm2 。基肥在整地前全田均匀撒施,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施后将肥料耕翻入30cm耕层中。3、选种(1)选择好品种:山药品种在全国有几十种,种植时要根据农户的种植方向,偏向药用出售,则要选用块根粗壮、产量高的品种;偏向食用出售,则要选用口感好、含糖量高的品种,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收益。(2)选择好种子:以芦头栽种要选择茎短、芽头饱满、粗壮无病虫害、长 15-2ocm的芦头,以种子栽培的要选择又大又圆、饱满无病虫害的珠芽 (山药豆)。(3)种栽要复壮:山药繁殖方法有芦头繁殖和珠芽繁殖,若长期使用芦头繁殖容易引起品种退化,因此必须采用 珠芽培育的种栽进行复壮,每隔 2-3年使用1次,这样有利于提高山药的产量和质量。4、播种15-20㎝的间距将山药种栽在沟渠中平放,每亩种植约4,000株。覆盖土壤8~10厘米,然后覆盖薄膜,增加土壤温度,促进出苗;利用“山药豆”繁殖山药栽子的,行距为40-50㎝,株距约为10㎝,每亩种植约12,000株。5、田间管理(1)及时搭架。当山药茎蔓长至30cm长时,要搭“人”字架,架高1.5~2.0 m。要及时引蔓上架,及时摘除不作留种用的气生茎;一般每株山药留20~30个山药豆。(2)中耕除草。播种后可中耕松土,及时消灭杂草,也可播种后出苗前用48%的氟乐灵乳油15 g/667m2 对水50 kg/667m2,均匀喷洒。(3)肥水管理。春季山药以茎蔓生长为主,宜供给速效氮肥,在茎蔓已上半架时,追肥1次,根据长势,施尿素10~15 kg/hm2。6、病虫害防治山药病害主要有炭疽病、茎腐病、白涩病、线虫病、黑斑病等,虫害主要是地下害虫和叶蜂。病虫害防治以预防为主,结台农业措施和化学防治,把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防治炭疽病,用65%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70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2~3次,每次间隔7~10d,兼治白涩病。防治茎腐病,可用40% 菌核净500~800倍液喷洒茎叶,结合50%多菌灵400~500倍液灌根,共灌2~3次.每次间隔10d。防治叶蜂,应在1~2龄幼虫盛发期,选用除虫菊素喷洒灭虫。防治蛴螬,可用50%辛硫磷3748~ 4498 mL/hm2,加细土 375 kg/hm2 拌匀后撒入垄中,施药后随即翻入20cm的土层中,然后播栽山药种。采收前30d,禁止使用农药。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维维

通讯员 裴晓红

编辑/金忠秀

编审/赵勇军

如果觉得《中药材种植:春季管理小窍门》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