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缺硒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各人群硒摄入多少合适)

2023-05-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硒在人体内含量较低,约为14~20mg。它广泛分布在肝、肾、胰、心脏、脾脏、肌肉、血液、骨骼等组织器官中,而脂肪中是最低的。虽人体内硒含量不到体重的千万分之一,但人体没它是不行的。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硒确定为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必需微量元素。1988年我国营养协会也将硒列为15种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目前,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硒成人摄入量为每日50-250μg,而中国2/3地区硒摄入量低于最低推荐值。因此,中国是一个既有丰富硒资源,又存在大面积硒缺乏地区,这也是国际学者对中国感兴趣的原因。

一、人体长期缺硒对健康的影响

(1)易患病毒性肝炎及肝癌

硒缺乏时,肝脏代谢功能紊乱,导致肝细胞损伤以致坏死,从而引起肝脏损害。另外,硒缺乏还能使机体免疫力下降,降低了对肝炎病毒的抵抗能力。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我国以乙肝病毒(HBV)、黄曲霉毒素、遗传因素和饮水污染为主,而硒的缺乏则又促进了肝癌的发生发展。

(2)硒对胎儿发育的影响

元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的成分,在消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核酸、蛋白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人类胚胎早期的必需的微量元素。我国学者也发现因健康不良死亡的早产儿及足月儿血清硒明显低于正常儿。1996年王懿贤等报道分娩畸形儿、流产、早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的孕妇血清硒明显低于对照组。

(3)易患大骨节和克山病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慢性对称畸形的骨关节病,它与克山病可以说是一对“姊妹病”,二者的发病区均为缺硒区。克山病是一种以多发性灶状心肌坏死为主要病变的地方性心肌病。

(4)易患高血压、冠心病

据报道低硒地区人群因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等有关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比高硒地区高约3倍。

在低硒摄入地区心血管病死亡率显著高于硒高摄入地区。这也说明缺硒可能是引起冠心病、心肌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硒与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有人用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很好的疗效。

(5)易患老年性痴呆

硒具有抗氧化活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体内缺硒时酶的催化作用减弱,脂质过氧化反应强烈。过氧化脂质对细胞膜、核酸、蛋白质和线粒体的破坏,导致不可逆损伤,这些长期反复作用,造成恶性循环,可促使大脑和整个机体衰老。

(6)易患老年性白内障

硒是眼组织中必不可缺的微量元素,且与眼睛视力的敏感度有关。眼睛是人体含硒较高的器官之一,眼组织的硒分布很广,在视网膜、晶状体、睫状体和虹膜含量极丰富。

(7)易患糖尿病

硒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紧密,有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普遍缺硒,其血液中的硒含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硒具有与作为激素的胰岛素相似的作用,可直接调节人体内的糖分,有利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分的分解代谢。缺硒时,导致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胰岛素分泌减少。

二、不同人群膳食硒推荐摄入量

不同的年龄阶段,人体对硒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明确规定:

婴儿硒的推荐摄入量(RNI)为20μg/d;

1~3岁硒的推荐摄入量(RNI)为25μg/d;

4~6岁硒的推荐摄入量(RNI)为30μg/d;

7~10岁硒的推荐摄入量(RNI)为40μg/d;

11~13岁硒的推荐摄入量(RNI)为55μg/d;

14~18岁硒的推荐摄入量(RNI)为60μg/d;

成年人硒的推荐摄入量(RNI)为60μg/d;

孕妇硒的推荐摄入量(RNI)为64μg/d;

乳母硒的推荐摄入量(RNI)为78μg/d。

可见,随着年龄、身高、体重的逐渐增加,人体对硒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多,最终维持在一定的动态平衡状态。尤其是老年人身体各种机能下降,全身细胞需要及时修复和更新,而硒在细胞修复和更新过程中无可替代。

因此,硒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硒缺乏会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补硒在以上疾病的预防和改善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不同年龄阶段人群对硒的需要量也是不同的。此外,在补硒的选择上,无机硒因其毒性大、活性低不作为推荐。而有机硒生物活性高且几乎无毒性,如富硒酵母、富硒茶、富硒大米、富硒蛋等富硒食物,则是提高人体硒营养水平的最有效途径。

希望更多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慢性疾病、享受健康、快乐生活!

如果觉得《缺硒对健康有什么影响(各人群硒摄入多少合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